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愛孩子
1.告訴您的每一個孩子“我愛你”。2.通過溫和的觸覺來傳達您對孩子的愛意。3.關心您孩子的行蹤,注意到他們什麼時候回來和什麼時候出去。4.告訴您的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6.問孩子對您的意見。7.耐心而且徹底地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8.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委以適當的重任。9.因勢利導,讓孩子建立自信心。10.尊重孩子的人格。
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多帶他一起玩。多關心他就是愛他了。 教育最重要! 創造一切條件,機會鍛煉他。讓他很快的形成個人的主見。雖然越到後面挑戰性越強。但你培養出來的絕對是超級兒童 不要溺愛 愛而不嬌慣 也許每一位家長都會說,自己是愛孩子的,但是許多家長的做法卻讓孩子難以感受到愛,這是為什麼呢? 專家認為,孩子與家長在對愛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家長認為所有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對孩子的愛,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於年齡尚小,還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注重表達的方式。 那麼,怎樣正確地向孩子表達愛呢?要向孩子傳達愛的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變成孩子,而不是總是居高臨下擺出家長作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布林莫爾學院父母中心的指導者哈麗雅特博士說,您應該准備這樣一張每日愛的檢查表: 1.告訴您的每一個孩子“我愛你”。2.通過溫和的觸覺來傳達您對孩子的愛意。3.關心您孩子的行蹤,注意到他們什麼時候回來和什麼時候出去。4.告訴您的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6.問孩子對您的意見。7.耐心而且徹底地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8.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委以適當的重任。9.因勢利導,讓孩子建立自信心。10.尊重孩子的人格。 哈麗雅特博士在指導家庭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家長對孩子表達愛的三條規則: 第一,留出時間。每一天要至少留出15分鐘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學走路的寶寶一起玩;或和您學齡前的孩子一起游戲;或幫助您6~12歲的孩子完成學校的學習計劃,培養孩子健康的愛好;或與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買一張激光唱碟。 一定要記住,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即使是發現孩子的錯誤也應該本著研討的精神與孩子分辨道理,傾聽他們的回應,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進步成長。 第二,充分施展語言的力量。當孩子從學校回家時情緒激動地對您說:“我很生氣,老師今天對我大叫!”這時候您不要上來就說:“你又犯什麼錯了?”相反,您應該設法澄清這件事,“老師對你大叫?那一定是她已經無法忍受了”。這句話將會起到魔術般的奇跡,孩子會感到他被理解和被愛,知道您站在他的一邊,支持他。一旦打開了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渠道,您與孩子之間的傳達和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孩子也會打開接受忠告的大門。 有的時候,孩子只是對您表達一種感受,您應該以同樣的心情回應。比如孩子跑回家對您說:“我的球隊今天贏了!”這時您應該以一個問題式的回應來說:“你們球隊得分多少?”您的問題暗示了“我聽到了你所說的事情,我對此感興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這種溝通技巧是以興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對他的愛。 第三,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有效地傳遞他們的情緒。當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願給他買一輛價格昂貴的電動小汽車時,孩子會對您發脾氣,甚至會以哭鬧來要挾您。您可以不給他買那輛小汽車,但您不能不讓他發脾氣。因為對於還沒有思想能力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正當的要求。因此,您應該在孩子哭鬧過後再耐心解釋為什麼不能買,同時教給他怎樣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 好好愛,好好對待 多溝通,少寵,不能依著他的性子來。 要良好的教育他。 愛而不慣他 方法一: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
與孩子交流時,成人愛的目光,往往勝過語言。假如你的孩子變得煩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愛的目光?
方法二: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
孩子們都喜歡愛笑的人。從小在微笑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作父母的再忙、再累、再煩,也不要忘記把微笑送給孩子。
方法三:用愛的心情傾聽孩子
父母作為傾聽者給予孩子的關注、尊重和時間,是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傾聽,是一門藝術。如何聽孩子說話呢?
一、做出聽的姿勢
二、表現出聽的興趣
三、將你傾聽的態度傳達給孩子
方法四:用愛的眼睛發現孩子
發現孩子的長處,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
一、發現不同點
二、發現閃光點
三、發現動情點
方法五: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
渴望,能給孩子帶來快樂。要真正對孩子負責,就給孩子留一點“渴望”的余地吧!
方法六: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
細節,最容易感染人。所以,光給予孩子愛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體驗愛,把愛化為對生活、對周圍人的熱情。
方法七: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
愛的鼓勵從哪裡來呢?從父母自身的改變中來。把“目中有分”變為“目中有人”;把“以分為本”變為“以人為本”;把挑剔不滿的目光變為欣賞滿意的目光;把諷刺否定的語言變為贊揚肯定的語言……於是,愛的鼓勵出現了!
方法八: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
愛孩子絕不是縱容孩子,放任自流。要把管教和愛緊緊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一、培養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識
二、不讓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好處
三、嚴厲的管教之後是溝通的最佳時機
方法九: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天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方法十: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
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給孩子一點愛他人的機會。 當然是用心啊 用心,大家都知道的。 多關心,多愛護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人類最難做、也是必須做的事情。淺談以下幾種方法,希望對爸爸媽媽們能有幫助:
一、進行賞識教育,鼓勵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是樹立孩子自信心,鼓勵孩子成功的前提。我家一貫采取賞識、鼓勵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讓她正確認識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樹立自信,戰勝困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在我們家中專門為孩子設立了“成功箱”,記錄孩子成功的事例,珍藏孩子的獎牌、獎狀,以此來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敢於走向成功。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們長期從事某種活動形成的比較固定的行為和傾向。這種行為和傾向一旦形成,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則就會感到不適。因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首先抓學習態度作風,經常檢查孩子是否專心讀書,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是否工整,對學習能否知難而上,持之以恆;第二抓作業,察看孩子放學回家是否自覺做作業,做作業前是否復習,做完作業後是否檢查,對老師指出的錯題、錯字是否更正了,作業本是否整潔;第三抓能力,察看孩子是否有復習、預習、記憶、思考、寫作、運算的能力;第四抓技能技巧,察看孩子的作業是否格式正確,寫字是否又好又快,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效率如何。
當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從“強制”入手,嚴格要求、耐心講解、仔細觀察、隨時糾正;具體指導,一點一滴地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發揮模仿優勢;因勢利導,發現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時要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不斷提出新要求,要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要求;創造學習條件,讓孩子在書桌上學習,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三、與老師搞好配合。
我感到世界上再沒有比老師更無私了!他們總是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而從來不考慮索取回報。有時,學生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等,作為老師,從對學生負責的前提出發,對此進行了嚴厲批評。此時,家長不能采取無所謂的態度,應抓住時機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溝通,弄清事實,了解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孩子的態度如何,不能在學校老師說一個樣兒,回家後家長又說另一個樣兒,對老師的批評,孩子一時想不通,家長就不要“強按著牛頭喝水”,可以拖一拖,給孩子一段時間思考,進行妥善處理,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確理解老師的批評,並改正錯誤。
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自我判斷後產生的情感體驗。當一個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時,就要對相應的事情負責。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的結果。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訂立責任合同,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引以為榮。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讓孩子對自己某些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設法補救,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玩具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家長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後果,就該由誰負責。當然,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對象。
五、藝術地誇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誇好,還得做到以孩子為本,講究誇的藝術。誇孩子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誇孩子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某種心理需要,而是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為的發展。有的家長因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務,在繁忙勞累的狀況下,與孩子交流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嫌他們啰嗦,就隨便回應孩子幾句愛聽的話,以便擺脫孩子的糾纏,這樣,容易將錯誤的言行進行肯定,造成誤導;也可能對應該充分肯定的好行為表現冷漠,影響了孩子的積極性。所以,誇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並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然後,再對應該肯定的言行進行充分地表揚。同時,也要對不正[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