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家寶寶17個月了上面的牙床總是紅腫還不愛長牙不知道為什麼正文

我家寶寶17個月了上面的牙床總是紅腫還不愛長牙不知道為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家寶寶17個月了上面的牙床總是紅腫還不愛長牙不知道為什麼
 
寶寶長乳牙容易出現的情況及解決辦法正常情況下營養好、身高和體重高的寶寶,比營養差、身高和體重低的寶寶牙齒萌出早;寒冷地區的寶寶比溫熱地區的寶寶牙齒萌出遲。寶寶出牙的順序,通常是最先長出下切牙(下門牙),然後長出上切牙,多數寶寶1歲時已長出4上4下共8顆乳牙。接著再長出第一乳磨牙,該牙長出的位置離切牙稍遠,為即將長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空隙。略有停頓後4顆尖牙在這空隙脫穎而出,1歲半時長出14~16顆乳牙,最後長出的4顆是第二乳磨牙,其位置緊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後,一般在兩歲到兩歲半時,20顆乳牙全部長出。如果寶寶1周歲後仍遲遲不長1顆乳牙,則應到醫院去檢查並找出原因,以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響。長乳牙,標志著寶寶的又一個生長期的到來,是寶寶咀嚼食物的開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寶寶出乳牙容易發生以下情況:流口水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爸爸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龈時有牙尖樣硬物感。輕微的咳嗽出牙過程會分泌出較多的唾液,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就不必擔心。啃咬寶寶出牙最大的特點,就是啃咬東西。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麼東西,就拿來放到嘴裡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而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易怒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和煩躁。拒絕進食長牙的寶寶在喂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因為很想把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而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於是就拒絕進食。不眠寶寶不只是在白天長牙,晚上也一樣在長。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夜裡睡不踏實甚至煩躁。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牙床出血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並加速內出血吸收消失。拉耳朵、摩擦臉頰出牙的寶寶,常常拉自己的耳朵,這是因為,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颚部,尤其是長臼齒時,所以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寶寶耳朵受到感染時,也會有用力拉耳朵的現象。寶寶出現上述情況時,爸爸媽媽要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可采取以下解決辦法:給東西讓寶寶咬嚼咬嚼可以減低牙床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把涼一點的香蕉、胡蘿卜,蘋果,還有消過毒的、凹凸不平的橡皮牙環或橡皮玩具等,讓寶寶咬個夠。但不管讓寶寶咬什麼,都必須是在寶寶坐立的情況下,並有大人在旁看護才行,以免發生危險。按摩當寶寶煩躁不安而啃咬東西時,爸爸媽媽不妨將自己的手指洗干淨,幫寶寶按摩一下牙床,剛開始因為摩擦疼痛,寶寶可能會稍加排斥,不過當寶寶發現,這樣做疼痛減輕了後,很快就會安靜下來,並願意讓爸爸媽媽用手指幫他們按摩牙床。在寶寶牙齒萌出期間,爸爸媽媽有時還會發現,寶寶牙龈部位出現萌出性血腫(牙齒長出部位充血腫大),這時,絕不可輕易挑破,若已經發生潰爛,及時請口腔科醫生診治,防止繼發感染。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寶寶沒有特別的不適,上述的現象,在牙齒萌出後就會好轉或消失。寶寶出牙期間的口腔衛生寶寶出牙期間,口腔內極易感染病菌,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使寶寶順利度過長牙期。寶寶從開始長第一顆乳牙到乳牙全部出齊,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基本上是隔幾個月就長出幾顆牙,為保持寶寶在牙齒萌出期間口腔衛生,媽媽應在每次哺乳或喂寶寶食物後,用紗布纏在手指上幫助寶寶擦洗牙龈和剛剛露出的小牙。牙齒萌出後,也可繼續用這種方法對萌出的乳牙從唇面(牙齒的外側)到舌面(牙齒的裡面)輕輕擦洗揉搓、對牙龈輕輕按摩。同時,應注意每次進食後都要給寶寶喂點溫開水,以起到沖洗口腔的作用
 
有可能是缺乏什麼元素或上火引起的,一定去醫院查清原因後對症治療
 
發燒肯定不正常呀
紅腫是哪個紅腫沒說明白~~~

吃退燒藥(百服咛)

紅腫肯定牙龈發炎啦~~是不是孩子上火呀

多給孩子吃些蔬菜水果呀~喝白開水。。。

不要給孩子吃上火的東西。。。
 
寶寶長牙答問錄

文/田李靜(口腔科主治醫師)

q:妊娠母親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影響孩子牙齒的健康?

a:牙齒的發育主要分為牙胚形成、鈣化和萌出三個階段。當母親懷孕6周左右,胎兒的口腔中20個乳牙牙胚開始形成。在胎兒5-10個月,恆牙的牙胚開始形成。牙齒的生長發育大致可分為牙胚形成、開始鈣化、牙冠形成和牙根形成等階段。在胚胎期,全部乳牙的牙胚均已形成並鈣化,恆牙的切牙、尖牙和第一恆磨牙牙胚都已形成。也就是說,當孩子出生時,體內已經有20個乳牙牙胚和16個恆牙牙胚。因此,母親妊娠期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孩子牙齒的健康。

q:寶寶的乳牙何時冒出來?

a:一般嬰兒從6、7個月開始長乳牙,通常下門牙會最先長出,從第1對乳牙萌出之後,大約每塊長4個月左右,萌出1對牙齒,到2歲半就可以長齊20個乳牙。但也有少數較早或較晚長牙的例子,這與孩子本身身體發育有關,父母不必過於擔心。

q:寶寶的乳牙為什麼那麼稀?

a:通常乳牙的尺寸會比較小,而且乳牙中間會有縫隙,主要是讓底下的恆牙可以從牙齒間隙長出來,如果乳牙長得太密集,可能會在換牙時產生空間不足的問題,所以,寶寶的乳牙稀一些,家長不必著急。

q:寶寶長牙會痛嗎?

a: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出牙時沒有什麼痛苦,也無特殊症狀。人們常會見到這時的嬰兒流口水多,喜歡咬硬東西,有的孩子咬手或咬奶頭等現象。這都不要緊,可以給孩子饅頭干、面包干等食物啃咬,這樣可以給牙龈適當的刺激,利於牙齒的萌出。極個別的孩子在乳牙要穿過牙龈時,牙龈會變得腫痛,或者有煩躁、睡眠不安或體溫稍升高的現象,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體溫過高就可能是有其他疾病,應去看醫生。

q:新長出的牙齒有缺損是怎麼回事?

a:有些孩子新長出的牙齒有缺損,有的孩子乳牙長出沒多久就一塊塊掉,也有孩子恆牙長出就缺損,一般多見於門牙切端或磨牙的牙尖部位。如果是多個、對稱的牙齒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牙齒在發育期間,也就是說在妊娠2月左右至出生後2歲以內母親及嬰兒患病所致。如,缺鈣、發燒、佝偻病或重度營養不良等。如果是個別牙齒,一般是恆牙出現牙釉質缺損,往往是由於乳牙根尖反復感染所致。

q:乳牙外傷怎麼辦?

a:乳牙外傷多發生於1~2歲兒童,約占乳牙外傷的1/2。主要由於是1~2歲兒童開始學習走路,運動能力、反應等都處於發育階段,容易摔倒或撞在物體上造成牙外傷。2~4歲兒童乳牙外傷有增加趨勢。乳牙受外傷後,處理的特殊性在於盡量保留受損的乳牙,以保存正常的乳牙列。這對恆牙萌出,颌面發育及成長都很重要。

q:“奶嘴型”嘴巴好治嗎?

a:如果孩子每天吸奶嘴的時間太久、連睡覺時也一直吸著,對未來牙齒的生長會有影響,容易出現"奶嘴型"的嘴巴形狀(前牙有些暴牙),如果能早點戒掉奶嘴,兩歲後又可以看到較正常的嘴型。因為孩童的骨骼可塑性大,骨骼成長可以回復原來的形狀。但奶嘴最好在四歲前戒掉,不然,未來換牙時會受到影響。

q:乳牙壞了補不補?

a:乳牙有了齲洞,應積極到醫院治療,而且越早越好。否則,牙洞就會由小變大,由淺變深,繼而侵犯牙髓(牙神經),使孩子牙痛不能吃東西,直接影響孩子的全身發育。有時孩子的牙齒壞得不能治療,如只剩牙根,還反復紅腫發炎,這樣只能把壞牙拔除。由於乳牙過早缺失,其相應的恆牙就缺少必要的刺激,直接影響恆牙的正常發育。再者,乳牙過早缺失,鄰牙就會向缺失牙的空隙處移位,使空隙變小,也可影響恆牙萌出。另外,孩子的牙有洞,就會不用該側的牙吃東西,而只使用對側的牙咀嚼食物,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孩子的颌骨發育,甚至影響孩子的面部美觀。

q:乳牙清潔好頭疼。

a:乳牙萌出的初期,一般只能由父母親幫助作口腔清潔工作。具體方法是在父母親的拇指和食指上纏上消毒紗布,在牙齒的唇舌面輕輕地擦洗,逐個清潔。待幼兒前面的牙齒完全萌出後,可將小兒仰放在腿上,左手掀開上唇,露出前牙,右手置牙刷於牙面,做小旋轉刷洗動作。當兒童1歲半以後,乳尖牙已經萌出,幼兒一般已理解上、下、左、右的意思,手指運動也靈活一些,此時,可指導幼兒像"握手"那樣手持牙刷練習刷牙。到小孩3歲時,乳牙已完全萌出,孩子具有了思維和模仿能力,對成人刷牙的動作開始感興趣,這時,家長要耐心輔導孩子掌握簡易的刷牙方法,具體方法是,從最後乳磨牙開始,沿牙龈緣逐個向前移動,進行各個面的仔細刷洗。
q:乳牙、恆牙怎樣分?

a:孩子開始換牙後,口腔中既有乳牙,又有恆牙。應當如何識別乳牙和恆牙呢?

(1)牙體形態從牙冠高度看,乳牙比恆牙短。從近遠中徑的寬度看,乳牙稍寬於恆牙,其中乳磨牙牙冠的近頸部膨大明顯,牙頸處收縮顯著,恆磨牙頸部則收縮不明顯。

(2)牙體大小乳牙同各恆牙相比,可很清楚地看到乳牙體積小,恆牙體積大。

(3)色澤乳牙顏色較白,恆牙顏色較黃且更具有光澤。

(4)磨耗度由於乳牙萌出早且硬度較小,容易磨耗。乳切牙的切緣結節在建立咬合後不久即被磨去,切緣為平齊狀,而恆牙因萌出不久,切線上可見明顯的切緣結節,呈鋸齒狀。

(5)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確定某一顆牙是乳牙或恆牙,還可以參考牙齒萌出的年齡、排列的次序和所處的位置。

當恆牙已萌出,乳牙尚未脫落,例如下颌乳切牙未脫,恆切牙於舌側萌出,出現“雙排牙”時,則需根據上述牙齒形態、大小、色澤等進行區別。排在前面牙列位置上的是乳牙,出現在後面或舌側位置上的是恆牙,此時切勿搞錯。滯留的乳牙應拔除。

q:什麼食物營養牙?

a:牙醫師並不特別強調補充任何營養物質,在歐美許多國家僅僅是強調在飲水中加氟,因為氟有防止蛀牙的功效。如果孩子的蛀牙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氟片。但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過量,引起氟中毒。
如果孩子有均衡的飲食,每天喝2~3杯牛奶,就能攝取足夠的鈣、磷,供牙齒發育所需。另外,最好減少糖類食物的攝取,每次孩子吃完甜食,最好馬上刷牙,盡量縮短糖類停留在口腔的時間。
另外,在孩子稍大一些,可以給他多吃一些芹菜等高纖維的蔬菜,有利於他的口腔清潔。

q:孩子何時開始看牙醫?

a:其實在孩子的20顆乳牙慢慢萌出的期間,就可以帶他去看牙醫,因為越早接受檢查,就越能早發現問題,預防更嚴重的狀況發生,千萬不要等到孩子牙痛才開始看醫生,這樣會使他對牙科有一個不好的印象,心理上把“痛”跟牙科醫師聯想在一起。

q:牙齒發育異常有哪些表現?

a:(1)牙齒數目不足牙齒數目不足我們稱之為“先天缺失”,這在乳牙或恆牙中都有可能出現。如果缺牙數目少對咀嚼功能和美觀影響不大可以不處理,這種情況一般多見於下前牙或第8顆牙。

如果牙齒缺失較多,還出現皮膚、毛發方面的不正常,多是由於外胚葉發育不足所致。像這種情況就應做義齒修復,以恢復咀嚼功能並促進颌骨和肌肉的發育。一般患兒在4歲左右即可做功能性修復。

(2)牙齒數目過多牙齒數目過多也就是多生牙,這種情況在乳牙中少見,在恆牙中尤其是上颌前牙十分多見,其發生率在1%~3%之間,而其中90%發生在上前牙區。多生牙形態變化很大,

[1] [2] 下一页

4個多月的寶寶感冒了,鼻子不通該怎麼辦!急急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