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孩為何總是想睡覺 困憊 一、白天多帶寶寶出去戶外活動,把旺盛的精力發洩掉一些。
二、晚上喝睡前奶時或者是喝完睡前奶後,(當然喝奶也可以改為說睡前故事),把屋裡燈關了,臥室門也關了,制造宜於睡眠的“黑暗環境”(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只有在黑暗環境中“褪黑激素”才會加劇分泌,個人的實踐經驗告訴我這種激素好像是很有助於進入睡眠狀態的)。總之讓某些事情成為入睡前信號,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模式。堅持執行。這種狀況就會漸漸調整過來。 最忌的就是每晚到了要睡覺的時刻,家裡還燈火通明,甚至還開著電視機,那孩子可就是越玩越精神,越玩越不想睡了。長此下去,寶寶的身體健康和身高增長都會受到不良影響。(人只有在晚上九點鐘時入睡,體內的免疫力機制才會有非常好的調節和增強;生長激素的分泌時間也為熟睡狀態下的七十分鐘後開始進入分泌高峰,晚上十點到凌晨一點為第一次分泌高峰,凌晨四點左右為第二次分泌高峰,如不加注意,孩子的身高增長會逐漸減速下來)。
你告訴孩子到該睡覺的時間了,把被褥鋪好,燈熄了,門關了,並把孩子放到被中,在黑暗環境中孩子一般是不會主動下床的。即使在這種環境中孩子仍下床,你也可以堅持勸他回到被子裡去,聲音可以柔和點但語氣一定要堅決。孩子聽到大人很堅持就會自動放棄耍賴的行為。
如果孩子在吃晚餐時也不犯困的話,那麼白天不睡也可,因為每個孩子的精力都不同,不好強求一致。如果影響到孩子進晚餐(比如我家孩子如果中午不睡的話,到了晚餐時間就打瞌睡,影響進食)時精神不佳,那麼白天也還是要讓孩子小睡一會兒,這樣對精力調節更好,孩子精力不濟就很可能會很纏人和吵鬧。這樣也可以自行制訂一些白天入睡的行為模式,堅持一個月左右就差不多習慣穩定了,但是要注意白天睡眠時間要控制好,不要過多,否則就會直接影響到晚上入睡的時間造成後移,兩歲左右的孩子精力比一歲前要充沛得多,一天只有這麼睡眠時間就看家長怎樣把握分配得比較合適了。(我在孩子午睡時間裡如果想使孩子提前醒來就用輕柔的音樂或者他喜歡聽的故事來定時提醒他該起床了),白天睡眠時間一般兩個小時以內就足夠了。 可能是他的唾液腺分泌旺盛,而沒習慣把唾液咽下去吧。情況因人而異,沒有別的相關異常表現就行。 只要他的唾液是正常,口腔也沒有炎症,就不需要太擔心,等發育到一定年紀,情況就能得到控制,平時注意培養他吞咽唾液的習慣就可以了。 小孩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絕大多數是生理發現象。當小孩出生不久,涎腺細胞還不發達,唾液分泌很少,到了四、五個月以後,小兒開始吃輔食,增加了咀嚼。同時乳牙也開始萌出,牙龈受到刺激,引起神經反射作用。這些都會刺激唾液分泌而使口水增多。可是小兒的口腔淺,又不會把多余的口水及時吞咽下去,過多的口水就會順著嘴角流出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等到兩歲半以後,滿口乳牙長齊了,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改善。但是,同樣在長乳牙的時期,為什麼有的小兒不流口水呢?這是因為一種生理現象,在每個人身上的反應不一定都相同的緣故。 但是有些小孩流口水是屬於病態現象,例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龈炎等。在這種情況下流出的口水帶有黃色或者淡紅色,並且有點臭味,小孩還會有輕微發熱,不願意吃東西、煩躁不安等症狀。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請醫生診治。另外,如果小孩有經常啃手或者啃橡皮奶頭等不良習慣,也會使口腔受到刺激,形成流口水。 對於愛流口水的孩子,要注意局部清潔,擦口水的時候,要用干淨,柔軟的毛巾,動作也要輕一些,可以給孩子圍上軟布做的圍嘴,經常換洗,保持干燥。如果有潰瘍出現,可用硼酸水洗淨,塗抹些收斂的藥膏,像氧化鋅油、鞣酸軟膏等。 如果本來唾液不多,短期內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過多的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後又出現流涎,則要觀察小兒有無發熱;哭吵,檢查一下口腔,發現口頰粘膜很紅,那是因為口腔發炎的緣故。病情輕的要注意口腔衛生,局部塗冰硼散或金霉素甘油;如果紅得厲害,甚至口腔粘膜還有潰瘍,應做好口腔護理,多清洗口腔,並及時控制感染。
正常口腔內的唾液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斷的在分泌,睡眠時較少,進食時較多。正常成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不由自主的有吞咽口水的動作,所以口水不會流出嘴角外。口水的分泌與吞咽兩者如能平衡則不易流水,例如﹕ 1.唾液分泌過多時︰如口腔發炎、長牙時,超越其吞咽能力則口水向外流。 2.吞咽不良:如喉嚨發炎疼痛不願吞咽、神經障礙(如智障、昏迷...等)不能吞咽。 幼兒因口水分泌較多,本身吞咽次數的需求也較多才能維持口水不外流,所以只要吞咽稍有停頓口水馬上就外流了。再加上又無外觀形象的顧慮,故即使口角流涎四處滴落亦不會在乎。稍長後,只要是大腦功能正常者,即不是問題了。 口水內含一些消化酵酸,稍具有腐蝕性,在口腔內因有黏膜的保護,所以不致侵犯到深層,但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則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產生濕疹、發炎。 當有過量的口水外流時,需要: 1.注意口嘴周圍皮膚的清潔及干燥以免發炎潰爛。 2.可於嘴唇附近塗抹保護藥膏。 3.請教醫師檢查有無口腔內的異常病症及檢查神經、吞咽功能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