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果解決孩子的偏科問題?正文

如果解決孩子的偏科問題?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如果解決孩子的偏科問題?
 
培養他們在薄弱科目的興趣,激起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
 
偏科存在著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謂假性偏科就是無論成績突出的,還是成績特別差的,都是暫時性的,而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偏科狀態,並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後的課程上,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成效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有的孩子學習的時候,在某門課上表現非常好,而在有些課表顯得特別差,甚至出現不及格現象學習偏科,作為中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

孩子學習偏科的原因分析

實際上,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不同,學習環境不同,學習方法不同,產生偏科的原因各不相同。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防止和根治。絕大多數的偏科屬於假性偏科。假性偏科主要原因在於孩子的興趣傾向,而導致孩子的興趣傾向的原因有這樣幾個:

一、老師的作用。有的老師能力比較強,或者上課比較吸引人;相比之下,有的老師能力較差,教書比較死板,喜歡懲罰孩子。

二、家長的作用。有的家長某門功課比較好,家長的偏好會影響到孩子的偏好。但特別要說明的是,有些家長的過度關心,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特別討厭家長所關注的課程。

三、受到某些成績的影響。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不會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配在所有的課上,當某個課程偶爾考得好,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同時,某個課程偶爾沒有考好,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這就會讓孩子對好的課程形成良性循環,對差的課程形成惡性循環。

四、環境的作用。孩子好同學的學習成績,兄弟姐妹的成績,以及其他諸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對某門課的影響。比如接觸的媒體和書籍的影響等。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一般來說,孩子的成績比別人好或和別人差不過,就會產生正向的影響,如果和別人差別太大,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五、天賦因素。人與人之間不同的方面,天賦會有差別,一開始,這種差別並不是很大,但由於興趣導向的原因,會強化這種差別。有的學生從小就喜歡閱讀,語言能力較強,加上小學時強化的寫作訓練,對語文情有獨鐘;有的同學頭腦反應迅速,對理科問題解決起來輕松自如,對需要大量背誦、書寫的文科則感到枯燥無味。有的同學對不感興趣的科目,用在上邊的時間不多,聽講不好,作業糊弄。而在感興趣的科目上下工夫的功夫更多,進而造成不同科目成績上的差異。

六、沒有掌握方法。還有的同學某個科目總是學不好,久而久之就對這個科目產生了恐懼心理和排斥心理,成績也就越來越下降。而一旦學生出現了偏科,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幫助和引導,往往會越是偏科,越容易走入厭煩該科的惡性循環。

對於真性偏科有天賦的問題,有些人對計算能力比較強,有些人記憶力比較強,也就形成了偏科。這種純粹因為天賦所引起的偏科十分少見。

孩子學習偏科的對策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偏科現象。偏科現象未必都是負面的問題,這和我們的考核標准有很大的關系,當我們用總分來計算學生的成績,偏科對學生的影響就很大。但是從成才的角度,偏科往往更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社會是有分工的,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精,只要有一門特別突出的能力,就可能在社會有了立足之地。像丁俊晖、劉翔這樣的人,早早地就辍學了,但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成才。因此,當出現偏科現象時,我們不一定要強制糾正,也許強化孩子的優勢項目,對孩子的發展更為有利,尤其是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智力水平並不是出類拔萃的時候,這種意識就會顯得更加重要。

其次,不能盲目對孩子的弱勢學科進行補習。過多的補習可能會加強孩子對該科的厭煩情緒,特別是大班的補習,針對性不強,可能效果並不佳。現行的家教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與學校的教學模式大同小異,只是著重於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實施“一對一”的教育環境,而這種“一對一”的教育模式局限於單純的一個老師與一個學生的環境,但這種教育方法還不系統,沒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解決學習前障礙問題,所以學生的成績只是暫時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並沒有被發掘,導致家教效果不明顯,並不能達到糾正偏科的作用。要解決偏科的問題,還要從偏科產生的原因入手:

一、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孩子偏科往往是因為學習時間分配不合理,有不少孩子只對有興趣的課程投入更多的精力。即使所有的課程用相同的時間也不能算合理的分配時間。所謂合理的分配時間,就是能夠導致最大進步的時間安排。如果某門課已經90分,這時候上升的空間已經很小,不如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比較落後的課程上。為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可以讓孩子放棄做寒暑假的作業,因為,寒暑假的作業對不同的知識是平均分配的,加上老師往往並不批改作業,這就使得做寒暑假作業變得沒有意義。還不如,針對孩子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項訓練。
一些孩子表現出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較弱。這就要針對較弱的科目加強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的研究。對於文科,首先從語文入手,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閱讀,培養對語文的興趣,進而喜歡寫作。讀得多了,知識面就寬,寫作時才有話可說。對於數學不好的學生要把補充基礎作為重點,牢牢掌握基礎知識,在確保自己對簡單的題目完全掌握後,逐步提高難度。

二、我們要正確分析造成孩子偏科的原因。如果確實是由於家長或老師的不當教育導致孩子對某些課程的厭惡,還要設法從改進老師和家長的態度入手。

家長主動到學校與孩子偏弱學科的課任老師溝通,講明想激發孩子學好偏科的興趣和熱情,懇請課任老師配合。上課提簡單的問題,讓孩子來回答,孩子答對了,老師大家贊賞和鼓勵,孩子在班級同學面前感到自己的弱科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會極大地增強信心和學習興趣。為了避免孩子第一次被提起來回答問題答不上來的尴尬,請老師事先找孩子細心的談一次,鼓勵孩子學好這們學科很有潛力,老師會耐心地幫助你,不懂的盡管問,老師會不厭其煩的幫你!老師信任你!你上課回答老師提問舉手時,如果聽懂了能回答,就舉右手,不清晰不敢肯定時,就舉左手,老師看到就心中有數了。如果能讓老師這樣細致的關心孩子,溫暖感化孩子,一定會收到“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如果是課程理解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到底是孩子哪一部分的內容沒有掌握,很多情況下,孩子學習不好並不是現在正在學的內容沒有掌握,而是以前學的內容沒有掌握。如果家長盲目補課,就很難收到效果。這個時候,我們不妨自己或通過家教仔細觀察孩子學習的過程,發現問題到底出在哪些地方,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聯系,就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的迅速提高。

三、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好的科目在想得到更高分,難上加難,而如果能在弱勢科目中,增強知識的理解,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越是落後的就越是潛力巨大的。對於弱勢學科,一定要加強基礎,保證自己能夠會的題型的得分率。要加強應試能力的訓練,找准考點及得分技巧。特別是對弱勢科目的最薄弱環節的突破,往往帶來單科成績的突飛猛進,進而提高整體成績。

四、用合適的目標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對於那些已經落後的課程,不妨提出一個比較低的要求,讓孩子有一個成長的空間,分階段逐步提高。我們的教育目的不是讓孩子取得某個成績,而是讓孩子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總是給孩子提出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當孩子只有40分時候,50分就是目標。不要提80以上的目標,這樣,才有可能逐步趕上。

在此,要鼓勵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如課堂發言,讀書筆記等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日常學習。也可以從相關學科中找出突破點,進而帶動弱勢學科的提高。

五、解決具體問題。孩子某門功課學習成績往往是因為某幾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如果能夠發現根本的原因,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孩子的成績就會有大的改觀。這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恢復。可以針對這一科目制定可行的計劃。當我們能夠真正發現問題所在,提高起來就會非常容易。

如果是前面所提到的思想問題所導致的偏科,我們也要解決具體的事情來改進教學環境。比如,當發現孩子和任課老師出現矛盾,我們要出面化解矛盾。當發現,孩子對家長特別關注的課程會有心理障礙,家長不妨把這門課的教學讓其它的家教來完成。

為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偏弱學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孩子偏科可能就是對該學科缺乏興趣。不想學就很有可能學不好,學不好就更不想學,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偏科是一個問題,但在西方發達國家,不認為偏科是一個問題。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高度分工的社會,一個人的能力本來就要有所偏重,學習國畫的,可以要求他語文好一些,但沒有必要要求他英語和中文同樣好。如果我們對孩子進行及早的職業規劃,偏科甚至是更要效率的學習方式。

應針對孩子的具體特點和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對孩子偏弱的學科,多與孩子講該科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事例,學科領域成功者的探索精神、應用成果和相關的人文趣事等,引導和培養孩子對偏科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孩子從心裡上自覺消除厭惡感和抵觸感。
 

胎兒臍帶饒頸跟媽媽本身有沒有關系?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