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怎樣教育青春期孩子?正文

怎樣教育青春期孩子?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因為孩子從小就覺得這是個忌諱的話題,當他長大後喜歡上異性時,本能地就不會告訴父母。

他強調,性教育必須從孩子開始,要讓孩子從小像認識自己的眼睛和鼻子一樣,認識自己的性器官,保護自己的性器官。但是,當孩子玩弄自己的性器官時,有些家長沒有及時講解,而是制止和訓斥,甚至打罵,這無疑會使孩子從小形成性是骯髒的代名詞這種觀念。

嚴家福說,父母是孩子的人生領路人,也同樣應做孩子的第一任性教育老師。當孩子的生理發育出現第二性征即男孩遺精、女孩來月經時,家長就應該把性當作一門科學來學習、討論。不要潛意識裡把性當作“髒”東西而羞於啟齒,更不能因為孩子產生性的問題而給孩子戴上思想復雜的帽子。

嚴家福談到一個可喜現象,調查發現,現在有70%的家長願意學校開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課,他們的觀點是“我們羞於講,可以讓學校承擔起這個任務”。

教師反對男女生同上性教育課

今年秋季開始,武漢市唯一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教材停發;武漢市性學會和市青少年維權中心開設的“少女課堂”也已停辦。

2002年9月,武漢市教科院編寫的青春期性健康教材《青春期常識》下發到初中生手中。第一冊講述“成長的身體”,主要介紹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第二冊講述“成長的心事”,重點講述青春期心理的變化;第三冊講述“成長的煩惱”,有針對性地解答青春期中的煩惱問題,如懷春的歲月、“紙條”的處理、網戀等。

可在當時,武漢市卻有一半的學校沒有開設該門課,原因多是校領導不想“觸雷”,也覺得沒有授課的必要。而在開設的學校中,也存在老師挑著講的現狀。據一名初中女生說,有關青春期生理變化等知識,老師都會講,如果涉及敏感話題,例如懷孕等,老師就會跳過去。還有老師極力反對男女生同堂上該門課程。

據《青春期常識》主編之一、武漢市教科院教研員胡學軍介紹,這本教材從1990年開始編寫,因為課改後,它作為地方教材要接受審訂,所以,從今年開始,武漢市停發該教材,也全面停止了該門課程的教授。

同樣,2002年,“少女課堂”開辦之初,課堂效果很好。伴隨主持老師親切的引導,女生們與專家坦然交流切身感受,“感激父母,悅納自己”和“我是女孩,我愛我身”的主題自然滲透其中。但是,因為師資缺乏、教育部門的不支持,該課堂在兩所學校各開設一次後,就遇“流產”。

目前,學校為學生所提供的性健康教育,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顯得陳舊、落後,達不到實際所需的效果。

性教育會令孩子偷嘗“禁果”?

過早為孩子提供性健康教育,向他們傳授關於性知識與避孕知識,會不會鼓勵他們過早嘗試性行為?這是目前家長和學校最擔心的問題。

市性學會的陳肖慧老師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通過全球有關性健康教育項目的回顧和總結得出:高質量的性教育項目能推遲首次性行為發生的年齡和保護有性活動的人免遭意外懷孕、性病的侵害。

青春期性教育破冰之道:學校成為教育主陣地

在一次學校的集體活動上,初二女生小菲(化名)暗戀比自己高一級的小雍(化名)。從此,小菲注重打扮,總希望小雍能注意到自己。她把這一秘密告訴了好朋友,一不小心傳到其他同學耳中。同學們議論紛紛,小菲壓力很大,無奈之下找到了省婦幼的“青春詞典”門診。

劉小林說,青春期的孩子除了有生理的困惑外,更多的是來自於心理的困惑,尤其是異性交往問題。他建議,對於青春期學生的性教育,主要陣地應該是在學校。老師應該通過生動事例教育學生學會男女之間的正確交往;教會他們正確處理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感問題。

劉小林還道出了一個觀點,男女學生應該共同活動,不僅滿足他們交往的正常需求,而且在群體交往中,成人也能對其正確引導,讓孩子們學會自尊自愛,學會自我保護。

專家們呼吁,學校的性健康教育應盡快從“邊緣”走向“中心”,最好設置專職的性教育老師,從心理、生理及社會多方面對孩子進行系統、健康的教育。

據悉,中國計劃生育協會與美國適宜衛生技術組織於2000年達成5年合作協議,在全國12個省會城市開展“促進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國際合作項目。其總目標是:改善促進10-24歲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狀況。武漢則把這一項目投放到武昌區來完成。

據悉,武昌區先後設立項目點360余個。其中,在22所學校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試點。在這些學校裡,“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並將其整合到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輔導課、體育課、班會等課程中。

社區也在行動

今年6月,武漢首個“青春期性教育基地”在江漢區天門墩中學掛牌。該基地采取專家授課、心理咨詢、電教教學、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松、健康的環境中正確了解性知識。明年,該區的13條街道都將選取一所中學作為性教育基地。

為何在這一方面有如此重拳?據區計生委的負責人介紹,全市多起假期發生的學生在家偷吃“禁果”事件,讓他們深深感受到性健康教育應該是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

據介紹,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青春期性健康知識,該區街道辦專門制作了性健康知識系列展板,宣傳青春期的概念、特征變化,以及婚前性行為的不良後果,如何避免意外妊娠,一旦受孕該如何補救等。針對青春期孩子年齡小、感性的特點,他們還將那些生理、生殖知識印在圓珠筆上,扇子上,以及一些動物屬相卡片上,這樣由淺入深,寓教於樂。
 
從孩子的叛逆心理看父母的教養弊端

來源:

關鍵字:叛逆逆反教養教育


如果孩子偶爾淘氣,不聽大人的話,父母往往不以為然;如果孩子經常不聽話,管不住,父母就會深感頭疼。“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唠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說什麼,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一律是先否定再說。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麼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姗姗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在家裡,姗姗總是鬧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麼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麼說“不”?

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誇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麼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願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並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麼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願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姗姗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姗姗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姗姗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願意聽,姗姗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裡老師經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聽了以後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飯後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媽媽左思右想一番,還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麼辦?”“碎片刺破手怎麼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後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復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夠不著水龍頭,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系,小姨再買新的。”小姨話剛說完,姗姗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接著,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麼?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這樣的心態對待自我意識萌發,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搖籃網摘編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參考資料:搖籃網摘編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問題:我的孩子好動、不聽話、好激動等,很難跟他交流,回來也不跟我們說什麼,問他就說我們煩。請教:青春期孩子該怎麼教育?




答復:

家長,您好!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生理和心理的不斷發育,已經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見解。如果父母仍然像以前那樣對待他們,那麼,十有八九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彼此間的疏離……

只要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給您一些建議,您可以嘗試一下。

一、用積極的方式交流
多聽取孩子的想法,不要妄加評判;在交流中要“就事論事”,盡量不要使用批判語氣;要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過早地告訴孩子答案;多對孩子說“我愛你”。

二、“謹慎”地與孩子交談
看看孩子究竟要什麼;學會傾聽;尋找機會鼓勵好的行為;鼓勵孩子嘗試新的選擇;正確對待發牢騷。

三、教會孩子生存的技巧
鼓勵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培養良好的社交技巧。

四、把孩子當大人
讓孩子學會自理;讓孩子做事,並承擔責任;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

五、不要用懲罰的辦法教育孩子
允許孩子改過;忽略孩子的錯誤,忽略之外再鼓勵;父母的模范作用和家庭的認同感非常重要。

六、特殊方面的指導
讓孩子遠離酒與毒品;不斷提高孩子對兩性的認識。

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聯盟;不要讓親友給孩子樹立壞榜樣。

以上講的每一步、每一個建議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使他們順利成長進入成年階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我們很多很多的時間:交談的時間、計劃的時間、自我反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和月嫂見面都問什麼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