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4個月,每天大便一到兩次,查大便中白細胞0-2, 醫生說有腸炎。開了世福素的頭孢肟顆粒。還有一種藥,寶寶吃了全吐出來,就沒有給她吃了。 有的朋友說白細胞很少,可以不用藥就可以自愈了,可以嗎? 請問可以吃媽咪愛嗎?要吃多久才有效,謝謝。 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最好不要給寶寶吃藥.可以用食物進行治療.對寶寶腸胃也不會有副作用的.
腹瀉患兒在服藥的同時,如果家長能懂一些飲食療法加以配合,對於患兒盡快痊愈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向大家推薦幾種方法:①體弱小兒可用山藥60克,加水200毫升,煮水飲用,1日2~3次,每次40~60毫升,以健脾利濕。②苡米粥:苡米15克(炒),大米30克,水適量,先將水煮沸,然後加入苡米和大米再煮,熟後先服食少量,然後逐漸增多。③炮姜粥:炮姜(或干姜)5克,大米30克,共煮粥,熟後去姜,鹹甜均可,適用於脾胃虛寒性腹瀉。④糯米固腸粥:糯米(炒)30克,懷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溫服,具有健脾暖胃、溫中止瀉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寒洩瀉。⑤赤小豆粥:赤小豆20克,白米20克,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熬粥,加入白糖可服用。適用於單純性消化不良。⑥扁豆粟米粥:扁豆30克,黨參10克,粟米50克。先將扁豆、黨參同煎,去渣取汁,入粟米煮粥。適用於脾虛洩瀉。⑦芡實粥:芡實米50克,白糖適量,將芡實米煮爛為宜,粥成加白糖少許。適用於脾虛瀉。⑧山藥扁豆粥:鮮山藥去皮切片30克,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白糖適量。先煮白米、白扁豆,繼入山藥片,煮粥,加糖,適用於濕熱瀉。⑨大棗木香湯:大棗6枚,木香4克,大棗去核先煎,數沸後入木香再煮片刻,去渣溫服,具有和脾胃、燥濕止瀉功效,適於脾虛氣滯之久瀉。10烏梅煎湯代茶:烏梅性味酸澀平,入肝、脾、肺、大腸經,有澀腸止瀉,生津止瀉之功,主治久瀉久痢,煩渴口干等症。故烏梅煎湯代茶飲,對於洩瀉日久,口渴傷陰的病者適宜。11蘋果泥:蘋果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斂作用。食法有兩種:①把紅香蕉蘋果或黃香蕉蘋果一切兩瓣,用調羹刮泥喂孩子。②將洗淨蘋果連核切成小塊,在沸水中煮3~5分鐘,然後滴入1~2滴高粱酒,具有止痛活血,收斂大便內水分的作用。12胡蘿卜泥:將胡蘿卜洗淨切絲,煮熟搗爛如泥,可根據口味適當加入調味品。因為胡蘿卜是鹼性食品,含β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還含有果膠,有促進大便成形及吸附腸粘膜細菌和毒素的作用。13淮山雞內金鳝魚湯:黃鳝125克,雞內金5克,懷山藥10克,生姜2片。將黃鳝活殺,去內髒後洗淨切段,用開水洗去魚腥。雞內金、懷山藥洗淨。起油鍋,用姜爆黃鳝肉,濺白酒少許,加清水適量,倒入鍋內,加雞內金、懷山藥,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小時,調味,飲湯。適用於傷食型腹瀉。14健脾飲:橘皮5克,荷葉1/4張,山楂3克,麥芽10克,白糖少許。可用於乳食積滯所致腹瀉。15馬齒苋粥:馬齒苋20克,粳米30克。先將馬齒苋洗淨晾干,將粳米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粥,加入馬齒苋,煮沸食用。也可酌加食鹽,或白糖調味。隨意食用。適於濕熱內蘊所致腹瀉。16荔枝粥:干荔枝5枚,粳米或糯米50克。將干荔枝去皮洗淨,粳米淘淨,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5天為1療程,每日1次。用於脾腎陽虛型久瀉。
治療一般嬰兒腹瀉的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容物發酵的產物促使腸道蠕動增加。換言之,即給以清淡飲食,以利腸道修復。 胡蘿卜常用作治療腹瀉的食物。使用時需將胡蘿卜制成泥,再加水成胡蘿卜湯。500克胡蘿卜制成湯1000毫升,約4飯碗。這種胡蘿卜湯所含熱能較低,每1000毫升約為300千卡,含脂肪也極低僅0.2%,又富有鹼性,含有果膠,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所以小兒腹瀉初期,如以胡蘿卜湯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且富有鹼性,含有果膠,有吸附作用,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斂作用,而且所含的熱能、脂肪均較低,也符合治療腹瀉的原則。食用時,將蘋果用肥皂洗淨,切成兩半,用湯匙輕輕將蘋果肉刮成泥,邊刮邊喂給病兒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