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兒童吐和拉肚怎麼辦正文

兒童吐和拉肚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疳積等症。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脂肪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病毒性腸炎等病症。中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或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引起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狀。
按摩方法一按摩方法二生活調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骨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納呆、口臭、腹脹,便前常有哭鬧不安,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300次、揉板門200次。
②按揉雙側天樞、足三裡穴各1分鐘。
(2)熱瀉: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夾有粘液,伴發熱口渴,或渴不欲飲,肛門灼熱,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清大腸各200次,清小腸100次。
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200次。
③按揉天樞穴2分鐘。
(3)寒瀉:便稀色淡,帶有泡沫,無臭味或臭味較輕,腹痛腸鳴,常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200次,推三關100次。
②揉龜尾300次。
③按揉足三裡穴3分鐘。
(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時洩時止,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水樣,糞便中有食物殘渣或夾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華,神疲納呆,舌質淡,苔薄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推板門100次。
②捏脊5~10遍。
③按揉腎俞、足三裡各2分鐘。
top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平臥,用生姜汁為介質推脾經穴300次,揉板門穴200次,推大腸穴100次。
(2)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推三關穴,一直推到皮膚發紅為度。
(3)暴露腹部,用小魚際摩腹,從中脘穴至神厥穴周圍,直到皮膚發熱,術者手部發熱即止。
(4)患兒俯臥,用拇指推七節骨穴,從第4腰椎到長強穴,推到皮膚發紅。重揉龜尾穴10次。
(5)用拇指掐兩側足三裡穴2分鐘。
top
生活調理
(1)在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護理。喂養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勿使受涼,每次便後用溫水洗淨肛門,勤換尿布。
(2)本病按摩治療有效,但不排除其他療法,特別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時應用抗菌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脫水和中毒症狀時,更應及時靜脈輸液等治療。
 
不建議盲目治療,以免病情加重或延誤病情,建議到醫院查明原因,以便確診並對症治療。
 
腹瀉一開始會呈現輕度脫水的狀況,因此,護理的重點是先為寶寶補充身體丟失的水份。媽咪可以從以下的補液方法中任意挑選一種:
●自制糖鹽水。在500毫升的開水中加入葡萄糖或白糖10克,另外食鹽2~5克。按20~40毫升/千克體重的比例,在4小時內服完。剩下的隨時服用。
●鹽米湯。米湯500毫升加食鹽2克,讓寶寶當開水飲用。
●服用新配方的口服補液鹽(ors):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無水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秘笈二:不要亂用藥物,保證寶寶安全

目前,治療小兒腹瀉常用的藥物,國內外較推崇的有:
1、蒙脫石粉,即思密達,具加強、修復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並能固定、清除各種病毒、細菌及其毒素,適用於各種腹瀉。
2、微生態調節劑,如雙歧桿菌制劑,可調節腸道內環境的穩定,保護腸道內有益菌群,有利於腹瀉的治療。
3、丁桂兒臍貼(原名:寶寶一貼靈),純中藥治療小兒腹瀉外用貼劑,簡單方便有效,且無副作用。
此三種藥物,也可作為家庭小藥箱的常備藥物。


秘笈三:飲食調理幫助寶寶

寶寶一旦腹瀉,一些媽咪會控制飲食,生怕加重病情。其實恰恰相反,腹瀉寶寶更需要營養豐富的食物,以防腹瀉後營養不良。母乳喂養的寶寶可繼續母乳喂養,人工喂養的仍可給予平常的喂養方式,“該吃什麼就吃什麼”,什麼也不落下。需要媽媽注意的是,寶寶此時的腸胃功能尚處在恢復期,因此,進食應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的原則。

秘笈四:暖和的小肚肚很重要
除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秋季氣候漸漸轉涼,寶寶由於受病毒侵犯,其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將加重腹瀉。媽咪們可用熱水袋對寶寶腹部進行熱敷,也可幫寶寶揉肚子,以緩解其疼痛。
又稱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較為多見。多發生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後易損耗氣陰,重症者可出現危險的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疳積等症。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脂肪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病毒性腸炎等病症。中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或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引起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狀。

按摩方法一按摩方法二生活調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骨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納呆、口臭、腹脹,便前常有哭鬧不安,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300次、揉板門200次。
②按揉雙側天樞、足三裡穴各1分鐘。
(2)熱瀉: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夾有粘液,伴發熱口渴,或渴不欲飲,肛門灼熱,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清大腸各200次,清小腸100次。
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200次。
③按揉天樞穴2分鐘。
(3)寒瀉:便稀色淡,帶有泡沫,無臭味或臭味較輕,腹痛腸鳴,常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200次,推三關100次。
②揉龜尾300次。
③按揉足三裡穴3分鐘。
(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時洩時止,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水樣,糞便中有食物殘渣或夾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華,神疲納呆,舌質淡,苔薄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推板門100次。
②捏脊5~10遍。
③按揉腎俞、足三裡各2分鐘。
top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平臥,用生姜汁為介質推脾經穴300次,揉板門穴200次,推大腸穴100次。
(2)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推三關穴,一直推到皮膚發紅為度。
(3)暴露腹部,用小魚際摩腹,從中脘穴至神厥穴周圍,直到皮膚發熱,術者手部發熱即止。
(4)患兒俯臥,用拇指推七節骨穴,從第4腰椎到長強穴,推到皮膚發紅。重揉龜尾穴10次。
(5)用拇指掐兩側足三裡穴2分鐘。
top

生活調理

(1)在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護理。喂養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勿使受涼,每次便後用溫水洗淨肛門,勤換尿布。
(2)本病按摩治療有效,但不排除其他療法,特別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時應用抗菌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脫水和中毒症狀時,更應及時靜脈輸液等治療。


小兒腹瀉又稱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較為多見。多發生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後易損耗氣陰,重症者可出現危險的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疳積等症。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脂肪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病毒性腸炎等病症。中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或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引起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狀。

按摩方法一按摩方法二生活調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骨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納呆、口臭、腹脹,便前常有哭鬧不安,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300次、揉板門200次。
②按揉雙側天樞、足三裡穴各1分鐘。
(2)熱瀉: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夾有粘液,伴發熱口渴,或渴不欲飲,肛門灼熱,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清大腸各200次,清小腸100次。
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200次。
③按揉天樞穴2分鐘。
(3)寒瀉:便稀色淡,帶有泡沫,無臭味或臭味較輕,腹痛腸鳴,常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200次,推三關100次。
②揉龜尾300次。
③按揉足三裡穴3分鐘。
(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時洩時止,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水樣,糞便中有食物殘渣或夾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華,神疲納呆,舌質淡,苔薄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推板門100次。
②捏脊5~10遍。
③按揉腎俞、足三裡各2分鐘。
top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平臥,用生姜汁為介質推脾經穴300次,揉板門穴200次,推大腸穴100次。
(2)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推三關穴,一直推到皮膚發紅為度。
(3)暴露腹部,用小魚際摩腹,從中脘穴至神厥穴周圍,直到皮膚發熱,術者手部發熱即止。
(4)患兒俯臥,用拇指推七節骨穴,從第4腰椎到長強穴,推到皮膚發紅。重揉龜尾穴10次。
(5)用拇指掐兩側足三裡穴2分鐘。
top

生活調理

(1)在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護理。喂養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勿使受涼,每次便後用溫水洗淨肛門,勤換尿布。
(2)本病按摩治療有效,但不排除其他療法,特別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時應用抗菌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脫水和中毒症狀時,更應及時靜脈輸液等治療。1.解析寶寶腹瀉
如果寶寶排便次數增多、便便的顏色以及性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媽媽們就要加以注意了。根據臨床表現,寶寶的腹瀉可分為輕度腹瀉和重度腹瀉。
輕度腹瀉:
寶寶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爾有惡心、嘔吐。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輕度下降,體溫大多正常,偶有低熱,無明顯脫水症狀。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因為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或者著涼所導致的非細菌感染性的腹瀉。
便便解析:
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也不完善,人工喂養的寶寶添加輔食過快,改變了飲食的種類或者轉奶等突然的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也可能是氣候的變化或者護理不當引起的。
便便應對,教您6招:
1)喂養應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母親小三陽能不能喂奶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