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喝水。高熱時呼吸快,水份蒸發,可致機體脫水,因此需及時補充水份。多喝水也有利於降溫。
3.服藥退熱。目前市場上退熱藥很多,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備用一種退熱藥,掌握其劑量及可能出現的反應。千萬不要多種感冒藥同時服用,以免過量。孩子降溫過快、大量出汗會引起虛脫。
4.物理降溫。可做額部水敷、洗溫水澡及用30%-40%酒精或低度的酒擦浴。由於孩子處於高熱狀態,過冷的水或酒精擦在身上會引起不適及寒顫,不易為孩子接受,因此洗溫水澡的水溫比皮膚溫度低1-2度為宜,酒精可適當兌些溫開水再用。
5.密切觀察兒童的精神、面色。通常兒童對感冒發熱的耐受較好,盡管發熱到39-40度,面色仍是紅紅的,體溫高時才容易哭鬧、精神萎靡,體溫下降一些後則又能玩,又能吃。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不要過於著急,沒有必要一日數次往醫院跑。如發現兒童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有嘔吐、腹瀉等其它情況,則應立即去醫院診治,以防病情轉化,使感冒發展成肺炎,或延誤了感冒症狀掩蓋下的痢疾、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兒童,除要積極降溫外,還要同時用安定、魯米那等鎮靜藥,以防驚厥發生。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
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及頸部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我的原則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打退燒針,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若高燒38.5度以上,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於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
另外我想說的是不要迷信輸液。醫生說了,可以吃藥的不要打針,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關鍵是要用對藥,而不是用重藥。
注意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存在。 主要的症狀及原因有以下: 發燒的同時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續發燒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熱 在高溫場所發高燒的同時,筋疲力盡——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腫脹——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緒不穩——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過氣來、呼吸困難——肺炎 牙床發紅、唾液多——口腔炎 嘔吐、抽筋、前囟門凸起——腦膜炎 嘔吐、抽筋、意識不清——肺炎、急性腦病 尿的次數多、血尿——尿道感染 發燒的同時,抽風——熱性抽筋
我的孩子有一回發燒,也是的,退燒藥才吃下去,不一會就退下去了,過了幾個小時又燒起來,如此反復。送去醫院看了,驗了個血,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發燒,病毒性感染的一個特征就是反復發燒。醫生並沒有開退熱針,也沒吊瓶,只是開了3針抗病毒針,打了3天果然就沒再高起來過。
另外,不要長時間給孩子用同一種藥。醫保局有規定,急診用藥量不得超過3天,門診用藥量不得超過5天,如果在規定天數內病情仍未好轉,請重新到醫院診治,並另開處方。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