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小兒初生不乳 首先轉奶期(嬰兒6個月以後)是寶寶一生的重要時期,一方面生長發育快速增長,對均衡營養有特殊需求;另一方面,隨著4—6個月輔食的添加,活動范圍的擴大,接觸環境中的病菌與病毒的機會增多了。加之,腸道中的好菌——雙歧桿菌和從母體獲得的分泌型iga免疫抗體數量逐漸減少,而自身產生抗體的能力達不到成人水平,因此,寶寶在轉奶期的抵抗力比較差,容易發生腹瀉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要使寶寶順利地度過轉奶期,既要保證均衡的營養,也要給寶寶腸道健康特別的保護。 給寶寶補充含bl—雙歧桿菌的配方奶粉,能增加腸道雙歧桿菌的數量,提高分泌型iga水平,增加機體抵抗力;另外,bl—雙歧桿菌能順利抵達腸道,在腸內形成保護膜以防止病菌侵入;bl—雙歧桿菌還能產生乳酸等酸性物質抑制病菌滋生,並加快腸道的蠕動,將病菌及有害物質及時趕出體外,從而保證腸道的健康,讓寶寶輕輕松松度過轉奶期。至於奶粉品牌的選擇,建議你還是先少量的給寶寶選用幾種,看看寶寶最適應哪一種,因為不同的寶寶對同一種奶粉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很適應有的就會出現便秘,消化不良等現象, 一般寶寶從6個月以後至6歲左右是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平時注意均衡營養,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馄饨,就容易接受了。4、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5、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其實孩子在在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探討吧,祝寶寶健康快樂! 蟬蛻:(蟬脫)(解表:疏散風熱藥)甘,寒。歸肝、肺經。 功效: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退翳明目,息風止痙。 應用: 1、用於感冒風熱或溫病初起有表證者,可與荊芥、薄荷、金銀花等配用;表裡熱盛者,並用石膏,以清解表裡之熱。風熱所致的失音、咽痛,則常與胖大海同用。 2、用於麻疹初起,疹出不暢,以及風疹、風疹塊,皮膚搔癢。前者,常配牛蒡子、薄荷、葛根等以透發麻疹;後者,常配白蒺藜、荊芥、防風等以祛風止癢。 3、用於風熱目赤或翳障。前者,常與菊花、木賊、白蒺藜配伍,以疏風明目,如菊花散;後者,常與石決明、赤芍、當歸等配伍,以退翳明目。 4、用於破傷風和小兒驚風。破傷風,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常與天麻、全蠍、天南星配伍,如五虛追風散;小兒驚風,發熱、抽搐者,可與鉤籐、僵蠶、黃芩配伍,以清熱息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用於息風止痙,可用至30克。 研究: 含大量甲殼質。 有鎮靜作用。能降低反射反應和橫紋肌緊張度,並對神經有阻斷作用。 餓著了!加點餐吧!比如粗纖維的東西。土豆泥、胡蘿卜泥、蘋果泥。可以加一點雞蛋了。這麼小的寶寶,你最好是去醫院找醫生看看為妙!祝您的寶寶健康!嬰兒大便與健康
觀察兒童大便性狀,是了解嬰兒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對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數要有數,每次的大便,都應該在光亮處仔細觀察,看性狀,聞氣味。 小兒出生後十小時內開始排出胎便,為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胎便是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組成。一般在二至三天內排完,每天約3~5次。若生後二十四小時不見胎便,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須及時診治。 出生三至四天後,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四個月以內以乳類為主食的小嬰兒,其正常大便多為糊狀,稠度均勻,頗像細沙和水後的膏狀,可有少許如辣椒籽大小的顆粒狀物。用母乳的孩子大便多呈金黃色,偶而稀薄如水後濃羹樣,可微帶綠色,有酸味,無臭,每日排便二至四次。初生時可能次數多些,每天四至五次,甚至每次喂奶後都要排便。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利於排出,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後的反射性蠕動。另外,出生後一至二個月內,孩子每次排便時,好像非常用勁,全身肌肉都收縮,小臉漲得通紅。這是因為孩子神經發育還不健全,神經沖動還不能分化,一個排便沖動引致全身肌肉收縮,隨著孩子的長大會逐漸局限化。 如每日排便4—5次或更多,或相反,二至三天才排一次,但大便性狀如常,孩子體重增加,精神狀態好,則不必過濾。 大便的顏色可與食物有關,桔汁使大便發綠,番茄汁使大便發紅等。如果大便的次數或稠度有改變,應及時調整嬰兒及母親的飲食。若孩子體重增加減慢,精神狀態不好,煩躁哭鬧,則應及早就醫。下面幾點關於嬰兒大便的常識可作為參考。 (一)大便次數增多,質地比平時稀,夾有較多的顆粒,有酸味,這是因為脂肪消化不良所至。哺母乳的可以只給孩子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高的後半段奶則擠出棄去。同時,母親可多飲水及少食含脂肪高或油性大的食物。哺牛奶的可喂脫脂肪奶,或牛奶煮沸後略冷卻,將表層凝結的“奶皮”揭去。 (二)大便水樣,有泡沫,酸味刺鼻且如馊食般,這可能是糖類不消化所致。也可能是腸道感染炎症或多或少其它原因,需要診治。嬰兒飲食中的糖類主要是乳類中乳糖及調味時加的蔗糖。排酸味水樣便時,如能排除腸道炎的可能,則應減少或暫時停喂乳類食品,代米湯或淡豆漿,並用葡萄糖代替蔗糖調味。 (三)大便惡臭如臭雞蛋味,可能為蛋白質不消化。未添加輔食的可限制奶量1—2天。已加蛋黃、魚肉的孩子,可暫停添加,大便應可恢復正常。可以給孩子用點多種維生素制劑,幫助消化。 (四)大便呈褐色球狀硬便,是便秘,周邊可能帶少許鮮血絲,是硬便損傷肛門所致。大便干燥的孩子應多飲溫水,多吃水果蔬菜。另外,可以每天給孩子吃一些蜂蜜來預防便秘。兌蜂蜜水時,應該兌在溫水裡,不可用沸水兌。有腹瀉時,則停用。 (五)添輔食導致的腹瀉,大便稀薄,含所有添加的食物,少許消化或未消化的原形。此時可停止該樣食物。若只是輕微腹瀉,如次數增多不多,水性不大,可繼續減量給予。 (六)大便呈以下性狀,多為病理性腹瀉,應及時診治:大便帶膿,帶血,如有濃鼻涕樣粘液加紅或褐色;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水樣,換尿片時如水注;大便黑色像柏油樣或暗紅,或帶多量鮮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