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吃奶制品也不喝奶瓶裡的人奶即我擠在奶瓶裡的奶,只喝奶瓶裝的水和果汁。我奶水本來就不好,所以想給他斷,我沒過黃連水也不行,苦的他吐舌頭照樣吃,實在不給吃就哭鬧,直到累了抓我揪我,沒轍 怎樣給孩子斷奶?
科學的方法是四個字——“循序漸進”。
一般認為,嬰兒出生10~12個月時,胃腸消化功能基本完善,對營養的需要逐漸增加,母乳的量和質均已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是斷奶的適宜時期。但斷奶對嬰兒飲食習慣來說,畢竟是個很大的轉變,從完全靠吃奶到斷奶,需要逐步適應。 斷奶應與輔食添加相互配合,相互轉化。嬰兒從生後2~3個月開始,可加喂少量米湯、菜湯和果汁;4~5個月時,加喂蛋黃、菜泥;8~9個月時,加喂肝泥、粥、面條等食物。6~8個月時,可以每天先減少一次喂奶,用牛奶、豆漿或雞蛋羹代替。以後逐步減少喂奶次數,使嬰兒逐漸適應各種新的食物,為完全斷乳做好准備。添加輔食不僅可為孩子增加營養,促進生長發育,而且慢慢改變了進食習慣。口味從單一變為多樣,漸漸適應各種口味,習慣吃“雜食”。 形態多樣、味道各異的輔食還可以豐富孩子的感覺,開闊眼界,促進食欲,避免將來發生厭食、偏食等不良習慣。食物種類從流汁逐漸過渡到半固體、固體食物,可以鍛煉吞咽和咀嚼能力。這些都可以減少孩子對母乳的興趣,沖淡“戀母”、“戀乳”的濃厚心理。添加輔食同時,還應訓練孩子用羹匙、小碗等食具喝牛乳、吃飯菜,以培養自食能力。同時,讓爸爸也能享受到培育小兒的樂趣。早期冷落的另一半親情由此得到發揮,也可幫助沖淡“戀母”、“戀乳”心理。這樣,在孩子1歲左右時,不知不覺間,輔助食品已經與早期的母乳調了個位置,“反輔為主”了。讓孩子上桌吃飯,便會嚼會咽,有滋有味。不吃奶,照樣吃得飽,消化吸收得好。誠然,斷乳有時不是那麼容易,但只要堅持以科學的方法做,相信大多數人是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地斷乳的。 等春天在給寶寶斷奶吧?現在天氣太冷,給寶寶斷奶的話寶寶會生病感冒的。春天等寶寶身體,心情,食欲都很好的情況下,在給寶寶斷奶。其實,給寶寶斷奶很簡單,三天看不見媽媽,自然就斷了。什麼往奶頭上抹辣椒水,抹雞苦膽,抹大紫,都不管用。可千萬不要這麼做。這樣寶寶會更戀奶。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天看不見媽媽就成。 斷奶對嬰兒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嬰兒生活中的一大轉折。斷奶不僅僅是食物品種、喂養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斷奶對寶寶的心理發育有重要影響。這就是為什麼心理學家將此過程稱為第二次母嬰分離。嬰兒在吸吮乳汁的同時不斷地與母親進行感情交流,獲得母愛,這對嬰兒身心發育具有重要影響。如果斷奶方法不得當,不但嬰兒心理上難以適應,還會給嬰兒的身體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在奶頭上塗辣椒、墨汁、紅藥水、紫藥水或黃蓮水的斷奶方法,是不可取的,會給嬰兒心理上帶來極大傷害。嬰兒也會因此而哭鬧、恐懼、不安、或以吸吮手帕、被頭及母親的衣物來獲得安慰,甚至形成日後難以糾正的兒童異常行為。 首先,在心理上,父母要把斷奶看成是自然過程。當嬰兒對母乳以外的食物味道感興趣的時候,應該用適當的語言誘導和強化,使嬰兒受到鼓勵和表揚,感到愉快,使嬰兒在心理上把斷奶當作一個自然過程。同時,家裡的其他親人應有意識的多與嬰兒接觸,如:帶寶寶去公園,接觸大自然,開闊眼界,跟寶寶一起做游戲,使寶寶感到身邊的人都愛他,都跟他玩,使他高興,有安全感、信任感。
其次,斷奶應該在嬰兒1-2歲間完成。先從減少白天喂母乳次數開始,逐漸過度到夜間,可用牛乳或配方奶逐漸取代母乳,最遲2歲應徹底斷母乳。但仍需每天給1-2次牛奶。這期間,嬰兒從蹒跚學步到自由行走、玩耍,嬰兒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興趣逐漸增加,與母親的接觸時間逐漸減少。有利於斷奶。
再次,斷奶時,不要讓嬰兒看到或觸摸母親的乳頭。當寶寶看到其他寶寶吃母奶時,要告訴寶寶“你長大了,小寶寶吃媽媽奶,你不吃了”。母親在斷奶期間不應回避,應多和寶寶在一起玩他感興趣的游戲,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寶寶哭鬧時,父母及家裡的親人一定要幫助安撫寶寶,給寶寶更多的關愛,千萬不能急噪,更不能訓斥寶寶。在斷奶期間,不應母嬰分離,這樣會給寶寶帶來心理上的痛苦。另外,一旦斷了奶,就不要讓嬰兒再吃母乳 錯誤的嬰兒斷奶方法
(1)往奶頭上塗墨汁、辣椒水、萬金油之類的刺激物。對寶寶而言,這簡直是殘忍的“酷刑”。媽媽以為寶寶會因此對母乳產生反感而放棄母乳,效果卻適得其反,寶寶不嚇壞才怪呢,而且還會因恐懼而拒絕吃東西,從而影響了身體的健康。這下可好,母乳沒斷,倒把其他該吃的食物給斷了。
(2)突然斷奶,把寶寶送到娘家或婆家,幾天甚至好久不見寶寶。斷奶不需要母子分離,對寶寶的情感來說,媽媽的奶沒有了,可不能沒有媽媽呀!長時間的母子分離,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對母乳依賴較強的寶寶,因看不到媽媽而產生焦慮情緒,不願吃東西,不願與人交往、煩躁不安,哭鬧劇烈,睡眠不好,甚至還會生病,消瘦。奶沒斷好,還影響了寶寶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實在得不償失。
(3)有的媽媽不喝湯水,還用毛巾勒住胸部,用膠布封住乳頭,想將奶水憋回去。這些所謂的“速效斷奶法”,顯然違背了生理規律,而且很容易引起乳房脹痛。如果媽媽的奶太多,一時退不掉,可以口服些回奶藥,如乙烯雄酚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乙烯雌酚1毫克1片,一次要吃5片),若吃後感到惡心,可加服維生素b6,斷奶後媽媽若有不同程度的奶脹,可用吸奶器或人工將奶吸出,同時用生麥芽60克、生山楂30克水煎當茶飲,3-4天即可回奶,切忌熱敷或按摩。
●正確的嬰兒奶斷方法
斷奶不僅僅是媽媽和寶寶的事,在這個過程中,爸爸也將起著關鍵的作用。以下的建議供你參考:
(1)循序漸進,自然過渡。斷奶的時間和方式取決於很多因素,每個媽媽和寶寶對斷奶的感受各不相同,選擇的方式也因人而異。
快速斷奶:如果你已經作好了充分的准備,你和寶寶也都可以適應,斷奶的時機便已成熟,你可以很快給寶寶斷掉母乳。特別是加上客觀因素,如果媽媽一定要出差一段時間,那麼很可能幾天就完全斷奶了。如果媽媽上班後不再吸奶,那麼白天的奶也很快就會斷掉。
逐漸斷奶:如果寶寶對母乳依賴很強,快速斷奶可能會讓寶寶不適,如果你非常重視哺乳,又天天和寶寶在一起,突然斷奶可能有失落感,因此你可以采取逐漸斷奶的方法。從每天喂母乳6次,先減少到每天5次,等媽媽和寶寶都適應後,再逐漸減少,直到完全斷掉母乳。
(2)少吃母乳,多吃牛奶。開始斷奶時,可以每天都給寶寶喝一些配方奶,也可以喝新鮮的全脂牛奶。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鼓勵寶寶多喝牛奶,但只要他想吃母乳,媽媽不該拒絕他。
(3)斷掉臨睡前和夜裡的奶。大多數的寶寶都有半夜裡吃奶和晚上睡覺前吃奶的習慣。寶寶白天活動量很大,不喂奶還比較容易。最難斷掉的,恐怕就是臨睡前和半夜裡的喂奶了,可以先斷掉夜裡的奶,再斷臨睡前的奶。這時候 ,需要爸爸或家人的積極配合,寶寶睡覺時,可以改由爸爸或家人哄寶寶睡覺,媽媽避開一會兒。寶寶見不到媽媽,剛開始肯定要哭鬧一番,但是沒有了想頭,稍微哄一哄也就睡前了。斷奶剛開始會折騰幾天,直到寶寶一次比一次鬧的程度輕,直到有一天,寶寶睡覺前沒怎麼鬧就乖乖躺下睡了,半夜裡也不醒了,好了,恭喜你,斷奶初戰告捷。
(4)減少對媽媽的依賴,爸爸的作用不容忽視。斷奶前,要有意識地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增加爸爸照料寶寶的時間,給寶寶一個心理上的適應過程。剛斷奶的一段時間裡,寶寶會對媽媽比較粘,這個時候,爸爸可以多陪寶寶玩一玩。剛開始寶寶可能會不滿,後來就習以為常了。讓寶寶明白爸爸一樣會照顧他,而媽媽也一定會回來的。對爸爸的信任,會使寶寶減少對媽媽的依賴。
(5)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斷奶前後,媽媽因為心理上的內疚,容易對寶寶縱容,要抱就抱,要啥給啥,不管寶寶的要求是否合理。但要知道越縱容,寶寶的脾氣越大。在斷奶前後,媽媽適當多抱一抱寶寶,多給他一些愛撫是必要的,但是對於寶寶的無理要求,卻不要輕易遷就,不能因為斷奶而養成了寶寶的壞習慣。這時,需要爸爸的理智對媽媽的情感感起一點平衡作用,當寶寶大哭大鬧時,由爸爸出面來協調,寶寶比較容易聽從。
注意:斷奶期間寶寶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斷奶方式不當造成的,可不是寶寶的過錯。斷奶期間依然要讓寶寶學習用杯子喝水和飲果可以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