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貝才出生7個多月抵抗力很差該怎麼辦正文

寶貝才出生7個多月抵抗力很差該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貝才出生7個多月抵抗力很差該怎麼辦
 
剛剛出生的寶寶是嬌嫩,脆弱的,她需要媽媽的精心呵護。而媽媽們也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免受疾病困擾,同時,媽媽也在動腦筋——如何提升寶寶的抗病能力?

雖然不夠強壯,但幸運的是寶寶一出生就從母親那兒獲取了一些抗體,正是這些抗體,構成了寶寶成長過程中的第一道防御系統,所以新生寶寶並不容易得病。可惜的是,這些抗體也有“耗盡”的時候,這時嬰兒會突然表現得容易生病起來,與此同時,寶寶也在完善自己的免疫系統,剛開始它的抗病能力很弱,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寶寶的免疫系統才能真正承擔起與病毒、細菌作斗爭的重擔。

那麼,如何盡快幫助寶寶完善免疫能力呢?

一、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飲食

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孩子患腦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比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低。而且,母乳喂養4個月以上的孩子,得兒童期癌症的情況也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母乳中有著豐富的增強免疫力的物質,僅在母乳喂養的頭4天裡,寶寶就能獲取40億個白血球,以幫助免疫系統工作。而且還能獲得t細胞和免疫球蛋白a,這些物質附著在喉嚨和腸道內,構築起抵御細菌的屏障。

專家建議,嬰兒出生後的頭半年裡只喂母乳,之後在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喂母乳直到一歲。母親的乳汁不論多少,只要是母乳就好。

二、維生素、礦物質

寶寶的健康生長離不開維生素和礦物質,但除了維生素d和維生素k以外,我們的身體並不生成其他營養素,那麼其他的營養物質則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包括:紅薯、杏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包括:猕猴桃、哈密瓜等水果;
富含維生素e的飲食包括:菠菜等綠色蔬菜;
所有的谷物,如燕麥、大麥,都含有各種各樣的礦物質。

三、鍛煉不可少

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增加食欲、幫助休息,這些都是提高免疫功能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給寶寶做運動要適當,強度不能太大,每天保證至少花半小時就可以了。

四、充分休息

充分休息能使寶寶的身體做好准備,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同時身體能夠通過休息恢復活力,從而減輕了免疫系統的負擔。

因此保證寶寶睡眠充足很重要:
每天應保證新生兒睡16~20小時;
6~12個月的嬰兒每天應睡14~15小時。

五、免疫接種幫助寶寶抵抗疾病

接種疫苗能夠刺激寶寶的身體產生抗體,從而保護她免於感染某些危險的傳染病,或者至少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遵照醫生的囑托,按時給寶寶注射疫苗。

六、補充免疫物質

補充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益生菌等免疫物質,對預防寶寶疾病會有一定的效果。

友情提示:可以試試中科院出品的乳珍牛初乳膠囊

為什麼乳珍特別合適體質虛弱的兒童?

因為乳珍含有豐富的活性免病球蛋白,能直接抵御外界各種致病菌侵害並能調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提高兒童的免疫力,抵抗病毒、細菌的感染,給孩子服用乳珍,等於直接給孩子口服活性免疫球蛋白,安全又高效。

嬰幼兒童出生時,體內的免疫球蛋白靠從母親的初乳中獲取,6個月左右降至最低水平,以後自身逐漸生成。0-3歲幼兒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為成人的13%,16歲以後才逐漸達到成人水平。所以6個月以後及非母乳哺養的嬰幼兒童特別容易受到自然環境中的病菌與病毒侵害,尤其是開放的呼吸道系統。乳珍含免疫球蛋白達24%以上,可顯著提高嬰幼兒童的免疫能力,並中和病毒、病菌和毒素,幫助嬰幼兒童遠離疾病與抗生素。

對於體質較弱的孩子,乳珍需要長期堅持服用,逐漸幫助孩子增強免疫力。
 
影響抵抗力的因素

影響寶寶抵抗力的因素,歸結起來,應該從3個角度來探討,包括年齡因素、營養因素和習慣因素。

1.年齡

年齡是影響抵抗力最重要的原因,年幼的孩子容易生病,是因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剛出生的新生兒,只能借胎兒期通過臍血輸入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對抗感染,此類球蛋白在出生後逐漸代謝,到4個月的時候含量已經不足,直到6個月的時候,嬰兒本身免疫球蛋白才逐漸上升,在6歲以後追上成人的水准。

細胞免疫方面,兩歲以下的孩子,t淋巴球功能不足,對於包著夾膜的細菌,無法消滅,因此若感染到這一類細菌(例如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病程會快速惡化成腦膜炎、敗血症。所以,幼小的孩子在和環境中的病原對抗時,落居下風就不足為怪了。一個正常的孩子,在他前10年的生命中,估計會得到100次的感染性疾病,平均一年之內有6~10次罹患感染症。

2.營養

飲食的目的是讓身體獲得各種營養素,而營養素與身體健康有密切關系,飲食、營養、健康3方面息息相關。身體健康與否,不是與生俱來、靠運氣,而是可借正確的飲食來達到。孩子厭食、偏食,抵抗力會下降。研究證明嬰兒缺鐵質,免疫功能較差。

3.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和衛生習慣,能影響前述免疫和營養因素。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現代生活的孩子悶在家裡的時間太多,活動量不足,應該多帶寶寶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有氧運動可以大大提升白血球殺菌的能力,當然最需要提醒的是自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多方面著手提升抵抗力

如何提升抵抗力?方法如下:

1.喂食母乳

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可增強寶寶抵抗力。一般認為喝母乳的寶寶較少生病,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防止細菌、病毒入侵體內的免疫物質iga抗體。除此之外,還含有能培養腸內益菌的比菲德氏因子、有殺菌功效的乳鐵蛋白、溶菌酵素、白血球等,許多保護身體的物質。

2.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沒有免疫力的孩子都應接種疫苗。目前常規預防接種可以提升寶寶對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肝、結核病、小兒麻痺、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免疫力。自費疫苗接種可以選擇水痘、肺炎球菌、流行感冒嗜血桿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疫苗,以降低寶寶被感染的機會。

3.均衡飲食

均衡營養是健康的基礎,任何年齡的人都要注意飲食,以維持生命、預防疾病。均衡飲食是指進4大類食物,包括五谷類、肉蛋豆類、蔬菜瓜果類、奶鈣類及其他食物,每天的食物都應包括這4類食物,並注意份量的適當。蔬菜瓜果類可以供應纖維質、維生素a、c和礦物質,增強身體抵抗力及防止便秘,多吃無妨。

4.適度運動

任何動作都應該從寶寶的安全考慮,所以絕對不可做出任何超過寶寶能力的運動。不要因做體操而造成寶寶的不適,最好的時間,是在兩餐之間。時間太短的健身效果不好,時間太長則會使寶寶太累,所以建議每次進行20分鐘左右較適當(但要視寶寶的狀況做彈性調整)。

5.正確洗手、及時漱口

嬰幼兒是探索期,雙手到處摸,將東西送進嘴裡是司空見慣的事。凡是傳染性的疾病,都是接觸口鼻入侵,所以洗手可以在第一關就排除病原,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把好病從口入關,另一個要點,是口腔衛生,在寶寶進食後,給予白開水漱口,尤其是入睡前。很多疾病常常就是被這麼一個簡單的好習慣檔在了門外。

日常生活養成好習慣

人類的抵抗力來自多重因素,若要強化抵抗力,應該也是要從多方面入手,吃單一食品求強身,作用大不到哪去,為人父母者不用迷信健康食品的效能。如果您的寶寶有經常生病的困擾,請用耐心和毅力。就以上所提到的幾個方向去探討原因,並且在日常保健中養成好習慣。

伴隨著孩子成長發育,免疫力會改善,許多體弱多病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便無病無痛,父母親只要觀念正確、持之以恆,寬心樂觀期待孩子的成長與茁壯吧!若想讓孩子健康,最好的做法還是要鼓勵孩子多運動,並均衡攝取營養,且需適度休息,吃飽、睡好、多運動雖屬老生常談,但這卻是增加抵抗力的有效方法
 
一般寶寶從6個月以後至6歲左右是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那麼,面對這樣體弱的“復感兒”,家長該怎麼辦呢?體質較弱時期,孩子為什麼容易感冒,這是很多家長普遍的問題,這是因為這階段孩子本身的抵抗力就弱,當然相對有的孩子好一點,每個孩子生出來對病菌是沒有抵抗力的,所以當他接觸到病菌後容易感染,但感染後下次再碰到同一類型的病菌他就有免疫力了,所以大人比孩子少感冒也是這原因,大人接觸過的病菌多了自身也有免疫力了,不過現在變異的病菌比以前要多,所以要增強孩子抵抗力有以下幾點:一、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抵抗力也會好些,二、平時注意均衡營養,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馄饨,就容易接受了。4、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5、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三、多參加戶外運動,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要讓孩子經常到室外活動,曬陽光和呼吸新鮮空氣。四、平時注意冷暖,五、可以去醫院檢測一下寶寶的免疫功能是否達標,如果不達標醫生會用藥物調節的,單調節的話還是建議中藥調節,西藥對孩子傷害大,六、家長一定要注意別讓寶寶反復感冒這樣大大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藥物(特別是抗生素藥物)也會損害寶寶的抵抗力的,讓寶寶少去公共場所,少接觸病菌......七、現在市場上所謂的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其實效果都不佳.建議您家寶寶還是多參加戶外運動,注意平時的營養搭配,這也是最好的方法了.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其實孩子在在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探討吧,祝寶寶健康快樂!
 
新生兒腹瀉又稱為新生兒消化不良以及新生兒腸炎。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新生兒一旦出現大便稀水樣次數瀕繁時,家長最為著急,不知所措,忙於喂水煮奶,給小兒喂多了怕加重拉稀,喂少了又怕寶寶餓壞了。部分新生兒生後幾天內還在醫院嬰兒室剛喂幾次奶水就拉稀了,甚至還伴有發燒。與感冒的醫務人員接觸不知不覺也發生了便稀次數增加,有時新生兒生後頭幾天很健康,但出院後母奶不夠添了一些牛奶,小嬰兒就受不了,大便次數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是新生兒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腸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當腸道感染時,沒有能力去減弱和中和細菌的毒力。另外,胎兒在子宮內在無細菌的溫室環境中生長,生後立即在眾多的細菌,病毒污染環境中生長,抵抗力太弱了,消化功能和各系統功能的調節機能也比較差,因此,新生兒易患消化功能紊亂,同時也易患感染性腹瀉。

[1] [2] 下一页

寶寶4個半月一天拉便4次正常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