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重而功能不全,造成食源性糖尿病。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為谷類、薯類和豆類。
3適量脂肪 肝髒是脂類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轉運的重要器官。肝功能障礙時,膽汁的合成、分泌減少,對脂肪消化不良,出現厭油膩等症狀。攝入脂肪過多時,尚可出現脂肪瀉。故應限制脂肪攝入,尤其在肝炎的急性發作期。但入攝入過少則又影響食欲和脂溶性維生素a、d、k、e和β-胡蘿卜素的吸收,所以又必須予以適量的脂肪。每天40~50g,占總熱量的25~30%。要盡是少進食動物脂肪,應以植物脂肪為主,如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等。其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如亞油酸、亞麻油酸和花生油酸。這些不飽和脂肪酸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故稱必需脂肪酸。在缺乏必需脂肪酸時,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減少,肝內脂肪外運受阻,易形成脂肪肝。 4充足的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過程所必需的低分子化合物。它們既不是構成組織的原料也不能供給能量,但卻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類物質,在物質代謝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維生素b1能抑制膽鹼酯酶,減少乙酰膽鹼水解,增加胃腸蠕動和腺體分泌,有助於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維生素c能促進糖原合成,增進機體免疫力,並有解毒和抗癌作用。所以病毒性肝炎病人應常規服用維生素b1和c。維生素e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有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及保護肝細胞膜與肝細胞內微器膜系統的作用。維生素k是肝髒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必需物質。大多數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病毒性肝炎時,對維生素需求的增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病人由於消化不良,食欲銳減,攝入維生素量不足;(2)感染發熱等對維生素消耗增加,同時需求量亦增多。所以病毒性肝炎尤其病情活動時,必須從體外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包括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水果和綠葉蔬菜中,由於蕃茄、桔子和鮮棗中含量豐富。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米糠、麥麸、黃豆、酵母和瘦肉等食物中。維生素e在植物油中如麥胚油、棉籽油和大豆油中含量豐富,核桃、南瓜子、松籽、木耳和蛋黃中含量亦多。維生素k1在綠葉植物中,如苜蓿、菠菜等及動物肝中含量較豐富。維生素k2是細菌代謝產物。人體腸道細菌能夠合成。 5嚴禁飲酒 飲酒後攝入的乙醇80%經胃和小腸吸收,90~98%在肝髒被氧化成乙醛,乙醇和乙醛對肝髒均具有損傷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謝變化,如高尿酸血症、低血糖症、酸中毒、脂肪瀉和高血脂症,加劇了肝髒的代謝紊亂,加重了肝細胞病變,進而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中毒又可造成人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影響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清除病毒的能力,使疾病遷延不愈,發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炎後肝硬化。酒精還可能是一種輔助致癌物質,若再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肝細胞癌。因此病毒性肝炎應禁止飲酒。
2.適當的休息和適度的活動 肝炎病人肝功能發生障礙時,血中膽鹼酯酶水平下降,引起神經肌肉生理功能紊亂。糖代謝紊亂使乳酸轉為肝糖原的過程遲緩,又造成乳酸堆積,因此病人常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和雙下肢酸軟沉重等症狀。病人常因此減少活動,則又可導致腹脹和便秘等。故應根據病情安排病人的起居活動。在肝炎症狀明顯期,應以臥床休息為主,特別是有黃疸的病人更應注意。臥床時間一般要持續到症狀和黃疸明顯消退(血清膽紅素<20~30μmol/l),方可起床活動。起初可在室內散步等,以後可隨症狀和肝功能的改善及體力的恢復,逐漸增加活動范圍和時間。活動量的控制,一般認為以活動後不覺疲勞為度。臥床休息的目的,不僅是能減少體力和熱量的消耗,還可以減輕因活動後糖原過多分解、蛋白質分解及乳酸形成而增加的肝髒負擔。同時臥床時肝血流量明顯增加,提高了對肝髒的供氧和營養,利於肝組織損傷的修復。然而,不能過分強調臥床休息。若活動太少,又營養過度,可使體重持續增加,則有形成脂肪肝的可能。 祝你早日康復!你要知道,好的心情可敵萬病!~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