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嬰兒的板牙用什麼藥可以治? 有可能是長馬牙,我寶寶在三個月時還長了,一開始以為是發牙了,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在新生兒牙龈邊緣或上颚上,常可見到一些黃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這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或由於粘液腺潴留腫脹而引起的,俗稱“馬牙”,屬正常現象,幾個星期或數月內會自然消失。有不少家長不了解這些,有的用針挑,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容易引致細菌感染甚至產生敗血症。又: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龈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後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有些人不知道“馬牙”的來歷,以為是一種病,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嬰兒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針挑和布擦損傷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發生敗血症,危及嬰兒生命,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愈合。馬牙病證名。出《萬病回春》。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兒齒龈上呈散在的淡黃色若米粒大小的圓形結節,內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礙吮乳而引起啼哭。《咽喉經驗秘傳》:“馬牙系初生小兒胎內已受熱毒,見風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初發出胎即打噴嚏。含乳在口或吞或吐,或吞而不吐……大約百日外不患此病。”治宜針刺出血,並吹清涼解毒之清咽利喉散或冰硼散。實際多數不治自愈,一般嬰兒百日外即不患此病。<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ask.hengchu.cn/ask/view_6051.html 這應該跟吃的食品有關,最好是上醫院檢查一下明確真正情況, 早教之父馮德全教授30年經驗教你三歲小孩子能讀報紙。 你可以通過這裡了解一下 http://www.mamitang.com/rank/ 或者對你小孩子早教有點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