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小二陽可以生孩子嗎 你可以去一些專門的醫院咨詢一下的, 只有三陽, 哪來的二陽呀, 估計是你弄錯了, 如果只有兩項是陽性的話, 有可能是以前得過,不過後來因為抵抗力強,又好了, 現在處在恢復期, 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放心的要的。 查肝功能及dna來了解病情輕重.決定治療方案.小三陽嚴重點當然小三陽嚴重點,最嚴重的是大三陽 乙肝醫學常識
一、危害與傳播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嚴重危害健康,影響生活質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可能半數以上世界人口曾受感染,每年發生5千萬例新感染,每年1百萬人死亡。約世界人口的5%為慢性hbsag攜帶者。根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攜帶率可分為:高流行區(>8%)、中流行(2%~7%)、低流行區(<2%)。中國是高流行區之一。據統計,我國目前乙肝病毒感染率概況是:抗hbc及/或抗hbs陽性者約為60%;非感染人群占26%;慢性乙型肝炎達2%;hbsag陽性的慢性無症狀hbsag攜帶者為10%;hbsag陰性的慢性無症狀hbv攜帶者為2%。由此可見,我國乙肝流行狀況是十分嚴峻的。
乙型肝炎的傳染源是各種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攜帶者。由於hbsag攜帶者常無症狀,不易被發現,因此hbsag攜帶者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傳染性的強弱與病毒的復制狀態有關。乙肝病毒復制指標為hbeag、hbv-dan,此二項陽性者傳染性強。
hbv可通過血液、精液、唾液等傳染。由於病人或攜帶者血液中hbv含量較高,而在體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因此hbv以血液傳播為主。
在我國hbv感染的傳播途徑主要有:母嬰圍產期傳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觸、血液和性接觸傳播、醫源性傳播,其中有些傳播途徑是重疊的,實際都可能與血液暴露有關。
糞便中不含有hbv或hbsag,故不可能經糞-口途徑傳播。另外,蚊、臭蟲等吸血昆蟲在hbv傳播中的作用尚無確實的證據。
對乙肝病毒無抵抗力、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稱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感染多與血液傳染有關,也與日常生活暴露有關。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母親是hbv感染者的嬰兒、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員、吸毒者、性傳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監獄犯人、部分醫護人員等。
二、病因與臨床
眾所周知,乙肝的致病原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生存、復制後。再排出到血液中,所以不僅血流中病毒高負荷,而且肝髒的大多數肝細胞都被感染。hbv本身並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的病變,只是在肝細胞內生存、復制,其所復制的抗原表達在肝細胞膜上,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來辨認,並發生清除反應。而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不同,從而病程發展也不同。如果機體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統被激活後識別乙肝病毒,攻擊已感染病毒的肝細胞並清除之,這就導致了急性乙肝;如果機體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處於低下狀態,機體對已感染病毒的肝細胞反復攻擊,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導致肝組織慢性炎症反復發作,這就是慢性乙肝;如果機體的免疫功能處於耐受狀態,不能識別乙肝病毒,因此不攻擊已感染病毒的肝細胞,病毒與人"和平共處",這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三、檢查項目
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者懷疑傳染上乙肝病毒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檢查指標主要有以下項目: 肝功能:主要為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 乙肝“兩對半”: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 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 核心抗體(抗hbc)。 hbv-dna:即乙肝病毒遺傳基因dna 肝組織學檢查:通過肝髒穿刺取肝組織作病理學檢查,確定肝組織炎症活動度和纖維化程度。 谷丙轉氨酶(al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漿中,谷草轉氨酶(as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線粒體中。當肝髒發生炎症、壞死時,alt、ast就會從肝細胞內大量釋放入血,導致血清中alt、ast升高,因此alt、ast升高是判斷肝細胞損害的一個敏感指標。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類型的肝炎或肝髒疾病,alt、ast也會升高。 hbv感染後病毒分泌的蛋白釋放入血液,這些蛋白具有抗原性,導致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乙肝病毒的抗原抗體共有三個系統,但因核心抗原(hbcag)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檢出,僅其余兩對半在血液中可檢測出,故俗稱“兩對半“。其中hbsag和抗hbs是病毒的外膜蛋白和相應抗體。e抗原和e抗體是病毒的核殼分泌蛋白和相應抗體。hbcag和抗hbc是病毒的核殼結構蛋白和相應抗體,但hbcag在血液中一般檢測不到。 “兩對半”和hbv-dna都是血清病毒感染標志物。hbv標志物不僅是診斷hbv感染的根據,而且有助於對感染狀態和病變活動性作出分析、外膜蛋白是病毒侵入肝細胞的必要成分,而其相應抗體應答則為阻斷感染所必需;核殼蛋白與病毒復制密切相關、血清標志物譜反應hbv感染過程,見下表: hbsaghbv現症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變活動。 抗hbs感染後免疫;對疫苗的免疫應答;或hbig的被動免疫 hbeag反映hbv復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傳染性 抗hbealt持續正常者表示hbv低復制或不復制,hbsag(+)血液低傳染性。 alt波動者表示病毒變異。 抗hbc低滴度表示過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現行感染。 igm抗hbc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動性病變可出現低滴度。
上表為各個血清標志物的臨床意義,但標志物常是聯合存在的,在感染過程中的變化也有相互關聯性。見下表: hbsag抗hbs抗hbcigm抗hbc解釋 +---急性感染早期,少數不出現抗hbc的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感染恢復 --++急性感染恢復過程中的窗口期 --+-遠期感染後或hbsag(-)慢性hbv攜帶者 -+--遠期感染後、疫苗應答、或者近期hbig注射
hbv-dna是hbv的遺傳物質——基因,當hbv侵入肝細胞後,就會以hbv-dna為模板,合成新的hbv顆粒並釋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復制的一個重要指標。 肝組織病理學檢查,是通過肝髒穿刺直接抽取微量肝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肝組織的炎症活動度和纖維化程度,是最為直接、准確地診斷慢性乙肝的“金指標”。炎症活動度和纖維化程度不同,最佳治療方案也不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議在治療前到有相關檢查條件的醫院作此項檢查,以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提高治愈率。
四、乙肝的治療
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 急性乙肝,應早發現,早治療,對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充分休息,合理飲食,忌煙酒,避免病情發展為重症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治療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心理、對症治療等。目前認為,由於病毒的持續感染導致肝炎慢性化,繼續發展可能導致肝硬化和hbv相關性肝癌,因此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肝治療的關鍵。慢性乙肝治療的目的是:1)抑制病毒復制,促進病毒清除;2)減輕肝髒炎症及壞死,促進肝細胞修復;3)阻止或延緩發展為肝硬化;4)減少hbv相關性肝癌的發生率;5)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6)緩解、減輕臨床症狀。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般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不宜從事飲食和托幼工作,避免傳染給他人,家庭成員應注射疫苗;勞逸結合,合理營養,忌煙酒;避免濫用藥物而損害肝功能;最重要的是應每三個月到醫院復查肝功能及有關病毒指標,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治療。
五、乙肝的預防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最根本措施。接種對象是新生兒(我國已經列入計劃免疫項目,who已建議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和其他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如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員、血液透析者、吸毒者、醫務人員等)。接種方案是:1)基因工程疫苗:每次5ug於0,1,6月各一次,上臂三角肌注射;2)血源疫苗:每次10ug,或30ug,10ug,10ug。母親hbsag陽性的新生兒,每次應30ug。(目前血源疫苗已較少應用) hbsag和hbeag均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動免疫加乙肝疫苗主動免疫。方案是:出生後6小時內給予新生兒hbig100-200u肌注,1月後開始乙肝疫苗全程免疫。hbig還適用於意外暴露後的預防。 針對傳染源應加強管理,尤其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應禁止獻血,不宜從事飲食和托幼工作,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不共用理發工具、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 切斷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可有效預防傳染,措施包括: (1)阻斷母嬰傳播 (2)加強環境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重視經常性的清潔打掃,垃圾須無害化處理、廢棄物須焚毀、對公用浴巾和修腳用具須嚴格消毒;對理發店尤須嚴格衛生管理,理發工具、刮臉的剃刀、穿耳孔及文身文眉的工具等必須消毒。 (3)避免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如刮須刀、牙刷和盥洗用品必須個人專用;不與已知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接吻;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內褲,尤其是月經期中的內褲專用盆清洗;清點鈔票後洗手;等等。 (4)防治性接觸傳播:婚前檢查如一方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另一方應先接種乙肝疫苗;做好宣傳教育,控制性亂;孕婦如有性病(hiv、hsv、hbv等)可傳播給胎兒,對孕婦尤應加強防護。 (5)輸血管理:提倡志願獻血;嚴格輸血適應症,對可輸可不輸的盡可能不輸;貧血病人用紅細胞生成素(epo);對擇期手術的病人,可預先儲存自身血液,備手術時應用,對預期需長期輸血的病人,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慢性腎炎等,應先注射乙肝疫苗。當前輸血管理主要為預防丙型肝炎。 (6)防止經微量血傳播的醫源性感染。 (7)醫院管理等。
這些答疑基本可以覆蓋你的問題了。 “大三陽”、“小三陽”是什麼,至今有多多人不很清楚。而一份《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出台,不免讓許多人暗自緊張——如果有“大小三陽”成了自己的同事,自己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乙肝。為澄清大家對“大小三陽”的疑惑,記者采訪了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副主任李太生博士。 疑惑之一:什麼是“大三陽”、“小三陽”? 專家釋疑:“大三陽”和“小三陽”是指在進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對半”體檢時的二種不同結果。所謂“乙型肝炎抗原兩對半”,是給5項檢測指標排了隊,它們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核心抗體。通常又把1、3、5項呈陽性(或+)稱為大三陽,1、4、5項呈陽性(或+)稱為小三陽。 大小三陽都是反映體內乙肝病毒數量和活躍程度的一個數據,只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都不能反映肝髒功能的正常與否,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 疑惑之二:目前我國大約多少人有“大三陽”、“小三陽”? 答:據統計,目前我國包括“大三陽”、“小三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達到總人口的10%,其中男性感染者略多。城市人口感染者更多,約占城市總人口的15%。 另外應注意是,年齡越大,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三:“大三陽”、“小三陽”與乙肝有何區別,是不是病,具有傳染性嗎? 專家釋疑:人們常說的某人“大三陽”、“小三陽”,是處於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只是說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攜帶乙肝病毒,並[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