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4歲小孩經常作嘔有時還肚子痛怎麼辦正文

4歲小孩經常作嘔有時還肚子痛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還可以給寶寶喝些胡蘿卜汁。鮮胡蘿卜250克洗淨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後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

2)及時調整飲食
腹瀉寶寶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寶寶應繼續母乳喂養,若寶寶不是母乳喂養,可用其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淨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食物。

3)做好消毒衛生
護理感染性腹瀉的寶寶,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寶寶後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後,再做其它事情。

4)保護好寶寶的小屁屁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媽都要用溫水(盡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5)注意觀察記錄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寶寶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症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6)腹部保暖切莫忘
腹瀉的寶寶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寶寶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寶寶;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寶寶的腹部。
請注意觀察,寶寶有無食用某種食品後發生的特異性腹瀉,若有,請就醫以排除食源性、過敏性疾病。
 
“肚子痛”是孩子的常見病症,3~7歲的孩子,有哪些常見的腹痛疾病呢?
小兒腹痛是兒科常見病症,但是由於引起腹痛的原因較多,家長在送孩子就診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使用止痛藥,否則就會掩蓋發病時的症狀,影響醫生對病情的觀察,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如果孩子出現下面這些常見的腹痛症狀,家長應該及時做好相應的處理,並且盡快送孩子去醫院就診。

蛔蟲病
腹痛特點
當環境改變或孩子發燒、腹瀉、饑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最為嚴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腹痛能自行緩解甚至消失,孩子則顯得疲憊,等完全恢復後又可以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鐘,這種疼痛可能隔天發作,也可能每天發作數次。

腹痛原因
蛔蟲的幼蟲在小腸發育為成蟲後,對小腸有毒性作用和機械刺激作用,使人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當成蟲的數目多達數十條或數百條時,蟲體可以互相扭結成團,引起腸梗阻。且蛔蟲有鑽孔習性,常鑽入闌尾、膽道引起闌尾炎和膽道蛔蟲症,從而出現腹痛。

如何應對
近年來有許多對症的新藥,療效很高,且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蟲病的孩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這類藥物治療。

特別提醒
蛔蟲病在我國流行相當廣泛,農村高於城市,兒童多於成人,其感染率可達85%以上。所以應該以預防為主:蔬菜要洗淨煮熟,瓜果要洗淨去皮,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給孩子勤剪指甲也很重要,因為指甲下面的污垢中常含有許多蛔蟲卵。

急性闌尾炎
腹痛特點
開始時孩子感覺胃疼或肚臍周圍疼,數小時後才轉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小兒右下腹時會加劇孩子的哭鬧,孩子還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等症狀,然後出現發燒,體溫可升高達39℃左右。

腹痛一般不太劇烈,但孩子常常蜷曲著右腿臥床或彎著腰走路,如果孩子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疼痛的話,他的哭鬧也與平時不一樣,會蜷縮著身體,並且出冷汗。哭鬧如果超過3小時以上,家長應懷疑是否有患闌尾炎的可能。

伴隨症狀
小兒各年齡均可以得急性闌尾炎,而且比較常見。除了腹痛,還會伴有以下症狀:
1、惡心、嘔吐:大多數孩子伴有嘔吐,嘔吐物多為未消化的食物。
2、發燒:大多數患兒在腹痛出現後不久開始發燒,也有表現為哭鬧與發燒同時出現。
3、怕揉肚子:患兒怕家長或醫生用力按壓右下腹,該處腹壁肌肉發緊,孩子拒絕大人揉按腹部。也有些患兒症狀不典型,如有的患兒一開始就腹瀉,很像腸炎。

如何應對
小兒闌尾炎的發展較快,時間稍長有闌尾穿孔造成化膿性腹膜炎的可能會危及孩子的生命,所以,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以上症狀,應盡快送孩子去醫院。

特別提醒
由於急性闌尾炎常伴有發燒,所以腹痛不典型的患兒易被家長誤認為是感冒、腹瀉,應該引起注意,仔細觀察。

嵌頓疝
腹痛特點
孩子陣發性哭鬧、腹痛、腹脹和嘔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時腹股溝內側出現一腫脹物,或僅表現為一側陰囊增大。經醫生治療後,這種情況還可能反復發生。

腹痛原因
由於小兒哭泣、咳嗽、大笑、打噴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時)等原因引起腹壓增加,從而使腸子進入腹股溝或陰囊進而造成腹痛。小兒疝氣以臍疝和腹股溝疝為多見。臍疝發生嵌頓的機會很少,多數由於腹股溝疝發生嵌頓而造成腹痛。

如何應對
必須及時送孩子去醫院治療。

小兒胃腸生長痛
腹痛特點

有些孩子會莫名其妙地發生陣發性腹痛,多方檢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療腸痙攣和驅蟲的藥也無效。其實,這種腹痛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小兒胃腸生長痛”。

小兒胃腸生長痛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定時間內反復發作,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腹痛部位以腹周為主,其次是上腹部。時痛時止,反復發作,腹痛可輕可重,嚴重時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滾,肚子稍硬,間歇時整個腹部柔軟,可伴有嘔吐,吐後精神尚好。

疼痛無一定規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輕的僅為腹部不舒適感,重則為腸絞痛,孩子疼痛難忍,還可聽到“咕噜”的腸鳴音。但這種疼痛可很快緩解,緩解後孩子的精神狀態、飲食及活動即恢復正常。

腹痛原因
小兒胃腸生長痛是由於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引起的陣發性腹痛,為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其發生的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受涼、暴食、大量冷食、嬰兒喂乳過多等等。這種腹痛多見於3~12歲兒童。其機理是由於孩子生長發育快,機體的血液供給一時間相對不足,腸道在暫時缺血狀態下,出現痙攣性收縮引起疼痛。另外,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會導致腸壁神經興奮與抑制作用的不協調,引起腸管平滑肌強烈收縮也會出現疼痛,所以醫學上又稱之為“小兒腸痙攣”。

如何應對
對於小兒胃腸生長痛,一般不需治療。如果疼痛嚴重時可熱敷或按摩足三裡穴及腹部,對緩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不過,能引起小兒腹痛的原因很多,必須請醫生明確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後,方可確診為胃腸生長痛。

本病屬於單純的功能性變化,為非器質性病損,故預後較好,多數可自愈。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口服適量的顛茄酊,則能很快緩解疼痛。細菌性痢疾

腹痛特點
常起病急驟,先有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裡“咕噜”聲增多,但腹脹不明顯。病兒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

腹痛原因
本病以夏秋兩季多發,主要是不注意飲食衛生而引起細菌感染。

如何應對
送孩子去醫院治療,家長也可進行綜合護理,輔助患兒緩解疼痛。

護理要點:
1、患兒必須隔離,食具的消毒可在開水中煮沸15分鐘,給孩子玩的玩具可用易於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的。患兒的床單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曬6小時消毒。
2、為減少體力消耗和減少排便次數,應讓患兒臥床休息。孩子腹痛時可在他腹部放熱水袋,但須注意水溫不要太高,以防燙傷。
3、如果嬰幼兒大便又急又快,可讓孩子把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他坐廁解便,這樣可防止肛門直腸脫垂。每次大便後可用溫水洗淨孩子臀部,並用5%鞣酸軟膏塗於肛門周圍的皮膚上。如有脫肛時,可用紗布或軟手紙塗上凡士林,托住脫垂的肛門,一面輕輕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復位。
4、孩子如果嘔吐頻繁,可短期禁食,醫生可能給孩子靜脈補液。家長則可喂孩子少油膩的流質,如藕粉、豆漿等。待病情好轉,就可盡早進食。這時,可以喂孩子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質,如麥片粥、蒸蛋、煮面條等,牛奶易引起腹瀉脹氣,所以暫時不要喂給孩子喝。
多給孩子補充水分,在恢復後期,應設法引起患兒的食欲,也可以在孩子進食前半小時先讓他服用消化酶類藥物如胃白酶等,並在飲食中增加營養和蛋白質,開始可少食多餐,逐漸增加,以防止消化不良。
5、慢性菌痢的患兒,常有營養不良,故家長更應該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除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油膩的食物外,為使患兒能在短期內改善營養狀況,應結合患兒平時的飲食習慣,注意改進食物的色、香、味和多樣化,以引起他的食欲。

過敏性紫癜
腹痛特點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狀。首先表現為皮膚紫癜,面積大小不等,表面紫紅色,多分布於四肢和臀部,以踝、膝關節處明顯。在此基礎上出現腹部陣發性劇烈絞痛,以臍周或下腹部明顯,有壓痛,但肚子軟。可伴有腹瀉及輕重不等的便血,大便為黑色或紅色。它是由於腸管內壁出血、水腫造成的。有的小兒還伴有關節腫痛,甚至血尿等情況。

如何應對
送孩子去醫院治療,本病多以中醫中藥進行對症治療,可以達到祛邪固本的作用。嚴重的患兒還需激素治療,但本病一般預後良好,輕症一周、重症4~8周便可痊愈。患兒應臥床休息,限制進食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

慢性胃炎
腹痛特點
小兒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常為反復陣發性腹痛,多無規律,以臍上及臍周痛為主,常同時伴有上腹部壓痛、厭食、消瘦、嘔吐、泛酸等典型表現。多數病兒有飲食不潔、饑飽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如何應對
小兒慢性胃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對小兒慢性胃炎應以飲食治療加藥物治療的綜合治療為主。除了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藥物治療,家長還可以從調整孩子日常的飲食入手。飲食治療的原則是維持患兒的營養攝入,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預防營養失調。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生活習慣安排易於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孩子進食刺激性食物、飲料等。

特別提醒
本病最易誤診為胃腸痙攣和蛔蟲病,需要家長注意。
對有不良飲食習慣、反復發作上腹痛或臍周痛的患兒,應及早做纖維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纖維胃鏡對小兒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診斷陽性率遠較胃腸鋇餐檢查為高,以往認為慢性胃炎小兒不多見,但由於現在的孩子容易多吃“垃圾食品”,父母又不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發病率日漸升高。本病是小兒反復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習慣性腹痛
腹痛特點
當排除各種可能性的急性疾病和蛔蟲病外,找不到病因的各種反復性腹痛都可能是習慣性腹痛。
多半在4歲左右開始。常在早餐或飯後痛,問孩子哪個部位痛,常指肚臍部,沒有發燒或腹瀉。疼痛並不很厲害,過10~20分鐘就好了,好像什麼事也沒有了。可是第二天孩子又會同樣地叫嚷肚子痛,到醫院檢查,找不到實質性的病變,檢查大便也找不到蟲卵。

腹痛原因
這種病雖然還沒有列入一般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關於3歲寶寶出虛汗引起的感冒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