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的嬰兒嘔吐拉肚子是什麼原因? 以下是2個不同地方的治療與預防與緩解方案.願您寶寶早些好轉. 新生兒腹脹是怎麼回事?
正常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在喂奶後常可見到輕度或較明顯的腹部隆起,有時還有溢乳,但寶寶安靜,腹部柔軟,摸不到腫塊,排便正常,生長發育良好,這是通常所說的“生理性腹脹”。是由於新生兒腹壁肌肉薄,張力低下,且消化道產氣較多所致。
但如果腹脹明顯,伴有頻繁嘔吐、寶寶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較硬、發亮、發紅,有的可見到小血管顯露(醫學上稱為靜脈曲張)、可摸到腫塊;有的伴有黃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樣大便,發熱或上述的“五不”症狀,這些都是疾病的表現,嚴重而頑固的腹脹往往表示病情危重,應盡快到醫院診治。
新生兒腹脹怎麼辦?
發現新生兒腹脹,首先應該檢查,除了腹脹以外,是否伴有嘔吐,若伴有經常性嘔吐食物,甚至膽汁或糞樣物,大便秘結,3~5天才解1次,大便量很少,且見嬰兒日漸消瘦的,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要盡快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如果腹脹時脹時消,食乳後腹脹明顯,無嘔吐或偶伴嘔吐,放屁後腹脹減輕,按摸腹部沒有摸到糞樣物,乳食正常,無日漸消瘦的,可能是由於喂養方法不當,孩子吮乳時吸入空氣較多,引起氣壓腹脹,可給中藥:菜菔子8克,枳實6克,甘草、厚樸、陳皮各3克,加水150毫升,煎服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連服3天。改進哺乳方法,不要給孩子吮空乳頭,每次哺乳後,抱起嬰兒,輕輕拍打其背部。乳母在哺乳期間,少食紅薯等產氣較多的食物。如果嬰兒幾天不大便後出現腹脹,哭鬧,伴有惡心嘔吐者,可能是由於胎糞內積引起,可給予番瀉葉3克,兌開水60毫升,5分鐘後,服10~15毫升,排出胎糞後腹脹便可消失,腹脹消失後即停藥。因腹脹哭鬧不止者,可用手輕輕按摩嬰兒腹部,或用驅風油少許塗擦嬰兒肚臍周圍。 寶寶腹脹的原因 一般來說,小寶寶的肚子本來就會比成人大,看起來鼓鼓脹脹的,那是因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卻要容納和成人同樣多的內髒器官造成的。在腹肌沒有足夠力量承擔的情況下,腹部會因此顯得比較突出,特別是寶寶被抱著的時候,腹部會顯得突突下垂。此外,嬰兒的身體前後是呈圓形的,不像大人那樣略呈扁平狀,這也是讓肚子看起來脹脹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的原因以外,另一個造成寶寶腹脹的常見因素,是嬰兒比大人更容易脹氣,脹氣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寶寶進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氣,尤其是當寶寶餓得太久才喂牛奶的時候。 2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造成空氣通過奶嘴的縫隙而進入寶寶體內。 3寶寶過度哭鬧。 4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 消氣diy 其實,嬰兒也有一些消散氣體的方式,例如: 喂奶之後,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來促進打嗝,使腸胃的氣體由食道排出; 有些寶寶很會排氣,可以通過肛門將氣體排出; 另外,依靠胃腸壁的吸收,也可以緩解腹脹的現象。 治療與否 至於脹氣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療,原則上要以寶寶的臨床症狀為判斷標准。如果寶寶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現象、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力良好、排氣正常、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於功能性腹脹,無須特別治療。 如果寶寶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腸炎或便秘,也容易導致胃腸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生脹氣,甚至影響食欲。若有這些症狀出現,那麼就應該讓醫生加以治療。 如何預防脹氣 1盡量不要讓寶寶哭泣。當寶寶哭的時候很容易脹氣。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應該多給予安慰,或是擁抱他,通過調整他的情緒來避免脹氣的加重程度。 2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後才喂奶。寶寶餓的時間太長,吸吮時就會過於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氣。所以要按時給寶寶喂奶,並且在喂食後促使寶寶適當排氣。 3多給寶寶的腹部進行按摩,這樣有助於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的情況。 4喂奶時,應當注意讓奶水充滿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讓寶寶吸入空氣。 5暫時停止食用容易在消化道內發酵並產生氣體的食物,例如;甘薯、蘋果、甜瓜等。 危險的身體警訊 在什麼情況下的腹脹應該特別注意並就醫治療呢? 1腹脹合並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狀況,甚至有發燒、解血便的情形。 2肚子有壓痛感。 3肚子鼓脹有繃緊感。 4合並呼吸急促。 5在腹部能摸到類似腫塊的東西。 如果有上述情況發生,那麼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造成的,包括:腹部長腫瘤、腹部實質器官(例如:肝、脾、腎)腫大、腹水、泌尿系統出問題等。如果這樣,必須立刻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寶寶拉肚子腹瀉的原因及治療嬰兒怎樣才算拉肚子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嬰兒喂食母乳時,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為黃綠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則為黃色成形便。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一般而言,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主要症狀有:1、輕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2、中度腹瀉: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3、重症:腹瀉頻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皮膚及嘴唇干燥等。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嬰兒拉肚子的原因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於感染引起腸胃炎、吃入不潔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當、牛奶濃度不對、飲食過量或精神緊張等等。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這是因為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 著涼,感冒,腸胃不適都肯能,如果嘔吐厲害,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 拉肚子即腹瀉,拉肚子在大部分人眼裡雖算不上什麼大病,但它對身體的損害卻不可小視。所謂好漢也架不住三泡稀。嚴重的腹瀉可引起脫水和身體電解質紊亂,危及生命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其常見原因有: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緒緊張、豆類食品、胰髒疾病、癌症、通便劑、制酸劑、咖啡因、寄生蟲、結腸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淨的水、吃了變質的食物、食物或化學物質過敏等,均可能引起腹瀉。 腹瀉病人必須喝大量的水分,例如生理鹽水、角豆樹茶、胡蘿卜汁及綠色飲料(含葉綠素)。如果情況未見好轉,或糞便中帶血,則要看醫生。可以作一次過敏測試,以了解你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編輯本段]家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橼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鹼平衡;而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並發症,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症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家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症狀消除為止。如廁後要記得將手洗干淨,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飲食與營養療法 ●每天喝3碗米湯 米湯有益於治療腹瀉。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鐘,過濾後,每天喝3碗。同時,吃米飯也可幫助糞便成形,並提供維生素b。 ●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為在腹瀉期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症狀改善時,在飲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麸質食物如面包、面條及其他面粉制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補充礦物質 服用海帶粉膠囊,每天5粒,或食用海帶湯以補充礦物質。每天服用100毫克鉀以補充流失的鉀。 ●用大大蒜殺菌 你可以在三餐時吃幾粒大蒜,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細菌性腹瀉。如果你不能或不願吃生蒜,則可以服用蒜頭膠囊,每天3次,各2粒,也同樣起到殺菌(細菌及寄生蟲)作用。 ●補充必需營養素 ①鈣加維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補充流失的鈣質,幫助糞便成形。每天400iu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②消化酶 用餐時服用。富含胰髒酵素,有助於幫助消化。 ③鎂 每天1000毫克。幫助鈣吸收,促進ph酸鹼平衡。 ④洋車前子或燕麥麸 睡前4膠囊。有助糞便成形。 ⑤不飽和脂肪酸 用量依產品指示,有助糞便成形。 ⑥維生素b群加維生素bl及煙鹼素及葉酸 維生素d群加維生素d:每天200毫克,2周。煙鹼素及葉酸每天50毫克。由於吸收不良,或許有必要請醫師注射維生素d。 ⑦維生素e 每天400iu―1000i3。保護結腸擘細胞膜。 ●謹用奶制晶 乳糖不耐症是下痢的重要原因之一。乳糖不耐症可能在嬰兒時期就發生了,或也可能突然在成年後出現。如果當你喝完牛奶後,接著經歷排氣和腹痛,接著是拉肚子,則你可能對乳糖過敏。最佳的療法當然是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也就是要遠離大部分的乳制品,酸乳和某些陳年的干酪除外。當你避開這些食物時,腹瀉也就自然停止了。 ●測試方法 由於乳糖不耐症與劑量多寡有關,加上它有突然來襲的特征,如何判斷你的腹瀉與乳晶有關呢?方法之一是讓病人完全禁食乳品1到2周[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