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與16 7歲的孩子溝通正文

如何與16 7歲的孩子溝通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很難溝通,該怎麼辦?
 
他現在正處於最重要的成長期——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存在狹隘、自私、惟獨尊、好占上風的心理。而他父母暴力、壓制的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長了他的心理缺陷,若加上不良社會環境的熏染(尤其是網吧這個復雜的環境)。長此下去很容易促使他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他現在的問題很嚴重,如果不及時懸崖勒馬,影響他的或許就是以後的漫漫人生路該何去何從!人渣或人才或許就在這時分道揚镳!
一、改變他的前提是先改變他的家庭,他的父母。為人父母,再忙再累也別忘了‘蹲’下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初中階段的學生處於“多事之秋”的叛逆期,然而很多家長是在孩子出了問題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正是父母缺乏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能“對症下藥”,沒有使教育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以哥哥的父母的這種素質肯定無法充分了解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思想和習慣等問題,所以最好多去參加學校家長會,和老師多溝通,多了解孩子情況。現在社會上還有家長培訓學校,除了有針對性的講課之外還會安排讓參加培訓的家長進行一次交流分享,把他們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問題都講出來,家長通過共享經驗相互學習、借鑒、總結,從而不斷提高他們教育子女的能力。
幫助他的主要途徑還是重在親情教育,初中的孩子必須有一個“港灣”,“港灣”可以是父母、家庭成員,老師,總之他身邊必須至少要有一個成熟、溫柔、善解人意的長者長期地去引導、幫助他,而且這個“港灣”不能是同年齡的學生。其實哥哥的問題源自於他有了問題往往都是無法跟父母溝通,回到家後跟父母沒話講,缺少親情的交流,然後走了極端。假如不能做到這一點,他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人可以是奶奶、外婆,老師,姐姐,或者是哥哥……,這個人一定要能溫暖他,告訴他那些成長的正確途徑。
(注意一點:學生的叛逆期可能剛好面臨家長的更年期,由於身理成長上的原因,雙方的脾氣都會非常暴躁,當更年期遭遇青春期,重要的是彼此理解,互相體諒,硬碰硬的簡單做法肯定不會取得好效果。媽媽應該學會因勢利導,緩解自己的焦慮心態,用愛來化解這些沖突和對抗,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段人生中重要的轉折時期,才能恢復以往親密的母子關系。關鍵時刻,父親應幫忙充當母子之間的緩沖地帶,至少不能讓母親和兒子之間打“持久戰”。)


二、給哥哥的建議。
 爸爸媽媽為什麼吵架?為什麼老是用暴力解決問題?
 這樣的苦惱非常理解,孩子都喜歡和睦的家庭。他們希望父母之間互相謙讓,就是誰做錯了事也不相互責怪;他們希望自己在場,父母絕不爭吵,更不要彼此譏諷、挖苦和輕蔑。孩子,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心情呢?猜一定是的。那麼,這樣去做吧!把自己的希望和苦惱都講給父母聽。一定懂得怎樣講話最能打動父母的心;也一定知道,勸慰父母的話要分別和他們講。

 留意父母經常吵架的原因。假如,媽媽常埋怨爸爸不講衛生,或許嫌他多少有點兒懶,能不能提醒爸爸呢?假如,是爸爸責怪媽媽為一點點小事就唠叨個沒完,能不能悄悄制止媽媽呢?家裡沒鹽了,不等媽媽說話,快跑幾步買回來;屋裡又亂了,爸爸偏偏不想動,就勤快點很快整理好了••••••假如是這樣,父母的爭吵就會少得多了。知道嗎?懂事的孩子,聰明的孩子,恰恰能在父母之間起到“潤滑油”的作用。正是因為有了,家庭這部“機器”才能運轉正常。相信,會努力的。

 也許,真的做到了這些,父母的“征戰”依然不休。想,如果是這樣,他們之間的矛盾就不可能因而化解了。再遇他們爭吵,不如立即回避。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感情世界,他們的是是非非,還遠不能明白,最好的辦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出去散散心,透透氣,或者找上個對心思的同學談談心。跳跳跑跑,說說笑笑,盡可能忘卻心中的煩惱。說不定,當猶猶豫豫回到家的時候,家裡己經安安靜靜,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當然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孩子,萬一的父母的爭吵不斷“升級”,萬一會發生不願接受的後果,要記住:是個堅強的孩子,要學會正視現實,接受現實,並且要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思想家羅素說他在小時候是不快樂的,郁郁寡歡的,以至於覺得自己長不到20歲就會抑郁而死。後來,在掌握了探索知識的能力後,他發現自己竟然快樂起來。他每天早上一睜眼面對的就是無限的宇宙,宇宙需要他去發現。在對真理的探索中,他無暇顧及個人的情緒波動。他認為專注於某項事物的人容易快樂,好奇的人容易快樂,科學家容易快樂,勇敢的人容易快樂。

一個過於沉溺於內心感受的人容易不快樂,像拜倫,他一生無法從抑郁中走出。但是天性悲觀的人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去改變,宇宙是最大的朋友,接近它,探索它,欣賞它。

盡管現代教育的弊病在於抹殺了知識的魅力,過於注重對知識的掌握,而非獲得知識的能力。生產出了一大批厭學者,也許天才就在其中。厭學的孩子一定不快樂。

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如何得到快樂?這個問題真的很大。能給胡西蒙的建議是:1.忘掉中考和中考以後的事,現在就拿起課本,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看。2.在班裡找一個友善的活潑的孩子,接近他。
 
 讀了這些,一定知道該怎麼辦做了。可能的話,請的父母也讀讀,或許他們從中能悟出點兒什麼!
 
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同學,都是在初中時代就確立自己的優勢,打下很好的數理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中就會越來越突出,直至考入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的。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為孩子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還總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時間,就有一位孩子的媽媽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訴說,後來竟忍不住落淚。這位家長大學畢業,擁有一個很好的工作,可為了孩子中考,她辭去工作,專門陪著孩子,輔導孩子功課,陪孩子上補習班,可以說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績卻總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總是放不到學習上來。這裡就存在一個與孩子溝通,怎樣幫助孩子的問題。
那麼,怎樣與孩子溝通才能起到引導,幫助孩子,促進他學習的目的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初中階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1、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對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聽到你披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有面子,今後怎麼還能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來,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裡。

另一方面,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勢必要好好努力,通過學習成績說話。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好好引導,將孩子對自尊心的維護轉化為上進心,自信心。

2、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後,很多孩子不再願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這時候,父母要自願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的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北京青年報上就曾有過一則報道,一個13歲的天才兒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學,可是他無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無法與其它的同學相處。入學不久就被退學了。原來,他過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媽媽打理,就連學習也是媽媽跟著一起學,學完後再教給他的。

3、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歲—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事實上,我們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中學的實驗班,經過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高中的實驗班,以致將來考入名牌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接受最優秀老師的指導,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競爭環境。
綜合上面的特點,我們給家長們提供以下這些建議,以供參考:

1、在上初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並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剛步入初一,經歷了辛苦的小升初,都會出現松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2、對孩子的教育盡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3、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個孩子特別喜歡在做作業的時候看電視,他的爸爸媽媽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學習時,不僅不讓孩子看,自己也不看電視,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別好。

4、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

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6、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願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

9、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後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商。
 
孩子內向的就要多和他玩
 
你好!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你們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請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回家?他一定有他不願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你們自身找找原因,行嗎,這與你們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父母依然采用過於嚴厲,簡單說教的方式,那麼,等於在激發孩子的逆反意識,把孩子逼向你們期望的反面,導致過激行為的產生。我認為現在要采取的方法是:



1、你們的情緒要平靜下來,拋掉以前的打罵,生氣,批評,嚴格,說教的教育方式。一切重新來過。先給孩子一個安全基地(家本就是安全港灣),給孩子一個新的父母面孔。



2、見到了孩子,從關心他開始,溫和地,和藹地,平靜地對待孩子。不要再象審訊一樣再三盤問,抓住問題不放。當作什麼也沒發生,

[1] [2] 下一页

這樣算被騙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