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都是在上幼兒園啦,如何更好的給她們交流啊? 和孩子做朋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學會傾聽。不是一代人,不理一代事。成人的世界與孩子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學會傾聽,是進入孩子的世界的一個途徑。通過傾聽,你會知道孩子整天在想什麼,喜歡些什麼,想干些什麼。傾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有耐心,思想盡可能與孩子同步,他想到哪,你也要跟到哪。比如他喜歡玩游戲,你不妨先了解一些關於游戲的資料,有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傾聽時,還可以不時地插入一言半語,讓孩子覺得你是理解他的,你的心與他是相通的。當孩子訴說進入狀態時,你不時插話,然後逐漸你說的多了,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讓他知道游戲可以玩,但在求學階段,要以學為主,以玩為輔,玩是為學習服務的,不要為了玩而玩。其次,肯定孩子。每個人都有被別人認可的欲望,孩子也一樣,而且這種欲望比大人還強烈。同樣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因此,作為父母,在肯定孩子時,要選取一個好的角度,讓孩子覺得你肯定他是真誠的,是實事求是的。如果孩子學習成績明明不理想,你偏說,他學習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用功,成績如何如何讓人滿意,讓孩子覺得你在騙他,說假話,這就不好了。肯定孩子要實事求是,比如,平時孩子學習挺不錯,偶爾一次失誤,你得肯定他,告訴他,這一次失誤沒有什麼,也說明不了什麼,讓孩子放松,掌握所學的知識,繼續努力就可以了。第三,關鍵時候提個醒。孩子如一棵小樹,不時需要培育。小樹在很小的時候就分杈,就得及時把斜枝去掉,要不然成不了材。作為父母,當發現孩子犯錯誤時,及時提醒、告知,讓孩子知道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從而使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先把自己變成3歲小孩,首先看看小孩是怎樣跟大人聊天或者性格怎樣的 最簡單的就是從他玩游戲時開始跟他聊,越聊越開... 不要急著教孩子怎麼做,先讓他把想說的說完... 然後如果他錯了,就要像朋友聊天一樣跟他說,你為什麼不這麼做呢?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這樣做,你不覺得這樣更好嗎 要把自己當成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孩子的母親或者長輩 把寶寶當做你的朋友,尊重他,愛護他,贊賞他。 要關心,理解,犯錯批評,做的對,好好鼓勵. 做他的朋友,雖然簡單的幾個字,但想想多數媽媽做不到,如果做到了,那麼成功了 3歲小孩的智商其實基本上已經相當於他成年後的97%了,就是說她(他)現在是什麼性格,長大之後,極有可能也是這種性格了,所以民間才有“三歲看到老”的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和他們相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他們當成獨立的人來看待,做錯了事情,不要一味的埋怨或者批評,要想原因,他為什麼錯了,因為這時候他們的獨立意識已經非常強了,盡量把他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待,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呵呵,如果有疑問,也可以和我交流,我們家正有個剛剛4歲的小天使。 跟寶寶交流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寶寶。孩子從小受到尊重,才會產生自尊心,才會懂得尊重別人。
1)與孩子之間要有民主氣氛。對孩子態度和藹可親,不可粗暴訓斥或打罵孩子。孩子幫父母做事情,父母也要說“謝謝”。父母錯怪了孩子或對孩子過分粗暴,事後應該向孩子道歉。
2)從小就和孩子講道理。如“吃飯吃的好,身體長得快”。給孩子洗手時講“愛清潔的孩子,小手都要洗干淨”。有時孩子聽不懂大人講的道理,卻養成了聽大人講道理的好習慣。
3)父母要學會“安民告示”。當孩子專心致志玩游戲時,媽媽一把拉進屋讓他洗手吃飯;當孩子看電視看得出神時,爸爸把電視關掉就要他睡覺,這些做法都可能引起孩子的不滿和抗議。家長可學會“安民告示”,提醒孩子“再玩一會兒就要洗手吃飯了”,“這個節目看完後就要睡覺了”,孩子可能要討價還價,如“再等會兒”,“再看一個”,這時家長也可以通融。由於孩子有了心裡准備,就會愉快地接受大人的要求。
4)不要在眾人面前議論,指責孩子。不少家長在別人面前說“我的孩子脾氣特犟,不聽話”;有的家長對醫生說“我的孩子什麼都不想吃”,等等,這樣有意無意地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