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6歲兒童患額窦炎怎樣治療?正文

6歲兒童患額窦炎怎樣治療?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6歲兒童患額窦炎怎樣治療?
 
兒童鼻窦炎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兒童鼻窦炎與成年人鼻窦炎臨床表現相似,亦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但小兒鼻窦炎症狀較成人為重。
(1)急性鼻窦炎:①急性鼻窦炎發病較急,在成人以頭痛症狀為主,而兒童則以全身症狀為主。表現為高熱、脫水、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拒食,嚴重者會出現煩躁,抽搐。也經常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咽痛、咳嗽,患兒大多不會准確述說症狀,也不會擤鼻涕,因而鼻涕常倒流入氣管、支氣管,從而引起吸入性肺炎。②患兒可有鼻塞、一側或兩側流膿涕等局部症狀,年齡稍大的孩子能夠述說頭痛的特點;如患額窦炎時,頭痛在起床和上午較重,下午較輕,有時感到前額脹痛,咳嗽或擤鼻涕時疼痛加重,檢查額窦時有明顯壓痛,有的兒童則訴牙痛或一側面頰疼痛。③小兒額窦前壁骨很薄,在急性上颌窦炎時常可出現患側面頰部腫脹;急性額窦炎一般與成人症狀相似,若感染嚴重時可侵及眼眶引起睑結膜水腫,眼球也因此向下移位;急性篩窦炎時,局部症狀大多不明顯。如感染嚴重,內眦部可有紅腫。兒童急性鼻窦炎有時可伴發急性中耳炎、上颌骨骨髓炎、血性鼻涕或關節疼痛等。
(2)慢性鼻窦炎:①局部症狀:有間歇性或經常性鼻塞,流涕以粘膿性或粘液性為主,常拖掛於上唇。有時鼻涕倒流入咽部,則無流涕症狀。有時可出現鼻出血,或鼻前庭濕疹症狀如鼻唇溝潮紅、糜爛、滲液。頭痛及嗅覺障礙較少見。②全身症狀:患兒可有精神萎靡、或急躁易怒、胃納不佳、形體消瘦、發育不良、低熱等,由於鼻部膿性分泌物向後下流或被咽下,患兒可表現為咳嗽及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功能紊亂症狀。③並發或繼發病症狀:由於經常性鼻阻塞,小兒張口呼吸,長期如此就會影響面頰部及胸部的發育;兒童發育尚未完全,鼻窦炎感染容易擴散,炎症侵及鄰近器官可導致上颌骨骨髓炎、咽喉炎、慢性中耳炎、頸淋巴結腫大、結膜炎、淚囊炎等;因喉部保護功能差,分泌物易嗆入氣管、支氣管而致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窦炎還可出現繼發性貧血、風濕、關節痛、胃腸或腎髒疾病,易感冒及臍周腹痛等。

兒童鼻窦炎的檢查和診斷有何特點?
兒童鼻窦炎由於症狀不明顯,患兒不知主訴,加上檢查時不易配合,有時症狀的出現常為並發症,為此在診斷方面較成人更為困難。其診斷也主要是依靠病史和檢查。
(1)詳細詢問病史:在孩子患感冒1周以上,經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未見減輕反而加重,鼻塞及黃膿涕增加,應考慮有鼻窦炎的可能。(2)全身症狀較成人明顯:如急性鼻窦炎可有發高燒及中毒症狀,甚至出現脫水、抽搐,有時可有惡心、嘔吐、咳嗽等,慢性鼻窦炎可有低熱、精神不振、食欲欠佳、體重下降、記憶力差等症狀。(3)鼻腔及局部檢查:急性鼻窦炎時,鼻窦鄰近軟組織的紅、腫、壓痛及鼻涕倒流入咽部的現象較成人多見,鼻腔檢查非常重要,可用小兒鼻鏡作前鼻孔檢查,急性鼻窦炎鼻腔粘膜呈急性充血、腫脹;鼻腔內蓄有大量膿涕,鼻涕倒流入咽部等現象較成人為多見,必須配合咽部檢查,以觀察咽後壁處有無膿涕從鼻後孔流下。慢性鼻窦炎則可見鼻前庭結痂,小兒下鼻甲肥大,用1%麻黃素液收縮下鼻甲後檢查,則可見到中鼻道及嗅溝處有膿液積聚,檢查時應注意鼻底、鼻後部、中鼻道及嗅溝粘膜有無膿液及紅腫,或鼻頂部有無息肉。(4)x線攝片及ct掃描:x線攝片對5歲以下的小兒鼻窦炎診斷意義不大,須與臨床症狀、體征及病史結合方有參考價值,稍大兒童可見窦腔混濁,有液平面,粘膜增厚超過4mm,或有息肉或有粘液囊腫。a型超聲波檢查及ct掃描對於診斷兒童鼻窦炎有較好的價值。(5)其他如透照法及上颌窦穿刺沖洗法僅適用於較大的兒童。

兒童鼻窦炎的治療和康復應如何進行?
兒童急性鼻窦炎以保守治療為主,無論有無並發症,都應積極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局部用藥以通氣引流為主,可用0.5%~1%麻黃素生理鹽水噴鼻或滴鼻,年幼兒童禁用滴鼻淨以防止損傷鼻粘膜上皮的纖毛,而引起藥物性鼻炎;也可行局部熱敷及鼻腔蒸氣吸入。一部分小兒的急性鼻窦炎可隨原發病的痊愈而自行消散。
兒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療可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鼻內可滴用血管收縮劑,有變態反應因素者,可以全身應用抗變態反應藥物。6歲以上兒童的慢性鼻窦炎可作負壓置換療法。對慢性鼻窦炎而有腭扁桃體肥大者,則應早期行扁桃體切除術並連同腺樣體一並刮除。對遷延不愈的小兒鼻窦炎,在嚴格掌握適應症的情況下,可考慮施行鼻中隔矯正術、下鼻道鼻內開窗術或鼻息肉切除術。上颌窦穿刺沖洗術及沖洗後向窦內注入抗菌藥物,是治療小兒慢性上颌窦炎久治不愈的有效方法。但此法使用時應操作慎重,以免發生意外,穿刺應在全麻下進行。為了避免反復施行全麻及反復穿刺,可在第一次穿刺獲膿後,施行上颌窦塑料管留置沖洗,即從穿刺針芯中置入一細塑料管,以膠布固定於頰部,每日沖洗2~3次,塑料管一般留置5~7天,若無膿性分泌物後即行拔管。
兒童鼻窦炎無並發症時,不要輕易施行手術治療。可在上述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配合中藥、針灸、理療等方法促使其康復。要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強鍛煉,保證營養,不偏食、多吃水果和疏菜;衣著要適度,既要避免受風寒,又不要穿戴過厚。

兒童為什麼易患化膿性鼻窦炎?
鼻窦化膿性病變是兒童的一種常見病,近年來日益受到臨床上的重視,有的科學家在一般看來健康的兒童中進行鼻窦x線拍片檢查,發現大約50%的鼻窦有病變,如果對這些兒童進行上颌窦穿刺沖洗,就有1/3左右可以沖洗出膿液。近些年來,甚至發現很多幼兒患鼻窦炎。另外其發病率也與各鼻窦發育先後不同有關,出生後上颌窦及篩窦就有感染的可能;到2~3歲後,額窦及蝶窦才發育,兒童多在7歲以後患額窦炎,而蝶窦部位最深,細菌不易侵入,很少有炎症出現。
兒童易患化膿性鼻窦炎主要是由於其生理特點所決定的。(1)因為鼻窦主要是在出生後才開始發育,小兒的鼻窦發育不健全,鼻窦與鼻腔相通的暗道,又細又長,而鼻窦的窦口相對較大,鼻腔和鼻窦粘膜較嫩弱,感染後很容易引起粘膜水腫,使窦口阻塞引流不暢。(2)兒童期特有的因素也決定其患本病的可能性較大,小兒抵抗力低,對外界的適應能力較差,如氣候變化、冷暖失調則極易罹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若加之後天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則更易在原發病的基礎上並發鼻窦炎症。兒童期各個系統發育不完善,防御系統薄弱,容易患各種急性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紅熱、百日咳、肺炎等,這些疾病皆易引起鼻窦炎。(3)變態反應也是小兒鼻窦炎的重要發病因素,兒童先天性免疫機能不全,常為變應性體質;變態反應常引起鼻腔和鼻窦的粘膜水腫,以致堵塞窦口,妨礙引流,容易發生鼻窦炎。加之患兒經常感冒,鼻粘膜的感染又增加了變應原對身體的敏感作用。(4)兒童扁桃體炎以及增殖體肥大,引起鼻塞,影響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也容易引起鼻窦炎的發生,另外鼻腔異物、外傷、腭裂、鼻後孔閉鎖等,也常會引起兒童鼻窦炎。基於上述種種因素,小兒鼻窦炎較成人更為多見,並且感染後容易向鄰近組織侵犯,造成嚴重的後果。

兒童為何易患鼻窦炎?
兒童鼻窦炎較為常見,其發病原因涉及多方面。
(1)首先,從解剖因素上看,兒童鼻窦的窦口相對較大,且鼻腔、鼻窦粘膜較為柔嫩,感染後粘膜腫脹和分泌物的增多影響其鼻的生理功能,從而使窦口阻塞或感染易經窦口而侵入到鼻窦內。
(2)機體抵抗力差,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及流行性感冒,易致鼻窦炎。
(3)兒童先天性機體免疫機能不全,此外有變應體質者易致鼻窦炎。
(4)兒童易患扁桃體炎與腺體肥大,引起鼻塞,從而影響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亦易引起鼻窦炎。
(5)兒童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易患多種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紅熱等,可繼發鼻窦炎。
(6)此外,鼻腔異物、鼻部外傷、先天性腭裂及鼻後孔閉鎖等,在兒童中也常易引起鼻窦炎。
(7)另外,兒童喜歡在夏天不潔的水中游泳,或不正確地直立跳水,亦易引起鼻窦炎。
 
去醫院,長期性的
 
兒童慢性鼻窦炎手術治療的思考與臨床診療指引
      
 鼻內鏡手術問世以前,對兒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療通常以保守治療為主。七十年代出現鼻內鏡手術以後,人們開始關注經鼻內鏡手術治療兒童鼻窦炎,國內外文獻中也不斷有相關的研究報道。但是在臨床實踐中兒童慢性鼻窦炎的經鼻內鏡手術治療並未獲得與成人相同的療效。目前國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是:1、未把兒童鼻窦炎的治療與成人區別對待;2、手術時機選擇不當;3、采用了不恰當的手術方式。隨著慢性鼻窦炎的綜合性治療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聯系到兒童術後因清理困難造成的術腔粘連發生率高等臨床實際,因此我們有理由重新思考兒童慢性鼻窦炎的手術治療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內容是:1、如何進行系統的藥物治療;2、如何正確掌握手術適應症和如何進行手術。
一.經鼻內鏡手術治療兒童慢性鼻窦炎的相關理論
1、解除鼻腔、鼻窦(特別是窦口鼻道復合體)的通氣與引流障礙是兒童慢性鼻
窦炎手術治療的主要依據已被公認,不多贅述。
2、鼻窦手術是否會影響兒童面骨的發育:解剖學研究表明:8-12歲兒童的篩泡基本形成;上颌窦底達到鼻底水平、向外擴展至颞骨隱窩;蝶窦發育已經完成;額窦則仍在氣化。雖然通常是網狀骨與板狀骨合並存在,說明骨質發育並未完全成熟,但多數學者認為10歲以上兒童經鼻內鏡微創手術不會影響面部的發育。parsons(1993)認為傳統柯陸氏手術有礙鼻窦、齒槽、面骨發育,療效也不好,因此應予避免。
3、腺樣體的處理:腺樣體可能與兒童慢性鼻窦炎相關。腺樣體被認為是細菌隱藏的聚集場所,也是引起鼻阻塞、鼻分泌物滯留、纖毛活動減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腺樣體切除可以作為一種兒童慢性鼻窦炎的前期治療手段,或在fess手術的同時施行。關鍵是看是否有一半的後鼻孔被阻塞、鼻塞持續時間、以及鼻咽部是否有膿性分泌物。
4、胃食道反流因素:是兒童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之一。bothwell(1999)對28名兒童慢性鼻窦炎的藥物治療計劃中加入抗返流治療(輕症者使用雷尼替丁和普瑞博思,重症者使用奧美拉唑和普瑞博思),其中25名避免了手術。
5、兒童鼻窦粘膜炎症的臨床特征:
①兒童慢性鼻窦炎ct特征及與臨床的關聯:臨床已經注意到,兒童鼻-鼻窦粘膜對炎症的反應程度比成人明顯,兒童鼻窦炎一旦發生,盡管病程不長,可是ct常顯示為全鼻窦不透光現象。兒童鼻腔、窦口鼻道復合體、鼻窦開口相對狹窄,粘膜對炎症的反應程度比成人明顯,這可能是兒童ct多呈“全鼻窦炎”的原因。有資料顯示鼻窦ct不透光並不能說明鼻窦炎的存在。一項前瞻性調查表明,鼻窦不透光的兒童中只有31%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而其中18%的兒童無任何症狀,對兒童慢性鼻窦炎的診斷顯然不宜僅憑ct掃描來判定,而要根據症狀、體征作綜合分析。因此鼻窦ct不透光不能成為手術適應症的依據。
②感染與變態反應造成的粘膜水腫是鼻窦炎的主要原因:兒童鼻窦炎發生的誘導因素包括6個方面,即全身性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變態反應)、分泌物性質改變、纖毛功能障礙、藥物性鼻炎、病源微生物毒性、解剖結構異常。其中感染與變態反應造成的粘膜水腫是主要原因。粘膜水腫可以導致狹窄的窦口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局部組織缺氧、纖毛活動減弱,為病原菌定植提供了基礎環境,促進了粘膜炎症的惡性循環。因此抗炎、抗水腫成為治療兒童鼻窦炎的關鍵環節。
③兒童慢性鼻窦炎臨床轉歸特征:有資料顯示40%的兒童急性鼻窦炎可以不治而愈,大多數慢性鼻窦炎對恰當的藥物和保守治療比較敏感。而且兒童慢性鼻窦炎在成年後可能有自然痊愈傾向,這在某些未經治療的兒童慢性鼻窦炎、成人後ct圖象顯示正常得到依據。
 上述觀點為兒童慢性鼻窦炎階梯性治療方案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兒童慢性鼻窦炎診療的臨床指引
1、兒童慢性鼻窦炎的診斷:持續性膿涕、慢性鼻阻塞、後鼻孔分泌物增多、咳嗽、呼吸有臭味、頭痛、習性改變為主要

[1] [2] 下一页

小兒秋季腹瀉,吃什麼藥比較好(7個月)?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