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醫生建議1、母乳喂養,不宜在夏季斷奶。2、合理安排飲食,講究衛生、消毒食具。3、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4、將病人隔離。5、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家庭護理經驗1、平時常加用肥皂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2、不使用沒有消毒過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5、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6、注意寶寶體溫變化,測量體溫時宜用腋下測溫或量耳溫,避免由***測溫以減少刺激。7、觀察寶寶臉部表情、皮膚緊張度及干燥度、排尿情形、意識狀態。8、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次數。9、注意排洩物及換洗衣物的處理,預防傳染他人。10、常換尿布、大便後用溫水洗淨,保持臀部清潔干燥,避免紅臀產生。1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嬰兒腹瀉用哪些驗方治療? 嬰兒腹瀉很常見,原因有兩種,一是飲食不當,喂養不合理所引起的腹瀉,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細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後所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這種腹瀉又分為夏季腹瀉,主要是被大腸桿菌污染所致,多發生於夏季;另一種是秋季腹瀉,主要是被輪狀病毒污染所致,多發生於秋季,而且傳染性強,易造成流行。中醫將嬰兒腹瀉分為四型。 1。脾濕瀉:多發於暑天,大便呈水樣,臭味不大,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好,無煩躁口渴,舌苔白膩,舌質淡紅。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健脾利濕止瀉的驗方。 蒼術3克,白術3克,陳皮3克,半夏2克,薏米5克,茯苓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葡萄葉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2。脾虛瀉:多發生於久病之後,身體虛弱消瘦,面色發黃,皮舒服肌肉松軟,精神不振,喜睡懶動,舌質淡白,舌苔薄或舌苔少。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健脾益胃的驗方。 伏龍肝(灶心土)30克,白胡椒3粒,全蠍2克,炮姜5克,炙甘草6克。 用法:先將伏龍肝研成細粉,水煎,待沉澱後,取其上清液與眾藥合煎,去渣後,少量多次飲服。 新鮮胡蘿卜適量。 用法:用水洗淨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加入少量煮胡蘿卜水。將胡蘿卜水留做備用,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水中加5~10克(約1小匙)胡蘿卜泥。食入量應根據病兒平日的食量喂給。在用這種方法治療期間,應注意觀察大便形狀,2~3天後如大便成形,可先喂些米湯,以代替部分胡蘿卜泥。然後再換牛奶或人奶,量可由少到多。用胡蘿卜泥治療後大便仍稀薄時,可加入適量香草巧克力(有收斂作用)。在應用胡蘿卜泥治療時,注意不要加糖加重腹瀉。 黨參3克,白術3克,茯苓4克,炙黃芪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五倍子2份(炒黃),干姜2份(或生姜4份),吳茱萸1份,丁香1份。 用法:將眾藥研細合勻,每次取9~15克,用75%酒精或白酒調成糊狀,敷於病兒臍部,然後覆蓋紗布塊,其周圍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3。濕熱腹瀉:多發於夏秋季,腹瀉次數多,每日可達10次以上,呈水樣黃綠色便,味腐臭,可出現疲乏無力,煩躁口渴,舌苔黃膩,舌質紅,尿少而色黃。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清熱利濕的驗方。 木通3克,滑石3克,淡竹葉5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傷食瀉:腹瀉次數不多,大便粘滯不化,味酸臭,惡心,吐奶快,腹部脹硬,食差,面頰發紅,病兒煩急,手、足心熱,舌苔厚膩。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清熱消導作用的驗方。 山楂炭12克,青皮6克。 用法:共研細粉,合勻,加水160毫升,調成糊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次服15毫升(約1湯匙),每日4次,每劑分3天服完。 焦三仙5克,雞內金3克,熟大黃2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吳茱萸6克,桂楠(肉桂中的桂板),廣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以上是一次量)。 用法:眾藥共研成細粉,合勻,撒於肚臍上,先蓋紗布塊,再蓋塑料布,然後用膠布固定,48小時後換藥一次。 雞蛋1個,白果仁2個。 用法:先將白果研成細粉裝入雞蛋內,再將雞蛋用小火烤熟,每日吃一個。
寶寶發燒怎麼辦? 家中有小孩的父母經常會碰到兒女發燒的情況,為什麼兒童容易發燒?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呢? 小孩體溫超過37.4℃就為發燒,發燒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炎夏酷暑時節,小孩因身體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容易發生以發燒症狀為主的“暑熱症”,體溫多在38℃—39℃;一種是在小孩被原體感染時,自身免疫系統在保護自己時的正常反應,這時體溫往往超過40℃。 小孩發燒時,家長應密切注意發病的情況,如果孩子體溫低於38℃,情況比較好時,可以在家治療休息,注意患兒體溫變化,同時也可在頭部貼上退熱貼退熱。在一定程度上,小兒發熱並不完全是壞事,對某些疾病,發熱還有助於病體康復,因此不必急於采取其它退熱措施。但是發燒持續過久或者溫度過高,就可以引起機體的損害,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利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此時必須采取一定的退燒措施,由於藥物退燒的副作用較多,應以物理降溫護理為主,尤其要注意頭部降溫。常見的物理降溫措施有冰袋冷敷或酒精擦身,雖然相對藥物降溫這兩種措施安全有效,但是也要注意避免因重復使用而感染、凍傷或酒精過敏。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更好更方便的退熱藥物制劑,其中日本ss制藥株式會社研制出一種退熱貼劑,只要將它貼敷在頭部、頸部、腋部、腹股溝等適當部位,膠貼中的水分迅速蒸發就會產生明顯降溫效果,試驗顯示貼了這種退熱貼劑後局部體溫可降低3℃—6℃,並可持續6—8個小時,無肝、腎等毒副作用,安全可靠。而且還因為采用的膠貼基質性質溫和,能避免刺激兒童幼嫩的皮膚而頗受使用過它的家長的歡迎,目前這一退燒良藥已經引入中國,還有一個可愛的商品名字叫“蹦蹦跳”退熱貼。許多功能家中有小孩的父母在家庭急救箱中已准備好這種方便、實用的退熱貼劑,以備寶寶發燒急救之需 寶寶免疫力比較差,現在秋洩的寶寶比較多,你家寶寶是由於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洩,詳情請見: www.johnsondawn.com
看醫生 寶寶拉稀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也可能是著涼了,或是細菌感染,因為寶寶還小,消化系統比較弱但很重要,直接影響到寶寶對營養的吸收和健康成長哦,1、注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節。嘔吐則是一種病理現象,常見於急性腸炎、胃炎,幽門痙攣、肥厚、狹窄,肺炎,腦膜炎等疾病。其主要特點是同時伴有惡心、腹壓增高,吐奶次數頻繁,嘔吐量較多,常含有奶塊和胃內容物,甚至混有綠色的膽汁,有時嘔吐呈噴射狀。由於原發疾病的存在,病兒在嘔吐時常常表情痛苦、哭鬧不止。家長發現孩子有嘔吐症狀時,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診治。平時也要注意給寶寶提供全面的營養,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可以試試給寶寶喝牛初乳,比試試看生命陽光牛初乳,牛初乳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份外,更富含活性免疫球蛋白,能抑制病菌繁殖。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