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八個月四十斤算肥胖嗎 在正常范圍內,但有點偏重,平時注意讓寶寶多鍛煉一下。 年齡男---女----男----女
出生 2.9-3.8 2.7-3.6 48.2-52.8 47.7-52.0 1月3.6-5.0 3.4-4.5 52.1-57.0 51.2-55.8 2月 4.3-6.0 4.0-5.4 55.5-60.7 54.4-59.2 3月 5.0-6.9 4.7-6.2 58.5-63.7 57.1-59.5 4月 5.7-7.6 5.3-6.9 61.0-66.4 59.4-64.5 5月 6.3-8.2 5.8-7.5 63.2-68.6 61.5-66.7 6月 6.9-8.8 6.3-8.1 65.1-70.5 63.3-68.6 8月 7.8-9.8 7.2-9.1 68.3-73.6 66.4-71.8 10月 8.6-10.6 7.9-9.9 71.0-76.3 69.0-74.5 12月 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5月 9.8-12.0 9.1-11.3 76.6-82.3 74.8-80.7 18月 10.3-12.7 9.7-12.0 79.4-85.4 77.9-84.0 21月 10.8-13.3 10.2-12.6 81.9-88.4 80.6-87.0 2歲 11.2-14.0 10.6-13.2 84.3-91.0 83.3-89.8 2.5歲 12.1-15.3 11.7-14.7 88.9-95.8 87.9-94.7 3歲 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3.5歲 13.9-17.6 13.5-17.2 95.0-103.1 94.0-101.8 4歲 14.8-18.7 14.3-18.3 98.7-107.2 97.6-105.7 4.5歲 15.7-19.9 15.0-19.4 102.1-111.0 100.9-109.3 5歲 16.6-21.1 15.7-20.4 105.3-114.5 104.0-112.8 5.5歲 17.4-22.3 16.5-21.6 108.4-117.8 106.9-116.2 6歲 18.4-23.6 17.3-22.9 111.2-121.0 109.7-119.6 7歲 20.2-26.5 19.1-26.0 116.6-126.8 115.1-126.2 8歲 22.2-30.0 21.4-30.2 121.6-132.2 120.4-132.4 9歲 24.3-34.0 24.1-35.3 126.5-137.8 125.7-138.7 10歲 26.8-38.7 27.2-40.9 131.4-143.6 131.5-145.1
寶寶體重的判斷: 判斷寶寶的體重是否正常有兩種方法,即年齡體重和身高體重。前者主要是根據寶寶的實際月齡或年齡,運用計算公式計算出的體重,或根據寶寶生長速度的規律推算出來的,如出生後的最初3個月,每周體重增加180-200克,3-6個月每周增加150-180克,6-9個月每周增加90-120克,9-12個月每周增加60-90克;第2年平均增加2500-3000克,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左右;後者是根據寶寶的身高、性別來判斷,年齡並不是關鍵因素,因為兩個年齡相同的寶寶,體重也許有很大差別,但如果各自與自己的身高相稱就不是異常,因此,判斷寶寶是否超重一定要對照同性別者身高體重的正常標准。
體重測量方法: 每次測量要在寶寶排去大小便後及空腹的情況下進行,測量後減去衣服、尿布的重量即是。1歲以內最好每月測量一次。
身高(長)計算方法: 寶寶出生時平均身長50厘米,1-6個月每月平均長2.5厘米,7-12個月每月平均長1.5厘米,周歲時比出生時增長25厘米。 1-10歲=年齡×7+70厘米
身高(長)測量方法: 測量時要脫去鞋、帽、襪子,最好在上午測量,3歲以下的寶寶可躺著測量,但膝關節要伸直,頭部要有人兩手扶定;3歲以上可站立測量,測量時兩腳靠攏直立靠門,枕後部、肩、臀、足跟要與門接觸。
肥胖兒判定標准: 醫學認為,當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兒童標准體重的20%者,即可認為是肥胖兒。因此,判斷寶寶是否肥胖要以身高體重的標准來衡量。據超重不同程度可分為: 輕度:超過標准體重的20%-29% 中度:超過標准體重的30%-49% 重度:超過標准體重的50以上 關於楊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我們大多是通過各種文藝作品了解的,然而我們在這裡所展示的,是一段趄實的歷史。楊乃武1840年出生於余杭縣城,父親楊僕堂以種桑養蠶為業,家道小康,生有兩子一女。長子乃文早夭,女兒菊貞出嫁後不久喪夫,寡居娘家。楊乃武是家中的第二個兒子,所以人們稱他為楊二先生。1860年楊乃武20歲時中秀才,1873年33歲時中舉,也就是冤案發生的那一年。他是一個正直和愛打抱不平的人,經常為鄉親們寫訴狀,所以那些恨他的人稱他為“訟師”。他也是一個性情孤傲的人,有自已的行事原則,不太理會別人的看法。這些品行和性格都使他與官府格格不入。傳說中有許多他與地方政府官員作對的事,包括與新上任的知縣劉錫彤因船過橋洞而發生爭執,因為貪婪的糧官通過“踢斗尖淋”魚肉百姓而進行控訴,並寫下“大清雙王法,浙省兩撫台”的謗詩。他與官府的緊張關系也是構成冤案的一個潛在的因素。小白菜原名畢秀姑,關於她的身世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她是太平軍戰士的女兒,太平軍敗後從南京逃難到余杭,父親死後由喻王氏撫養,也有人說她是余杭倉前畢家塘人,從小死了父親,母親改嫁給小販喻敬天,秀姑隨著母親到了喻家。她是一位白皙美貌的女子,平日喜歡穿白色上衣和綠色褲裙,人們稱她為“小白菜”。她後來嫁給了豆腐店的幫工葛品連,在古代中國,女人嫁給丈夫就要隨丈夫的姓,所以她也被稱為“葛畢氏”。 “同食敖經” 1872年4月24日,由於葛品連繼父沈體仁的介紹,新婚不久的葛品連畢秀姑夫婦承租並搬進清坊巷口楊乃武的新樓房。葛品連在豆腐店幫伙,早出晚歸。獨自在家的畢秀姑有空就幫著大楊詹氏干些家務。她的美麗和勤勞深得楊家喜愛,待她如同家人,有時品連不回家,楊家的人就招呼她一起吃飯。有空的時候楊乃武還教她識字讀經。 “羊吃白菜” 第一單元:草斷刑求屈打成冤 品連之死 1873年10月9日,葛品連病重。葛品連要小白菜拿一千文錢托喻敬天代買東洋參及桂圓。小白菜煎好後喂給葛品連吃。到下午病情加重。葛品連的母親沈喻氏和義母馮許氏趕到後,請醫生搶救。醫生說是痧症,用萬年青和蘿卜子煎湯灌救無效,於傍晚時分去世。當時沒有人對死因提出懷疑。到了10日夜間,屍體口鼻流出血水,馮許氏和沈喻氏引起了疑心,由地保王林帶領,要求官府驗屍。知縣劉錫彤帶驗屍差役沈祥和門丁沈彩泉前往。臨行前一位叫陳竹山的地方紳士來縣衙診病,對劉錫彤談起街上流傳“羊吃白菜”的事。來到葛家,沈祥沒按規定用皂角水洗擦驗屍銀針,並把口鼻中流入耳中的血水誤看成七孔流血,認為系服生煙土中毒致死。沈彩泉為此與沈祥發生了口角,因為他認為生煙土只有自殺的人才會吞服,葛品連不可能是自殺,肯定有人給他下了砒霜。劉錫彤想起陳竹山說的話,所有沒有聽取仟作沈祥的匯報,而是相信門丁沈彩泉的話,認為肯定是楊乃武和小白菜用砒霜合謀毒殺了葛品連。 屈打成招 於是,小白菜被帶到縣衙門接受審訊。劉錫彤要求她說出砒霜的來源及與楊乃武的私情。小白菜夭口否認。當晚,阮桂金到獄中騙她說:葛品連驗屍已確認是毒死,只要說是楊乃武給的毒藥可免死罪,楊乃武是新科舉人也不會處死,否則你將被三十六也魚鱗刳!第二天劉錫彤再度逼問,小白菜仍說不知道。於是,差役一連三根拶(zan)子夾住她的手指,痛徹心扉。小白菜熬刑不過,只得按阮金桂的話招供,說10月5日楊乃武曾到她家給她一包為葛品連流火的藥。劉葛彤獲口供後,立即傳訊楊乃武。在古代中國,考上了舉人就是天子的門生,不得動刑,所以劉錫彤不能象拷打小白菜那樣那待楊乃武,因而也沒有得到楊乃武認罪的招供。同時,楊乃武的親友詹善政、楊恭治等人也出具書面材料,證明10月5日楊乃武在南鄉為岳母除靈,並不在本地。為了能夠對楊乃武動刑,劉錫彤寫了一份請求朝遷革除楊乃武舉人身份的報告。這份報告後來由同治皇帝做出同意的批復。 乃武受刑 劉錫彤認為案情已經明朗,就向杭州知府陳魯作了報告。由於楊乃武還沒有招供,陳魯要求將犯人和案卷解往杭州府復審。移交卷宗時,劉錫彤把原告陳述的“死者口鼻流血”照驗屍報告改為“七孔流血”,在驗屍報告上添加驗屍銀針用皂角水擦洗過的字[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