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兒童高燒不退怎麼辦?正文

兒童高燒不退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史,可低鈣、癫痫的病兒,更應及時給安定預防驚厥發生。
7、其他:發熱小兒應多喂水、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室內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後,患兒體溫高不退或者退而復升,應去醫院就醫,明確診斷後,按醫生的醫囑治療兒童發燒不一定是患病,很可能是變蒸,變蒸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小兒發育成長的必然過程。身心發育到一定時期,能量的聚集達一定數值,發生突變,身體的長大,是緩慢中有突變或者是躍遷。
  變者,變其情智,發其聰明。
  蒸者,蒸其血脈,長其百骸也。
  凡小兒生後,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蓋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一蒸,如是遞變遞蒸,至三百二十日十變為止,謂之小蒸畢。以後六十四日一大蒸,又六十四日一大蒸,又一百二十八日一大蒸,共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謂之大小蒸畢,兒乃成人。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小兒變蒸者,以長氣血也。”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凡十變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乃成人。”並謂“小兒所以變蒸者,是榮其血脈,改其五髒。”
  
 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指出:“變者,易也,長生府藏智意故也。”
 
 《幼科發揮》謂:“《易傳》雲:生生之謂易,易者變易也,不變不易,……人有五髒六腑,以配手足十二經絡,腑屬陽,以配陽卦三十二;髒屬陰,以配陰卦三十二。取其一髒一腑,各以三十二日一小變,六十四日一大變。”可見變蒸學說受到《易傳》的一定影響。
  
  臨證中,確也見過許多小兒無任何原因的咳嗽,而被諸多西醫不加分辨的施以抗生素靜滴之刑,動辄旬日,菌群失調了,還在說:“這孩子的病著實重”而家長則以為然,不亦悲乎?蒸則體熱,即常見的無名原因的發燒。而其間有輕重之分,輕者體熱微驚,耳冷尻冷,上唇頭有白泡如魚目珠子,微汗出;重者體壯熱,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則吐,白睛微赤,黑睛微白,變蒸畢則精明如常。亦有禀質壯實,不熱不驚,略無證候而暗變者。大抵單變者微,兼蒸略劇,平者五日而衰,遲者十日而衰,小兒變蒸熱的維持時間,以五到十日為期。若過期不衰者,切不可妄治及灸刺,平和者宜表之,實熱者微利之。當超出正常范圍時,當以解表或瀉下利尿為治。古方用紫霜丸﹑黑散子﹑柴胡湯之屬,然皆峻厲,非獨髒腑不勝,且傷血氣。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臨證中不管何病何證,均應用藥平和,不可妄折其少陽之氣若有寒無熱,吐瀉不乳多啼者,宜當歸散或調氣散主之,若耳熱尻熱者,此乃生疾,非變蒸也,當分別治之。注意!小兒變蒸熱與生疾發熱的鑒別---耳與尻的冷熱表現
 
首先不要亂,安心安心。以體溫來說,這個溫度應該不屬於高燒的。而且發燒是人體正常的反應,孩子發燒說明他的免疫系統正在努力工作,這其實不是壞事。我們應該給孩子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機會,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莫大的好處。
其次,人在發燒時,一天內的體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間,不同護理方式都會讓體溫有差異,當然如果使用藥物也會有影響。但體溫並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指標。判斷孩子需不需要吃藥,更重要的是細心觀察孩子的各方面表現,例如精神,食欲等等。
因為孩子的內髒器官功能其實還沒有發育得那麼好,而各種藥物因其藥理不同,可能都需要人體的解毒或排毒功能,這往往都會對內髒(肝髒和腎髒)造成負擔,所以對嬰幼兒用藥一定要慎重!
一般來說,判斷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
1.首先要對症,如果是病毒性的,那麼抗生素類的藥物可能就沒什麼用處,不要盲目用藥。如果是細菌性的,那麼可以使用對症藥物,可以遵醫囑。
2.如果要以單純以溫度來判斷,是否該用藥,國外的很多醫生可能會說40度。這在我們可能很難接受,但其實是對孩子負責的態度。關鍵還是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能吃能睡,精神也不錯,還要玩,那麼可以不吃藥就不吃吧。
總而言之,能不打針就不掛水,能吃藥就不打針,能吃中藥就不吃西藥,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孩子的身體很稚嫩,其實禁不起我們反復折騰的。
至於細節,心靜如水的建議很實用,ryp80_7kxvt的解釋很詳細。
我家寶寶這兩天也發燒(打預防針的反應),38度5,摸起來真的很燙,所以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但我沒給她用藥,只是物理降溫留心觀察,相信她可以靠自己戰勝發燒的。也願你的寶寶早日康復!

寶寶發燒38度左右建議物理降溫(1.保持室內溫度在21℃~23℃;2.讓患兒臥床休息,敞開包被或脫去過多的衣服;3.給患兒頻頻喂冷開水或涼飲料,一晚250毫升。4.用冰袋敷額頭。5.高燒你可以用酒精檫寶寶關節處、洗個溫水澡,將患兒置於比體溫低4℃~6℃的溫水中浸浴5~10分鐘,然後用大毛巾將全身擦干並輕輕按摩皮膚至發紅為止;還可用32℃~34℃的溫水,以大人手腕內側皮膚不燙為宜,給患兒洗澡,重點擦洗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四肢,整個擦浴時間10~15分鐘,直至患兒體溫降到38℃便可等),一般要在體溫39度高燒以後才用退燒藥,象泰諾林、安乃靜滴液,但3歲以內的嬰幼兒發高燒時應首先采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不打退燒針,不吃退燒藥,以免發生虛脫及藥物毒性反應。無論是否退熱,家長應盡可能帶孩子去查清發熱的原因,強行降溫是不科學的,祝寶寶健康快樂!那要多注意了,發燒不是開玩笑的,特別是小孩子.還是住院吧!看看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和平時差不多,如果精神狀態還好有可能是幼兒急疹,溫度不超過38時要少吃退燒藥,以物理降溫為主,燒得高了用退燒藥,同時要配合一些抗病毒和消炎的藥品。三四天後如果出疹子應該就沒問題了,如果一直高燒卻不出疹就要再看醫生了。炎症伴隨著發熱,治炎兼要治熱。因為發熱最容易受影響的是大腦。可在奶裡伴一點撲熱息痛喂下。
能吃藥就不要吊瓶,不要亂吃抗生素。
祝孩子早日健康! 快送醫院啊!查一查血象,若是扁桃體炎,沒什麼問題,按時輸液就行了。
 小孩子發燒比大人發燒體溫要高一點,你孩子燒到38度多,沒多大問題,不要太擔心,去年我兒子燒到42度,還清醒的很,估計大人燒到39度多就迷糊了。
 但是一直高燒不退,又不明原因的話,就要多注意了。還是快去醫院詳細查一查吧!
 別著急,快行動!有吃消炎藥嗎
炎症不消除會一直引起發燒的
換一家權威的醫院
孩子高燒會引起智商低下的
望孩子早日康復目前去醫院是最好的選擇,你不能隨便給他吃什麼藥,嬰兒發燒一般要掛水至少3天,有的要一周的。不能太大意。不要太恐慌,是孩子體內有炎症,連續這樣燒幾天都有可能!

堅持一直物理降溫,同時堅持用藥,4-6小時一次,最好不要間隔太常,5個小時一次合理,不要老換藥,一盒藥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完了不好就換藥!

再不好或體溫39以上就去醫院!切記人體的下丘腦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空調機的溫度設定。正常時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37.5℃,上下變動1℃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上下變動0.5℃。

例如人體感染病原體後,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致熱原”,就會刺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設定溫度提高。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人體增加肌肉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某些細菌產生毒素時,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一、引起發燒的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氣溫過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份丟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如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感染等。除發燒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小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燒越要去看醫生。

引起發燒的疾病還有很多,如長期發熱可見於一些風濕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

二、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三歲以下嬰幼兒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准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准確。

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准確。

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之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應視為發燒。

三、什麼時候退燒合適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要看發燒的時間和溫度。由於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助於白血球抵抗細菌毒素,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觀察發燒的熱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所以不太高的體溫是不必急著退燒的。但是,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能量的消耗;尤其嬰幼兒發燒造成水分蒸發,導致脫水;而且嬰幼兒容易發生高熱驚厥,故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四、如何幫助嬰兒退燒

當發燒較高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孩子舒服一些:

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於散熱退燒,反而會因過熱導致高熱驚厥。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多喝水:有助於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孩子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適於1歲以內的嬰兒。

五、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在應用和選擇退燒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般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要間隔4~6小時。但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可適當積極退熱。
退燒藥的劑型很多,包含片劑、水劑、栓劑和針劑,可根據孩子的年齡選用適當的劑型。但打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發生不良反應,除非過高的體溫,一般不用。
常用的退燒藥有對乙酰氨基酚(百服咛、泰諾林等)、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阿司匹林(阿苯片、巴米爾)和吲哚美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寶寶第一次打完掉針是不是容易發燒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