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六歲兒童每日正常納的吸收量 去醫院查清是否缺乏,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藥物治療 鈣被稱為“生命基石”,對兒童的骨骼發育、大腦發育、牙齒發育和預防鉛中毒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br><br><br>那麼,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鈣呢?<br><br>0-6個月:300毫克/日<br><br>6-12個月:400毫克/日<br><br>1-3歲:600毫克/日<br><br>4-10歲:800毫克/日<br><br>11-18歲:1000毫克/日<br><br>由於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僅僅靠食物中攝取的鈣遠遠滿足不了身體需要,因此在正常的食物之外,還需額外補足鈣劑,每日補鈣量則為以上各年齡組兒童需鈣量的50%-60%。<br><br>如何選擇有效的鈣劑直接關系到補鈣效果,專家認為:選擇補鈣品主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鈣源含鈣量是否足夠高?是否安全?價效比是否經濟合理?<br><br>綜合這幾方面考慮,專家推薦碳酸鈣制劑是最理想的補鈣品。例如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制的勁得鈣,含鈣量適合中國兒童胃腸道特點,超微碳酸鈣的顆粒,科學配比維生素d和鋅,吸收快,口味好,服用安全。<br><br>在補鈣時還不能忽視以下幾個問題:<br><br>1、補鈣必須要加維生素d<br><br>維生素d可有效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是打開鈣代謝大門的金鑰匙,兒童每天需要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就可以了。其實維生素d人體自身可以合成,建議家長適當的帶孩子曬太陽;或者選用一些含有維生素d的鈣制劑。<br><br>2、不要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br><br>制造骨骼的主要元素是鈣和磷,二者的關系十分密切。人體攝入的鈣和磷必須符合一定的比例,如果磷的攝入量過多,就會結成不溶於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必然導致鈣的流失。而中國人因為食物和水源的問題,磷的攝入量已大大超標。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磷超標會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中國營養專家呼吁:千萬不要給嬰幼兒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br><br>3、鎂影響鈣的吸收<br><br>鈣和鎂都是二價離子,在人體內的吸收會產生競爭作用。對於嬰幼兒來說,體內的鎂含量通過食物可以達到新陳代謝的需要,不需要額外補充,而鎂過量不僅能夠影響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建議不要盲目補充含鎂的鈣劑。<br><br>4、食物要少鹽,有利於鈣的吸收<br><br>近期有關研究發現:鈣與鈉在腎小管內的重吸收過程中發生競爭,鈉攝入量高時,人體就會減少對鈣的吸收。國際衛生組織建議中國人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下,嬰幼兒越少越好。因此建議喜吃鹹食的家庭嚴格控制孩子飲食中食鹽的攝入,保證孩子體內鈣的吸收利用。<br><br>5、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對鈣的影響<br><br>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豆類、未發酵面粉中含有植酸;一些蔬菜(菠菜、竹筍、毛豆、茭白、洋蔥等)中含草酸,能與鈣結合成不溶解的物質而影響鈣的吸收。補鈣時要適當注意這些問題。<br><br>對於最好的補鈣方式就是食補:<br>每天的牛奶雞蛋是不可或缺的。(牛奶中的鈣含量較高,吸收率也不錯,是比較好的鈣的來源。當然,人奶更好。)<br>曬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人體的皮膚可以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約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於血液軟組織裡。人體是否缺鈣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歲左右時,人體骨量達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時的鈣含量,主要由遺傳因素、補鈣因素和鍛煉因素決定;二是鈣流失情況,由鈣的補充、流失量及生活習慣所決定,如嗜煙酒、咖啡、茶、可樂、鹽攝入量過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導致鈣的流失。針對國人補鈣的實際情況,中國消費者協會警示消費者要科學補鈣,方能永葆健康。<br><br>一、不隨廣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正確認識補鈣。鈣品生產企業常以明星為前驅,吸引消費者。對此應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而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並不存在。<br><br>二、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誇大宣傳。如一些廣告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只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br><br>三、盡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100克鮮牛奶含鈣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鈣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毫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br><br>四、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藥店裡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鈣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准確。而且這類儀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br><br>五、鈣產品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淨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制劑,但它並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br><br>六、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毫克時,就會降低吸收率。<br><br>七、老年人缺鈣是引起骨質疏松症的重要原因,應從改善飲食結構和服用鈣品兩方面加強鈣的攝入量。<br><br>在攝入含鈣食品時,老年人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飲食合理適中,促進身體吸收;在服用補鈣產品時需注意,老年人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較弱,單純服用鈣制劑無法從發病機制上有效防治骨質疏松症,必須服用一定劑量的維生素,才能防止鈣質流失,提高腸道吸收鈣的能力,促進骨代謝和骨形成。但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單純補鈣並不能全面防治骨質疏松症,內分泌失調、維生素d活力下降、運動量減少、鹽攝入量過高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症。<br><br>八、兒童補鈣應以食補為主,在服用鈣品時應特別小心。兒童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強的鈣品,如碳酸鈣、活性鈣等;不應在服用鈣品時同時飲用汽水、碳酸飲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兒童過量服用鈣品,會抑制對鋅元素的吸收,因此對缺鋅兒童進行補鈣時應以食補為主。<br><br>九、服用添加維生素d的鈣品時,謹防積蘊中毒。許多消費者認為,補鈣只能選擇與維生素d合一產品,這是一種誤解,由於人體個體差異普遍存在,並不是所有的人同時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部分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反而會抑制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發維生素d大量攝入而積蘊中毒現象,中毒症狀為高鈣血症引起的肝腎功能損傷和軟組織鈣化,表現為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律不齊、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煩渴多尿、便秘等。<br><br>十、一些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補鈣。研究發現,心髒病患者補鈣不當,會因鈣沉積而引發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攝取鈣或服用鈣制劑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不能盲目補鈣,避免發生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狀腺激素、四環素、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的患者,補鈣時要先向醫生咨詢清楚,因為補鈣劑與這類藥物可能會相互作用,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孩子補鈣,一定要慎重,很多家長因為害怕孩子患佝偻病出現“五遲症”(前囟閉合遲、出牙遲、生長遲緩、站立遲、行走遲),自孩子出生就開始補鈣,從而使孩子出現腹瀉、消化吸收不良的情況,嚴重時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另外,過多攝入鈣質,可使骨質過度鈣化,機體骨骼過早成熟,引起小兒長不高、個矮。
因此,盲目補鈣是不科學的。老百姓說的“缺鈣”在現代醫學上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預防小兒缺鈣的措施是早期添加生理需求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轉化而來,另一條途徑是通過攝入食物獲得。引起小兒佝偻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小兒生長發育過快;所需維生素d不足;食物中鈣攝入不足;鈣吸收不足;疾病影響;胃腸道功能障礙等。
補鈣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母親孕期的情況而定。如果母親在孕期有腿抽筋、營養素攝入不全面的情況,或小兒是人工喂養、出生後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在孩子兩個月時就需要補鈣,同時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
如果孩子生長發育良好,沒有以上列舉的引起缺鈣的因素,則不要急著補鈣。
預防缺鈣要從孕期做起,孕母要多吃牛奶、蛋類、瘦肉、動物肝髒、海產品、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鈣的食品。母乳中含有較多的易於吸收的維生素d、鈣和磷,所以盡量鼓勵母乳喂養。
正常小兒出生後要加強日光照射,如果是夏季,滿一月後即可開始戶外活動,每天1—2次,每次由10分鐘逐漸增加至1小時;即使在冬季,只要沒有風,早晨9點鐘以後也可到室外曬太陽。如果在室內曬太陽,一定要把窗子打開,讓陽光直射在孩子的身上,因為玻璃可以阻擋住紫外線的穿透。
可適當地正確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如每日滴服魚肝油,也可在冬季肌注維生素d針劑。隨著小兒漸大,飲食要注意多樣化,糾正偏食的壞習慣,多吃一些含鈣及維生素全面的食物,如蝦皮、黑木耳、排骨、牛奶、動物肝髒等。
寶貝補鈣14個貼心建議
鈣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補鈣,尤其是嬰兒期,那麼怎樣補才算科學呢?
1、奶品是嬰兒最好的補鈣來源,就鈣容易吸收的程度來看,母乳最佳,次之是配方奶,最後是鮮奶。
2、補鈣時一定要同時補充vd,促進鈣在腸道吸收和利用,理想的補鈣方法是分別服用vd和鈣劑。
3、夏天戶外活動較多,1歲以上寶貝暫可不服用vd,以免蓄積體內引起中毒。
4、嬰兒胃酸濃度低,最好選擇葡萄酸鈣、乳酸鈣等有機鈣;2-3歲後胃酸濃度逐漸增高,可選擇含鈣量較豐富的無機鈣,如碳酸鈣。
5、曬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窗,陽光中的紫外線很少能穿透玻璃窗。而且,要盡量多露出皮膚,增加皮膚對vd的合成。
6、菠菜、苋菜等綠色蔬菜先焯一下好,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以免影響本身及其他食物中的鈣吸收。
7、避免把鈣劑放到牛奶、米湯或稀粥等食物中,食物中的植酸會影響鈣吸收,導致體內鈣吸收下降。
8、烹調魚或排骨放些醋,用小火長久焐焖,使魚骨、排骨中的鈣充分溶出,鈣與蛋白質在一起也最容易被吸收。
9、[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