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2周8個月了天冷了尿褲子怎麼辦 孩子常尿褲子的原因通常是: 1、內褲太緊,刺激孩子,使孩子排尿感改變; 2、喝水太多; 3、玩得太專注或太興奮,使孩子忘了尿尿; 4、孩子受了驚嚇; 5、孩子患病(非泌尿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也不是遺傳因素),身體不舒服; 6、孩子發生泌尿系統感染、有某些遺傳性疾病或畸形,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等。例如,孩子發生尿路感染,可以因尿頻、尿急而讓孩子尿了褲子; 7、父母照顧不周,沒有及時訓練孩子排便。
孩子尿多不好,尿少也不行。尿少,一般情況是孩子飲水少了,也可能是患病。
孩子小時,應每天把大便一至兩次,大一些後為每天一次。每天把大便的時間最好固定,當然也可以視孩子的具體情況掌握。
訓練孩子大便要注意幾點: 1、定時; 2、定點; 3、不要在排便時干其他事情,如不要讓孩子邊解大便邊玩玩具,不要讓孩子大便時看書,不要在孩子大便時講故事,讓孩子專心排便; 4、排便時間應在5分鐘之內; 5、孩子每次大便後,父母要用溫水給孩子洗小屁股; 6、孩子大便後要給他洗手,大些的孩子讓他自己洗手; 7、注意孩子有無便秘,如有,則要做飲食調整。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品。 急也沒辦法,我家寶寶16個月了,從14個月起晚上都沒用尿片(因為我們發現她晚上自然都沒尿了,再有熱了早晨起來都長小紅疙瘩),一晚都不尿床(除了那天吃了很多西瓜),但白天就麻煩了,她什麼話都聽得懂,要吃、要玩、要什麼東西都會表示,會告訴你,可就是尿尿不說,一不小心就站著拉了,有時估計她要尿尿時,把尿她怎樣也不拉,而且大哭大鬧,好像她的尿尿好珍貴,現在熱天還沒關系,天涼了多容易感冒。我們現在在強化訓練,買了個小馬桶,放在大人馬桶邊,讓她覺得好玩,跟著拉,還有跟她說拉尿尿淋蟲蟲,我們准備在9月份以前訓練好,但估計困難。 再有外國的小朋友用尿片都是用到2、3歲,也沒怎麼樣呀,都是很健康的,我有個朋友嫁到美國,回來說都這樣的,然後等寶寶完全聽懂後再慢慢教。 另外,在懷孕時你如果多吃了糯米小肚子、大肚子的,寶寶就沒那麼多尿(現在說這些沒用的了,呵呵),其次你寶寶吃的什麼奶粉哦,有的好奶粉吃了,寶寶的尿尿也沒有那麼多,還有食物的鹽不要加多了,寶寶的腎發育還不完全。 最後,對寶寶要求也不要太高,每個寶寶發育的程度不一樣,只要其他很健康、聰明、這個慢慢來,多准備褲子了。訓練要有耐心的,睡覺前別喝水,大人掌握好給他喝水的時間,就可以把住尿了,他現在已經可以聽懂大人的話了,教育引導事主要的。要用強治的態度,小時候好象在我1歲的時候我還有時站的那個~!:)我小時候也是被我父母用強硬的態度來改變的~!但是能影響性格的成長~哪就是變的能溫柔一點 能很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但是有好的一面就能有壞的一面~!所以你自己好好考慮考慮 -------------------一個無聊的人我兒子小時候也是這樣,後來每隔一段時間(隔2小時或4小時或6小時)叫他小便,就自己會憋尿了.首先你先不要責怪他(因為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嘛),然後慢慢勸說,並且要有物質獎勵。 如果實在不行,你可以隔一段時間就為他把尿一次,時間長了 他就會習慣了,然後就會自己尿尿了。你兒子都這麼大了還穿紙尿褲呀!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大人不要偷懶。我覺得應該是小時侯有夜間尿尿的習慣,大人沒有把小孩叫醒,小孩還處在朦胧狀態就開始尿尿,小孩還處在朦胧狀態時他的交感神經還沒有起作用,沒有形成興奮點,無法建立連接.就不能形成習慣.以後小孩尿尿時一定要叫醒.看醫生白天的時候一開始應該過個1個小時左右就提醒他尿尿,時間長了他就習慣了,夜間臨睡前不要給他喝太多水,中間起來把一次,習慣了就好了。訓練寶寶大小便是急不來的,下面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寶15個月
·發育特征
寶寶開始有尿急的感覺,但仍不能控制住,很快就尿出來了。
·對媽媽的建議:
1.不時地問寶寶要不要尿尿,如果寶寶說“不”,通常是他不想。
2.當寶寶向媽媽表示要尿尿時,說明已經很急了,很可能不能忍耐多久就尿了褲子。
3.當媽媽認為寶寶應該尿尿時,而寶寶卻通常會說“不”媽媽不要生氣。
寶寶18個月
·發育特征
寶寶的控制排尿的神經及膀胱已經發育得差不多了。
·對媽媽的建議:
1.寶寶可以向媽媽發布更多的排尿信息了,但還會出現失誤。
2.如果他對如廁有興趣,可以讓他進行觀摩。
3.對寶寶的成功加以稱贊,失敗表示淡化。
4.寶寶夜裡還不能整夜不尿,需要媽媽叫醒他尿尿。
寶寶21個月
·發育特征
這個時候的寶寶排尿次數增多,但發生“意外”的機會也增多。
·對媽媽的建議:
1.對寶寶增多的“意外”應該感到自然,不要因此增加坐便盆的時間。
2.寶寶還小,當意外尿在褲子裡時,趕快給他換褲子,而不是責罵,並告訴他下次一定注意。
寶寶2歲
·發育特征
寶寶已經懂得使用便盆排尿了,而且為此感到驕傲,他會要求媽媽離開他,獨自一人排尿。
·對媽媽的建議:
1.如果寶寶提出要上廁盆,要在馬桶上放置一個較小的坐圈,可能的話,最好在馬桶周圍放扶手,或放一個高度適宜的凳子,讓寶寶感到很新奇。
2.給寶寶所需的自由和支持,允許寶寶錯誤,這將會培養他的自尊心和獨立性,繼而加快控制排尿的能力。
3.在寶寶的不遠處觀察寶寶,以便在他需要幫助時幫忙。
寶寶2歲半
·發育特征
寶寶已有自信心,白天不會尿在褲子裡。
·對媽媽的建議:
1.睡前2小時盡量不要喝水,在寶寶臨睡前,帶他上廁所。
2.放個便盆在床旁,以便寶寶需要時使用。
3.在寶寶的床單下鋪一張塑膠布,在寶寶3歲左右,培養他一夜不尿或少尿床。
專家提示:
1.不要過早訓練寶寶在便盆上尿尿,因為寶寶太小不願坐,媽媽若是采取強制方法,就會使寶寶感到這件事很難做,造成日後形成無助、沮喪等不良個性。
2.多數18個月以上的寶寶,白天就不會尿在褲子裡了;到2歲半時,大多夜晚不會尿床;3歲以上白天夜間都能保持干爽。
3.媽媽如果對寶寶排尿的訓練不關心或很獨裁,都會使排尿能力延後。
4.女孩通常比男孩能更好地控制排尿,大多寶寶在一個特定的年齡段就不會再尿床。
5.有的寶寶已經學會控制排尿能力,但在一段時間內又開始尿床或尿褲子,通常是由於情緒焦慮所致,如父母爭吵或離異。
寶寶18-24個月時,大腦的神經系統已經發育成熟,對充盈的膀胱、直腸也開始有感覺了,在寶寶有便意的時候,他能主動地要求坐便盆了。這個時候,對才過實習期的爸媽來說,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呢。
●訓練的主次輕重
訓練一定要以寶寶為主體,訓練的模式應采取以寶寶為主的漸進性訓練方式。也就是要以寶寶為主體,爸媽只是著重做好各種准備工作,在訓練過程中允許寶寶一步一步實踐,根據寶寶的接受程度和進步速度以及表現出來的興趣偏好逐步訓練,一步步“誘敵深入”。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脾氣和性格,因此訓練的時間要看孩子的心情,什麼時候他最合作?是吃完飯後?還是睡飽後?千萬不要在寶寶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時候訓練,最好也不要在寶寶的生活有“重大改變”的時候訓練(例如搬家、換保姆、剛上托兒所等)。
面對一些性格比較害羞的寶寶,爸媽要給他特別的鼓勵而不是處罰。爸媽需要花更多心思讓孩子適應訓練,比如在寶寶不願意坐便盆的時候,給他講個小故事,讓孩子逐漸能夠在便盆上坐得久一點。總之,爸媽要有耐心,千萬不要給寶寶太多壓力,否則會讓他因為害怕而憋住大小便。
●具體操作指導
首先,要讓寶寶認識“便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爸爸媽媽得為寶寶准備好便盆並讓寶寶接受它。爸媽要用親和的語言向寶寶介紹便盆,就像介紹一位新朋友新玩具一樣。讓寶寶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摸和熟悉便盆,鼓勵寶寶每天在便盆上坐一會兒,開始時甚至可以不脫褲子,並可把尿布上的糞便放入便盆內,指給寶寶看,使孩子逐漸理解便盆的概念和用途。
提示與強化的過程也很重要。寶寶表示有便意時,父母應立即帶他到便盆處去排便。對寶寶良好的排便行為,父母應給予及時的鼓勵,以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應對寶寶經常提醒、反復強化。父母還可采取讓寶寶睡前排空、夜間停止使用尿布、睡眠中喚醒寶寶等方法,幫他建立夜間控制排便的習慣。一旦寶寶習慣了,他們自己就會感到,把大小便排到尿布或內褲上是很不舒服的。
●男女有別
如何教會男寶寶大小便
一開始,不論是男寶寶或是女寶寶,建議媽媽先讓寶寶坐在自己的便桶上,讓孩子自由、沒有時間限制地尿尿或者便便。由於大腸小腸的發育過程所致,寶寶還不太會將大小便分開,通常是一次完成。只要你家的小男生知道,大小便都是在這個馬桶中完成,他會有一段時間開始喜歡玩“站著尿尿,而且亂尿”或者“看自己哪次尿得遠”等等游戲。
這無可厚非。因為寶寶本來好奇心最旺盛,他也會為自己新具備的能力沾沾自喜,陶醉在游戲之中。不過,需要爸爸媽媽多一點耐心清理“殘局”。等到孩子漸漸習慣了在痰盂裡面大小便,而且已經具備足夠的耐心和注意力的時候,爸爸媽媽便可以開始引導孩子練習如何“射得更准一點”。最好能夠讓男寶寶有男性的模仿對象去指導,偶爾也可以玩些游戲,例如在馬桶中放一個他最討厭的敵人比如“巫婆”、“破壞神”等,然後對准它……
●阻礙寶寶學會自己“方便”的三大原因
媽媽和男寶寶朝夕相處
小寶寶大多數是媽媽帶,或者保姆阿姨帶,如果是個男寶寶的話,就讓寶寶少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大部分的行為習慣必須靠觀察模仿而學得。如果此時寶寶身邊的主要照顧者是女性,便很難用事實說服他自己在馬桶上大小便。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許多女性照顧者比較容易接受女寶寶觀看自己怎麼上廁所,而在心理和行為上不自覺地排斥男寶寶觀察自己是怎麼樣上廁所的,這樣也就減少了很多男寶寶實地模仿的機會。
男寶寶需要練習如何“站”
很多媽媽會問:我家的寶寶他爸爸可帶得多了,寶寶應該有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啊,那怎麼還是遲遲不願意自己站著小便呢?
男寶寶學習站著小便比較困難,這其實和寶寶的生理發育有直接的關系。因為就才出生小寶寶肢體發育的過程來看,都是先學會坐,然後再慢慢學會如何控制自己腿部的肌肉站立或行走,這需要寶寶具備更多的平衡協調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因此,第一步,讓寶寶學會自己坐著大小便,一般來說,寶寶比較容易掌握,也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等到寶寶生理發育到一定的程度,[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