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嬰兒喝稠奶會引起消化不良嗎正文

嬰兒喝稠奶會引起消化不良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嬰兒喝稠奶會引起消化不良嗎
 
初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剛出生的寶寶的喂食是否得當呢?從大便的性狀便能判斷寶寶的喂養情況。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如軟膏樣,但無臭味,便次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達7~8次,這叫做生理性腹瀉。父母不必擔心,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到小孩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用牛奶喂養的孩子大便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剛剛生下來的小孩,即使沒有吃進一點東西,一般在生後10~12小時之後會拉黑綠色胎便。在喂奶3~4天後,大便呈黃綠色,這叫做過渡期的大便,之後是逐漸呈黃色糞便。如果嬰兒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便排洩,或4~5天左右仍無正常大便排出,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有的嬰幼兒大便次數多而量較少,又多呈綠色粘液狀。其中奶瓣較少,說明孩子食量過大,應逐漸減少奶量。也有的減少奶量後仍腹瀉,這可能就是饑餓性腹瀉,應適當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養的小孩如果出現大便過硬、臭味大時,表明牛奶喂量過多,糖分少,應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過量,則嬰兒大便帶泡沫,便較稀呈黃色,酸味重,則應適當減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嬰幼兒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從沒有黃色便,而小便呈黃色時,很可能為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嬰幼兒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多,稀便或水樣便,便臭帶粘液,多出現嘔吐、厭食、發熱甚至脫水,均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嬰幼兒大便的次數和質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狀況,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我寶寶也是消化不良,拉了一個月了,不過精神還好.吃什麼藥也不見效,最近好點了.也沒特意吃什麼.都說吃點思密達.再配點思連康就行.思密達1/3袋/次,一天三次,思連康1/2片/次,一天兩次.兩種藥間隔兩小時.
 
喂奶後一小時還吐,對於此我就不太清楚了,一般孩子吐奶屬生理現象(一般吐出的奶呈豆腐腦狀,就是有一些乳塊了),不必太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斷發育會自緩解的,我兒子差不多到六個月才不吐奶了偶爾也會出現你所說的情況。如果吐奶頻繁呈噴射狀,吐出的除了乳塊還伴有黃綠色液體及其他東西,就一定不能忽視,要及時就醫呀。至於大便稀嘛,如果是母乳喂養那就是正確的,我兒子以前也是這樣,有時候拉出來的大便就只是一點黃色的便水,而且一天的次數蠻多。
祝寶寶健康成長。寶寶溢奶、吐奶是一個令父母和家人非常頭痛的問題。這裡我們給出解決之道,相信對母親們會有極大幫助喔!

可能出現吐奶的病理性情況:

幽門狹窄

人的消化道從嘴巴、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到肛門,如果當中有某一段阻塞了,那麼從阻塞的那一段開始,就會慢慢累積食物,累積到一定分量,人體已無法承受,就會吐出來。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相連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兒,幽門狹窄症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出現的。

幽門狹窄有這麼幾個特征:

第一、它比較常見於剛出生3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的小寶寶,通常在1個月時,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每吃個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因饑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偏偏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整個喂奶過程不知要吐多少回。 

第二、因為牛奶無法順利進入消化道系統加以吸收,所以,小寶寶總呈現出一種干干扁扁、越來越瘦的樣子,嚴重了可能還會出現營養不良或黃疸等狀況。

治療方法

目前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盡早借助腹部超音波診斷,並施行幽門整形根治手術。

幽門狹窄的患兒,他們幽門的厚度要比正常寶寶的厚一些,致使食物無法順利地通過,所以,必須用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手術時,只要將幽門過厚的肌肉劃一刀,壓力就會使空間膨出,然後食物就可以順利通過了。而且通常手術4~6個小時後,就可以給寶寶喂食了,所以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後,爸爸媽媽會慢慢地發現,小寶寶能順利地喝奶了,並且開始變得白胖起來。

感冒

寶寶感冒時,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或是感冒病毒,由於咳嗽的緣故,會使得腹壓升高,也常常合並嘔吐的症狀。

注意問題:此時喂食應特別小心。感冒咳嗽會致使呼吸頻率加快,進而導致吐奶、溢奶現象,所以要注意呼吸和喂奶吞咽時的協調,並盡量“少量多餐”。

非病理性因素的溢奶或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可能原因 處理方法 
喝母奶時,寶寶的嘴與乳房沒有緊貼,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
以奶瓶喂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咽。更換奶嘴。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
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少量多餐。
剛喝完奶後哭、咳嗽、動得太厲害。剛喝完奶,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或運動
剛喝完奶就馬上躺下喂完奶,寶寶躺下時稍微抬高寶寶的頭部約30~40度角左右,維持約三十分鐘。


防止溢奶、吐奶的喂養要點

1.適合喂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後,是最適合喂奶的時間。

2.喂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淨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沖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喂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准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喂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只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只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喂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喂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喂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喂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喂,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喂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喂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喂一次,一天共喂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喂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喂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喂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喂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喂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後的反應,如果吃完後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喂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5.吐奶、溢奶的處理

剛出生的小嬰兒由於胃容量小、食道短、且食道與胃連接的贲門也尚未成熟,因此特別容易溢奶和吐奶。由於吸奶時,難免吸入空氣,所以吃奶時,打嗝是正常的現象。有的嬰兒會自己打嗝,有的則需大人幫忙。可以在吃奶一半時或全部吃完後,把小孩抱起放在肩膀上,輕拍背部排氣。容易吐奶的小孩在吃飽後,可以用枕頭墊在左側,使小兒右側躺。同時喂完奶後,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此外,也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只是奶量減少,寶寶常因吃不飽而號啕大,哭家長常不忍心。

目前市面上開發了一種“低溢奶”的嬰兒奶粉,它裡面添加了一些“糊化澱粉”使得牛奶變得比較黏稠而不易被吐出,可以嘗試使用。

大便稀的厲害嗎?是什麼顏色,還有就是拉了幾次了,如果拉的次數多的話先給寶寶吃點媽咪愛。我的寶寶六個月了,也是這樣過來的.有的寶寶胃口比較淺,吃的過急或者胃中壓住氣,打不上咯來就容易溢奶.而且吃母乳的寶寶比較容易拉稀,這都是正常的.四個月的寶寶該加輔食了,你可以慢慢給寶寶加點輔食,可能大便會好一些.如果沒有其他病理上的原因,你可以試著喂些維生素b族,我的朋友就是這樣做的,而且很有效果。
 

胎死腹中不處理行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