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多補水分 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對孩子禁食,這無異於火上澆油,會加重體內脫水程度。因此,腹瀉時不必禁食,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肉湯之類。 胡蘿卜泥能治腹瀉 嬰兒腹瀉時,若能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上給予胡蘿卜泥分次服食,有助於病情康復。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淨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卜的水留作備用)。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約一小匙)胡蘿卜泥。進食量主要根據嬰兒的食欲,可按平時的食量喂給。一般來說,嬰兒喂食胡蘿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對腹瀉小兒的護理要點
記錄患兒大便、小便和嘔吐的次數、量和性質。就診時帶上大便采樣,以便醫生檢驗、診治。 腹瀉患兒往往易脫水,加之飲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現四肢厥冷,體溫不升,可用熱水袋保暖。使用熱水袋要注意不要燙傷患兒。 腹瀉患兒大便次數增多,應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揩洗臀部(女孩子應自前向後沖洗),然後用軟布吸干。可塗以鞣酸軟膏,或復方硫酸銅鋅軟膏、防止產生紅臀。 腹瀉患兒由於使用較長時間的抗菌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長而發生鵝口瘡,因此要多喂開水以清潔口腔。有嘔吐時可用棉花蘸溫開水清擦口腔。已發生鵝口瘡可在患處塗以1%龍膽紫藥水。 重型腹瀉,或輕型腹瀉但遷延不愈,患兒逐漸消瘦,全身症狀加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腹瀉未愈,又發生肺炎或尿路感染等並發症,也應及時就診。 衛生及護理
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進行溫水浴。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偻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長期濫用方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如果一天拉的次數少於4次,可以只吃媽咪愛,放入40度以下的奶中,一次一代,24小時吃一次,也可以是一次半代,12小時一次,但是剩下的半代要扔掉,因為裡邊是益生菌,開代後時間長就失效了.如果一天多於4次要在吃媽咪愛的基礎上加入斯密達,也是加入奶中,不影響藥效的,為了防止孩子喝不完奶影響藥效,可以先把藥放入少量奶中給寶寶吃,吃完後再喝沒放藥的奶.另外最好能做個大便化驗看看是不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的話還要吃消炎藥,要注意拉的次數,拉多了要及時給寶寶補液防止脫水。 希望你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貝貝印育兒資訊頻道 http://www.bbyin.com/news.asp
拉肚子即腹瀉,拉肚子在大部分人眼裡雖算不上什麼大病,但它對身體的損害卻不可小視。所謂好漢也架不住三泡稀。嚴重的腹瀉可引起脫水和身體電解質紊亂,危及生命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其常見原因有: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緒緊張、豆類食品、胰髒疾病、癌症、通便劑、制酸劑、咖啡因、寄生蟲、結腸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淨的水、吃了變質的食物、食物或化學物質過敏等,均可能引起腹瀉。 腹瀉病人必須喝大量的水分,例如生理鹽水、角豆樹茶、胡蘿卜汁及綠色飲料(含葉綠素)。如果情況未見好轉,或糞便中帶血,則要看醫生。可以作一次過敏測試,以了解你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編輯本段]家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橼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鹼平衡;而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並發症,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症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家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症狀消除為止。如廁後要記得將手洗干淨,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飲食與營養療法 ●每天喝3碗米湯 米湯有益於治療腹瀉。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鐘,過濾後,每天喝3碗。同時,吃米飯也可幫助糞便成形,並提供維生素b。 ●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為在腹瀉期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症狀改善時,在飲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麸質食物如面包、面條及其他面粉制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補充礦物質 服用海帶粉膠囊,每天5粒,或食用海帶湯以補充礦物質。每天服用100毫克鉀以補充流失的鉀。 ●用大蒜殺菌 你可以在三餐時吃幾粒大蒜,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細菌性腹瀉。如果你不能或不願吃生蒜,則可以服用蒜頭膠囊,每天3次,各2粒,也同樣起到殺菌(細菌及寄生蟲)作用。 ●補充必需營養素 ①鈣加維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補充流失的鈣質,幫助糞便成形。每天400iu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②消化酶 用餐時服用。富含胰髒酵素,有助於幫助消化。 ③鎂 每天1000毫克。幫助鈣吸收,促進ph酸鹼平衡。 ④洋車前子或燕麥麸 睡前4膠囊。有助糞便成形。 ⑤不飽和脂肪酸 用量依產品指示,有助糞便成形。 ⑥維生素b群加維生素bl及煙鹼素及葉酸 維生素d群加維生素d:每天200毫克,2周。煙鹼素及葉酸每天50毫克。由於吸收不良,或許有必要請醫師注射維生素d。 ⑦維生素e 每天400iu―1000i3。保護結腸擘細胞膜。 ●謹用奶制晶 乳糖不耐症是下痢的重要原因之一。乳糖不耐症可能在嬰兒時期就發生了,或也可能突然在成年後出現。如果當你喝完牛奶後,接著經歷排氣和腹痛,接著是拉肚子,則你可能對乳糖過敏。最佳的療法當然是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也就是要遠離大部分的乳制品,酸乳和某些陳年的干酪除外。當你避開這些食物時,腹瀉也就自然停止了。 ●測試方法 由於乳糖不耐症與劑量多寡有關,加上它有突然來襲的特征,如何判斷你的腹瀉與乳晶有關呢?方法之一是讓病人完全禁食乳品1到2周,看看如此是否有幫助。如果停止喝牛奶果真奏效的話,病人再逐漸地將乳晶加回飲食中。同時,當乳品的用量到達某個程度時,乳糖不耐症將復發。因此,你若以不超過此劑量服用乳品,將可避免腹瀉。 ●天然藥草 如果偶爾發生腹瀉,可嘗試黑莓根、洋甘菊茶、覆盆子葉。也可在蘋果醬、香蕉、風梨或木皿汁中加入藥用植物。每天服用2至3次番椒膠囊或番椒葉茶。姜茶對痙攣及腹痛有益。滑榆樹皮也不錯,每8盎司水配6粒膠囊或3茶匙滑榆樹皮粉。 常見止瀉藥的作用 思密達吸附性止瀉藥 可將細菌、病毒、毒素等引起腹瀉的物質吸附起來,並有收斂、保護腸黏膜的作用,對任何類型的腹瀉都適用,尤其對夏季常見的食物中毒性腹瀉有效,但會影響其他藥物及礦物質的吸收,所以不可長期服用。 培菲康整腸生媽咪愛微生物制劑 對腸道菌群發揮調整作用,有提高腸道免疫力、保護有益菌生長、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等作用,對老人、兒童和體質較弱的患者,有利於腹瀉好轉和盡快康復。 易蒙停神經性止瀉藥 通過增強腸道平滑肌的張力,抑制腸的推進性蠕動,延長其內容物的停留時間而起到止瀉作用,適用於因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腹瀉或慢性腹瀉。由於療效確切,很多人一拉肚子就服此藥,其實,如果單純使用易蒙停,不利於炎症的消退,出現水樣腹瀉且伴隨有腹脹、發熱等細菌感染症狀時不應使用 [編輯本段]引起的原因 (一)急性腹瀉病程多不超過3星期,其最常見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由於食物被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產氣夾膜梭狀芽胞桿菌、肉毒桿菌等的毒 素污染,多表現為非炎症性水瀉。 2.腸道感染 (1)病毒感染:輪狀病毒、norwalk病毒、腸腺病毒感染時,可發生小腸非炎症非腹瀉。 (2)細菌感染:霍亂弧菌和產毒性大腸桿菌可致小腸非炎症性水瀉。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彎曲桿菌 屬、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yersinia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 性弧菌、難辨性梭狀芽胞菌可致結腸炎,產生膿血腹瀉。 (3)寄生蟲感染:梨形鞭毛蟲、隱孢子蟲感染可致小腸非炎症性水瀉。溶組織腸阿米巴侵犯結腸時引 起炎症、潰瘍和膿血腹瀉。 (4)旅行者腹瀉:是旅途中或旅行後發生的腹瀉。多數為感染所致,病原體常為產毒性大腸桿菌、沙 門氏菌、梨形鞭毛蟲、溶組織阿米巴等。 (5)藥物引起的腹瀉:瀉藥、高滲性藥、擬膽鹼能藥、抗菌藥和某些降壓或抗心律失常藥,在服藥期 內不致腹瀉。 (二)慢性腹瀉慢性腹瀉的病期在2個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復雜,因此診斷和治療有時很困難, 是本章討論的重點。 1.腸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細菌性疾病;③腸結核;④梨形鞭毛蟲病、血吸蟲病 ;⑤腸道念珠菌病。 2.腸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腸病(克隆病和潰瘍性結腸炎);②放射性腸炎;③缺血性結腸炎; 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腸炎。 3.腫瘤①大腸癌;②結腸腺瘤病(息肉);③小腸惡性淋巴瘤;④胺前體攝取脫羧細胞瘤(apu- doma);胃泌素瘤、類癌、腸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等。 4.小腸吸收不良 (1)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2)繼發性小腸吸收不良。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雙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 ;③膽汁排出受阻和結合膽鹽不足,如肝外膽道梗阻,肝內膽汁瘀積,小腸細菌過長(盲袢綜合征)等。2)小腸吸收面減少:①小腸切除過多(短腸綜合征);②近段小腸-結腸吻合或瘘道等。3)小腸浸潤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鏈病、系統性硬化症等。 5.運動性腹瀉腸蠕動紊亂(多數為加速)引起,如腸易激綜合征、胃大部切除術後,迷走神經切斷 後、部分性腸梗阻、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 6.藥源性腹瀉①瀉藥如酚酞、番瀉葉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