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中,但在幼兒中是確實存在的,國外學者的研究還顯示,類似這樣的腹痛不但存在,而且還相當多。推測是因孩子的內髒過於敏感,把胃腸的蠕動誤當作腹痛,也可能是由於便秘,因為有很多小孩在大便後,腹痛便消失了。
如何應對 目前,對於習慣性腹痛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平時,主要是盡量防止孩子便秘,讓孩子多吃些水果、酸牛奶等食物。 疼痛發作時,用拇指壓迫他的“足三裡”穴,可以很快止痛,注意不要用指甲壓,以免傷害皮膚。(確定“足三裡”的部位可以讓小孩坐在椅子上,屈曲膝關節用右手拇指壓在右膝關節上面,中指壓在膝關節外側的部位即是“足三裡”穴。這個穴位的上下范圍較大,“模糊”一點也可。)特別提醒:有的剛上幼兒園的小孩,每當讓他上幼兒園時就喊肚子痛,好像是在裝病似的。這時,家長不應武斷地說孩子裝病而斥責他,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也不宜顯出過分焦慮。可以告訴孩子:“等腹痛好了再去”。這可能是由於心理原因造成的一種習慣性腹痛。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腹痛特點 往往先有發熱、後有腹痛。腹絞痛的部位可能是彌漫的,或因發炎的淋巴結位置而有不同,但以右下腹最多見。腹痛部位易變,腹痛強度也易變。 腹痛原因 細菌通過胃腸道破裂的腸黏膜進入乳糜管,使腸系膜淋巴結炎性增大;由於炎性滲出液刺激,出現發熱、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臨床症狀。
如何應對 盡快送孩子去醫院就診。
特別提醒 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絕大多數發生在3~10歲,男孩占57%,發病的高峰為7歲以下的兒童。該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並發,或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
腹型荨麻疹 腹痛特點 往往與孩子進食魚、蝦、蛋類等具有過敏原的食物有關,常在皮膚發生風疹瘙癢的同時出現臍周痛,同時伴有嘔吐、腹瀉。
腹痛原因 大多發生於過敏體質的孩子中。 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有過敏體質,應盡量避免進食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出現腹痛則應遵醫囑口服抗過敏藥物,腹痛就可緩解。 你好!孩子吃飯作嘔很可能是對被強迫吃飯的一種反抗.
如果孩子只是在吃飯的時候才出現干嘔的現象,考慮與孩子的進食習慣不良有關.兩歲大的孩子完全可以試自己進食了,不必追在屁股後面去喂.如果強迫孩子進食,孩子就會出現干嘔的現象.而孩子的不良進食習慣往往是家長過於溺愛造成的. 建議及早令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比如定時、定量.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這頓不吃好,過了時間就沒得吃,直至下一頓才能吃,這期間除了可以喝水外,0食是絕對不能吃的,無論孩子說自己有多餓,以此強迫她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其實孩子偶爾餓一兩頓是不要緊的,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家裡老人的支持,以避免這頭進行教育那頭卻進行放縱,這樣就毫無效果了.另外,在孩子進食的時候是絕對不能玩玩具的,以防注意力分散. 對於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我是主張在必要時采用一些“法西斯”手段的 兒童腹痛嘔吐是經常見到的情況。引起兒童腹痛嘔吐的常見病有多種,它們起病急、進展快。因為嬰幼兒不會用言語准確表達,所以給疾病的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又因某些疾病一旦發病即應進行手術;而有些病在早期可以保守治療,晚期則需手術切除部分器官才能治愈;還有些腹痛是通過藥物治療即可好轉。故而不能隨便給孩子吃止痛藥,這樣會掩蓋病情。應學會通過小兒的各種異常表現,來估計引起腹痛的可能原因,及時做相應處理,減少孩子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損失。
bbwcu1nqf7ekx6phwg5pqrn5jueps32y 兒童腹痛嘔吐常見原因及其特點有如下幾種:
kk97wephmrpsecbh8y750du140x4f1ys 1.蛔蟲症。此病患兒多有進食不講衛生的習慣,飯前便後不洗手,生吃水果沖洗不夠甚至不洗,表現為平時雖吃飯正常但仍很消瘦。當環境改變或小兒發燒、腹瀉、饑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為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能自行緩解,腹痛消失,小兒顯得疲憊。完全恢復後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鐘,這種疼痛可能不是每天發作,也可每天發作數次。給適當的驅蟲藥物如驅蟲淨,按2.5-3毫克/千克體重給藥,最大最不超過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頓服;或腸早清,按說明服藥。當出現便秘或不排便、腹脹、腹部摸到條索狀包塊時,可能發生了蛔蟲性腸梗阻,則應到醫院進行輸液及灌腸等驅蟲治療。
ey7kmejna49uqh5mpxntam0b0msarbda 2.急性闌尾炎。小兒各年齡均可以得此病,而且比較常見。起病較急,腹痛以右下腹為重,用手按小兒右下腹時會加劇孩子的哭鬧,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然後出現發燒,體溫可升高達39℃左右。此時需到醫院進行治療,因小兒闌尾炎的發展較快,時間稍長有闌尾穿孔造成化膿性腹膜炎的可能,而危及小兒生命。
vy89rmjj4wg01tcbn5s2p2s5pfx2udrs 3.腸套疊。腸套疊多發生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其病變所在為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鄰近的一部分腸腔內,所以腹痛時可以在腹部觸到一固定性包塊,壓痛明顯,腹痛發作後不久就會嘔吐,尤以在發病後2-12小時出現暗紅色果醬樣大便為特征,有時呈深紅色血水樣大便。如能早期發現,到醫院進行充氣復位,則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腸管受壓時間過久缺血、發生壞死而必須采取的手術治療。 看看是不是肚子脹,現在是冬天,可能是有“風”進肚子裡吧(我也解釋不清這是什麼意思,老一輩人說的話,大概是指腹部受涼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吧),我小時候遇到這種情況爸媽一般就開點祛寒的沖劑像板藍根之類的再加上蛇膽川貝末,有時還滴上一兩滴二天油(二天油是外用藥,但少量口服也可以)。其實只要是能暖胃的藥應該就行。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