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17個月了上面的牙床總是紅腫還不愛長牙不知道為什麼 寶寶長乳牙容易出現的情況及解決辦法正常情況下營養好、身高和體重高的寶寶,比營養差、身高和體重低的寶寶牙齒萌出早;寒冷地區的寶寶比溫熱地區的寶寶牙齒萌出遲。寶寶出牙的順序,通常是最先長出下切牙(下門牙),然後長出上切牙,多數寶寶1歲時已長出4上4下共8顆乳牙。接著再長出第一乳磨牙,該牙長出的位置離切牙稍遠,為即將長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空隙。略有停頓後4顆尖牙在這空隙脫穎而出,1歲半時長出14~16顆乳牙,最後長出的4顆是第二乳磨牙,其位置緊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後,一般在兩歲到兩歲半時,20顆乳牙全部長出。如果寶寶1周歲後仍遲遲不長1顆乳牙,則應到醫院去檢查並找出原因,以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響。長乳牙,標志著寶寶的又一個生長期的到來,是寶寶咀嚼食物的開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寶寶出乳牙容易發生以下情況:流口水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爸爸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龈時有牙尖樣硬物感。輕微的咳嗽出牙過程會分泌出較多的唾液,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就不必擔心。啃咬寶寶出牙最大的特點,就是啃咬東西。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麼東西,就拿來放到嘴裡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而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易怒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和煩躁。拒絕進食長牙的寶寶在喂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因為很想把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而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於是就拒絕進食。不眠寶寶不只是在白天長牙,晚上也一樣在長。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夜裡睡不踏實甚至煩躁。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牙床出血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並加速內出血吸收消失。拉耳朵、摩擦臉頰出牙的寶寶,常常拉自己的耳朵,這是因為,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颚部,尤其是長臼齒時,所以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寶寶耳朵受到感染時,也會有用力拉耳朵的現象。寶寶出現上述情況時,爸爸媽媽要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可采取以下解決辦法:給東西讓寶寶咬嚼咬嚼可以減低牙床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把涼一點的香蕉、胡蘿卜,蘋果,還有消過毒的、凹凸不平的橡皮牙環或橡皮玩具等,讓寶寶咬個夠。但不管讓寶寶咬什麼,都必須是在寶寶坐立的情況下,並有大人在旁看護才行,以免發生危險。按摩當寶寶煩躁不安而啃咬東西時,爸爸媽媽不妨將自己的手指洗干淨,幫寶寶按摩一下牙床,剛開始因為摩擦疼痛,寶寶可能會稍加排斥,不過當寶寶發現,這樣做疼痛減輕了後,很快就會安靜下來,並願意讓爸爸媽媽用手指幫他們按摩牙床。在寶寶牙齒萌出期間,爸爸媽媽有時還會發現,寶寶牙龈部位出現萌出性血腫(牙齒長出部位充血腫大),這時,絕不可輕易挑破,若已經發生潰爛,及時請口腔科醫生診治,防止繼發感染。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寶寶沒有特別的不適,上述的現象,在牙齒萌出後就會好轉或消失。寶寶出牙期間的口腔衛生寶寶出牙期間,口腔內極易感染病菌,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使寶寶順利度過長牙期。寶寶從開始長第一顆乳牙到乳牙全部出齊,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基本上是隔幾個月就長出幾顆牙,為保持寶寶在牙齒萌出期間口腔衛生,媽媽應在每次哺乳或喂寶寶食物後,用紗布纏在手指上幫助寶寶擦洗牙龈和剛剛露出的小牙。牙齒萌出後,也可繼續用這種方法對萌出的乳牙從唇面(牙齒的外側)到舌面(牙齒的裡面)輕輕擦洗揉搓、對牙龈輕輕按摩。同時,應注意每次進食後都要給寶寶喂點溫開水,以起到沖洗口腔的作用 有可能是缺乏什麼元素或上火引起的,一定去醫院查清原因後對症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