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6個月的嬰兒拉肚子怎麼辦?正文

6個月的嬰兒拉肚子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2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 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判斷1 根據排便次數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判斷2 根據大便性狀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媽咪家居護理重點

重點1 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媽咪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然後,在最初4小時裡,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睑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愛心提示: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制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重點2 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重點3 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點4 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 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愈,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 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藥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 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喂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媽咪護理常見誤區

誤區1 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

有的媽咪常在這種情況下急著服用止瀉藥,可這個問題並不這麼簡單。因為,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後不久,可能經常會在喂奶後就排出黃綠色稀便。每天少則4—6次,多則達到10余次,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

這種情況多見於母乳喂養的寶寶,其實它是一種生理性腹瀉。隨著消化功能逐漸發育,多在添加離乳食品後會自然好轉,而並不是患了腸炎。只要寶寶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應良好,睡眠安穩,體重也在增長,大便化驗無異常,就用
不著服用止瀉藥,以免影響正常的腸功能。

誤區2 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

有的媽咪一見寶寶腹瀉,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其實,腹瀉除了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後一點也不見效果,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或導致日後個子長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藥,趕快去看醫生。

誤區3 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

寶寶腹瀉時,媽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0
[好評][差評]
 
寶寶拉肚子腹瀉的原因及治療

嬰兒怎樣才算拉肚子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嬰兒喂食母乳時,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為黃綠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則為黃色成形便。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一般而言,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主要症狀有:1、輕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2、中度腹瀉: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3、重症:腹瀉頻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皮膚及嘴唇干燥等。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

 嬰兒拉肚子的原因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於感染引起腸胃炎、吃入不潔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當、牛奶濃度不對、飲食過量或精神緊張等等。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這是因為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的質量不當,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還有母親喂養期間盡量避免吃涼的食物等。總之,不合理的喂養時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當小兒著涼,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如果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眼窩凹陷、口渴、口唇發干、尿少,就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該去醫院輸液治療。為防止脫水,應在腹瀉次數較多時,食量減少飲食,甚至禁食,使胃腸道得到休息。同時口服補液鹽或自配糖煙水、鹽米湯,少量多次,以防止脫水發生。患腹瀉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熱敷腹部,同時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可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紅發生。

 嬰兒拉肚子怎麼辦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於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著涼等。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使寶寶腹瀉。不論哪種原因的腹瀉,寶寶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十幾次,常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下降或拒食的現象。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防及碳水化合物,給寶寶以清淡飲食,以利於其腸道修復。用母乳喂養的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適當減少喂奶量,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母親也應少食脂肪類食物,每次喂奶前,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寶寶,在腹瀉時,不要添加新的輔助食品。病情較重時,還應暫時停止喂牛奶等主食。禁食時間一般為6-8小時為宜,最長不能超過12小時。禁食期間,可用胡蘿卜湯、蘋果泥、米湯等來喂寶寶,以補充無機鹽及維生素,這些食物易於消化,能減輕腸胃的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求寶寶的胎教音樂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