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嬰兒被奶嘴創傷該如何正文

嬰兒被奶嘴創傷該如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是導致齲齒和牙周病的重要原因,牙齒一旦齲壞,再也不能復原。所以要記住,寶寶的牙齒保護,一定要從沒有損害前開始。

媽媽這樣做:

1、愛護寶寶牙齒從孕期開始:懷孕媽媽首先要防止缺鈣。在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的時間裡,是乳牙釉質的鈣化期。這時候的孕媽媽要多曬太陽,每天記得喝至少250毫升牛奶,還要盡量地多吃蝦皮、蝦米、蛋黃、綠葉蔬菜這些富含鈣的食物。從懷孕中期開始,孕媽媽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直到懷孕36周。還有,孕媽媽還需要拒絕吸煙並且遠離被動吸煙環境。

2、母親的哺乳方式將直接影響寶寶牙齒的健康。母乳喂養有利於嬰兒颌面部骨質正常發育。寶寶有力吸吮母乳的動作,有利於颌面正常發育。人工喂養的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當,極易造成面部和牙颌異常,必須人工喂養時,應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同時,盡早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避免不正確的哺乳姿勢,人工喂養時,媽媽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颌前伸運動近似於吮吸母乳,不影響下颌骨正常發育,避免引起寶寶牙颌畸形。

3、斷奶後,控制寶寶吃糖:斷奶後,每天飲食中要有五谷雜糧、牛奶、奶制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平時,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冰激凌、糕點、糖塊等易粘在牙齒上的細軟食物;多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練習咀嚼,像蘋果、小紅蘿卜、黃瓜、玉米。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齒清洗干淨,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4、要特別重視出牙期嬰兒護理:乳牙生長時,寶寶正在牙牙學語,若乳牙被蛀掉或過早脫落,會影響寶寶發音的准確性,還會引起牙齒生長移位、恆牙牙列不齊、易齲壞等。

乳牙萌發期間的寶寶還喜歡咬奶頭或吮手指頭。媽媽就要經常查看寶寶口腔,加強護理。

出牙時,由於唾液分泌增多,寶寶會常流口水,這是暫時的生理現象,用軟布擦干就可以避免唾液對口腔周圍皮膚的損害。

出牙期間要給寶寶補充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質、鈣、磷等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為保證寶寶乳牙長得好,還要注意給寶寶添加輔食,如餅干、烤饅頭片等,這些食品能鍛煉乳牙的咀嚼能力,幫助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當寶寶7個月以後,就可添加蔬菜、水果等食物。

正常的寶寶出牙,多半沒有大的痛苦,很少數會有睡眠不安、食欲減退和體溫微微升高現象,這些都是暫時的,幾天後就能好轉。

5、護齒習慣要從六個月大開始培養:當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的時候,也就是大約6個月大的時候,就要開始給寶寶“刷牙”了。當然這裡所說的刷牙並不使用牙刷,而是媽媽用干淨的紗布包裹自己的食指蘸淨水幫寶寶清洗口腔,洗去牙齒及牙床上的附著物。這種口腔護理方法一般要持續至寶寶兩歲,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當寶寶開始出牙,媽媽還可以嘗試給他牙刷把玩,以及用牙刷替他清潔幾只小小的乳齒;待他一歲多時,再給他一支沒有擠上牙膏的牙刷,讓孩子放進口腔,試試刷牙的感覺。

6、兩歲,我們來做刷牙游戲:等寶寶再大一些,媽媽可以通過“刷牙游戲”幫他建立口腔保健習慣,先讓寶寶看著媽媽刷牙,然後給他一支乳牙刷或兒童牙刷,他會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牙刷放在口中刷來刷去。

7、快三歲了,別讓寶寶怕牙醫:寶寶的牙齒就是沒有問題,媽媽也應經常帶他們去牙科進行保健檢查。3歲前,帶寶寶去牙科進行保健,是讓寶寶逐漸熟悉那裡的環境,觀察和了解醫生的治療,感到這裡一點都不可怕。等到需要進行牙齒保健或治療時,便能輕松快樂地接受。

媽媽讓寶寶知道的

1、刷牙是自己的事

愛子心切的媽媽要讓寶寶學會自己刷,即使他們刷得不夠干淨,再動手替他們補刷。並且還可以同時告訴寶寶,他刷牙的錯誤和遺漏的地方,提醒他下次避免。

2、我兩歲半了,我要自己刷牙了

每日早晚兩次,媽媽站到寶寶身後,手把手教寶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表達能力,只要媽媽循循善誘,由淺入深地耐心指導,寶寶絕對可以很快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3、我三歲了,我要天天刷牙

從3歲起,寶寶已有過半年的過渡期訓練,應能獨立完成刷牙動作了。但此時的寶寶還很頑皮,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家長平時還要起監督指導作用。

寶寶跟媽媽一起做:

1、挑牙刷:選擇合適的兒童牙刷,以6歲以下的寶寶為例,牙刷的刷頭長度需相等或小於一個2分硬幣的直徑,刷毛要以柔軟為主。

2、挑牙膏:使用含氟化物兒童牙膏,每次使用的分量只需要大約1顆青豆般大小就足夠啦。

3、預備開始:引導寶寶把牙刷斜放及輕壓在牙齒與牙肉間的地方,以2到3顆牙齒為一組,每組各前後移動10次左右,確保能夠清除牙齒與牙肉溝內的牙菌斑。

4、先刷牙面:順序地清潔每個牙面,包括:外側面、內側面及咀嚼面。可以先從上、下排牙齒的外側面開始清潔,再刷上、下排牙齒的內側面。

5、別忘了咀嚼面:最後還要把刷毛放在上、下排牙齒的咀嚼面上,前後移動地刷。

6、力度要控制:對於寶寶嬌嫩的口腔,刷牙力度一定要適中,不宜太用力,避免弄傷牙肉。

7、一天兩次:學刷牙的時候,媽媽最好要陪伴寶寶一起刷牙,建立早晚刷牙的習慣。

8、補刷一下:由於寶寶的手部小肌肉仍在發展階段,因此雙手未必可靈活地清潔口腔內每顆牙齒,他們只會集中清潔咀嚼面及部分外側面的牙齒,較易忽略內側面。因此,媽媽需要每天晚上替孩子補刷牙齒一次,確保牙齒刷得干淨。

9、牙線:建議媽媽教導孩子認識、了解和使用牙線,徹底清潔牙縫之間的污垢。

10、定期檢查:0~5歲時每隔2~3個月檢查一次,6~12歲時每隔半年檢查一次,12歲以上每年檢查一次。寶寶出現小乳牙早失時,趕快帶到牙科做牙齒間隙保持,不然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和萌出;出現反牙合、牙列擁擠、牙齒錯位等情況,也應及早去口腔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快矯正過來。

11、防止蛀牙:首先,避免讓小寶寶吃大量糖果。假如寶寶真的有時候需要吃零食,媽媽應該考慮更多地給寶寶一些天然食物,像芝士及水果之類的。

創傷護理

1、媽媽要記住在任何時候最重要是保持冷靜。

2、牙齒折斷或撞碎:要盡可能帶全部碎片立即去看牙醫,讓牙醫重新將碎片組合。

3、乳牙脫位:不要讓寶寶自己搖動要脫落的乳牙,否則很有可能會傷害牙床裡正在生長的恆齒

4、碰掉恆齒:最重要的是立即將牙齒正確地放回原位。如果不知道正確的位置,可先用鹽水或牛奶(不可用水)沖淨牙齒,但切切記得不要接觸或洗刷牙根,否則損壞了牙根上的細胞,就會大大減低牙齒植回牙床的機會。同時,要立即去看牙醫,讓專業的醫生幫助寶寶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牙齒植回原位。




牙齒變黑,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1。牙髓壞死,有外傷史或嚴重齲壞,整顆牙齒發暗失去光澤;2。齲壞,牙體上有缺損;3。外源性色素沉著如進食巧克力等易引起牙齒著色的食物,中藥也可使牙齒著色。
乳牙在萌出後不久即可患齲。如果你寶寶新生乳牙正常,逐漸發黑牙體有缺損,那麼他患的可能是奶瓶齲,因長期使用奶瓶喂養而發生的早期廣泛性齲齒。由於乳牙剛萌出不久,牙面結構不成熟更易受酸的作用而脫鈣。奶瓶內的牛奶和各種含糖飲料長時間粘附於牙面,或含奶瓶入睡,唾液分泌少,口腔自潔作用差。
治療:停止奶瓶喂養,改用勺或杯子。停止吸吮安慰奶嘴或母親乳頭入睡習慣。積極治療齲齒。醫生指導氟制劑的應用。定期復查。注意口腔衛生,媽媽用柔軟的紗布套在手指頭上,在寶寶每餐後沾清水或淡鹽水,甚至抹一丁點牙膏都可以,輕輕擦洗他的小牙面,這樣不但清潔口腔,還有助於牙齒的生長。夜晚入睡後盡量不吃甜食,加餐後喂點白開水。如果寶寶只是牙齒上有黑斑而牙面光滑沒有缺損,可能是色素沉著,注意不要過多進食易使牙齒著色的食物,注意口腔衛生。
兩三歲大的孩子懂得自己刷牙的時候,父母首先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每次刷牙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刷,重視他的刷牙質量,慢慢培養習慣,讓孩子對父母有信任感。而且,小孩子的牙刷千萬要柔軟,握柄要便於抓握,刷頭大小還要適合孩子的嘴,小的活動靈活,刷的部位也更徹底。同時,不要讓寶寶用成人牙膏,容易傷害口腔黏膜。如果用含氟牙膏,黃豆粒大小即可,注意不可誤吞。

在不傷到牙龈的情況下,可以用牙簽,可以給寶寶養成刷牙的習慣。(由於寶寶太小不建議用牙膏)

在有平時吃完東西要喝點水漱口。多吃點黃瓜蘋果梨之類的食物,有助於清潔牙齒的作用!
 

上一页  [1] [2] 

想做關鍵字廣告,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