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兒童低熱後出汗正文

兒童低熱後出汗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兒子5周歲,最近高熱住院一次,無其他症狀。三天後才退,中性粒子偏高,白細胞偏低。診斷為病毒及細菌感染,出院時白細胞3600,接近正常。出院十天後又發燒一次,到38.4度。呼吸緊促。用退熱消炎藥後2小時後穩定。按感冒連續服藥一周(三九感冒靈,新達羅頭孢克洛,板藍根)未斷,最近連續4天,下午5點左右低熱37.1,持續2小時後,微汗,降到36.5以下。期間無其他症狀,精神正常。各項檢查正常。如何是好?求高人指點。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偻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欲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心髒病、糖尿病(低血糖時)、結核病或睡眠時呼吸不順暢,因身體內在的壓力(病變)促使交感神經始終處在緊張狀態,也會出現“夜睡盜汗”或是“手腳出冷汗”的現象,此則為長期的症狀,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帶寶寶到兒科診所或醫院檢查,聽聽心跳聲有否異常、摸摸肚子有無腫塊(瘤)、上呼吸道是否通暢或有無過敏體質等,以除卻心中的疑慮。


臨床觀察所見,盜汗患兒以內熱多見,一是脾胃積熱,一是陰虛內熱,熱逼津液外出,於是盜汗不停,熱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盜汗,必清其熱。


脾胃積熱的患兒,可見飲食旺盛或減退,精神好,大便秘結,常數天一行,雖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療原則須清熱通便,使熱下出。


最多的要數陰虛內熱類型,由於長期盜汗,使津液耗損過多,出現一種陰虛現象,這種患兒表現為唇舌紅干,手足心熱,口干,大便數天一行,糞干且呈粒狀。治療宜清熱養陰使熱內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盜汗患兒經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屬體虛的極少,大多因出汗而在夢中將被子蹬掉,受寒所致,這與體虛感冒應當有所區別.盜汗患兒中也有個別人不屬於內熱所積,表現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時稍運動也易出汗,對這樣的患兒,治療時不宜盲目用補品補劑,可以調和脾胃。


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後,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於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欲,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采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


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微量元素,發現異常及時治療。祝寶寶健康快樂!
 
兒童的扁桃體摘除時須慎重

扁桃體是位於咽喉背側的兩個腺體,孩子剛出生時腺體很小,以後逐漸增大。孩子六七歲時,它的體積增到最大,這時也最容易受到來自鼻、咽喉和肺部感染的危害。過了這段年齡,扁桃體又會變小。十四、五歲以後,兒童發育到青春期,隨著免疫系統的逐漸完善,扁桃體自行萎縮。

過去,醫學界認為扁桃體是一個多余無用的組織,有害無益,醫生常常主張將其摘除,以清除誘發疾病感染的病灶。但近年來已弄清楚,扁桃體也是一個免疫器官,是身體中的巡邏衛士——淋巴細胞的集結地,它能產生吞噬細胞,具有防御和抵抗外界病菌侵入機體的免疫功能,這種功能在兒童時期尤為明顯。

但是,有的兒童的扁桃體卻經常發炎。因為當有細菌、病毒侵入咽喉部時,首先碰到的是扁桃體的抵御,在與病原菌的搏擊中,扁桃體會發生腫脹,分泌物增多,死亡的細胞成為膿液,孩子感到咽喉部痛,這就是急性扁桃體炎。如果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扁桃體抵御不了細菌的侵襲而失去防御功能,細菌就會隱藏其中,扁桃體反而變成了一個藏污納垢的場所,引發慢性炎症。嚴重時可誘發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腎炎、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髒病等,對人體的危害更大。以後每次扁桃體炎急性發作時,這些合並症都會出現,醫學上稱之為病灶性扁桃體。另有一部分兒童扁桃體過度肥大,會妨礙呼吸時空氣的進入,以致引起稍活動後出氣急促、睡眠時打鼾,張口呼吸,或鼻塞等症狀。

通常,急性扁桃體炎通過中西醫藥治療,扁桃體可迅速縮小,是無須動手術的,因為這時扁桃體正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呢。但如果不發炎時扁桃體也明顯腫脹,影響呼吸、吞咽功能,或扁桃體炎反復發作,且導致長期低熱,就應該考慮把演變為禍根的扁桃體摘除。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對5歲以下的兒童,扁桃體的免疫功能尚處於最活躍時期,是否屬於病灶性扁桃體,須經醫生詳細診斷,權衡利弊之後,慎重決定。





兒童患了扁桃體炎是否需要摘除,應由醫生詳細診斷,權衡利弊之後,慎重決定。如有以下幾種情況時,可考慮摘除扁桃體:

(1)急性扁桃體炎每年發作3次以上,且導致長期低熱者;

(2)慢性扁桃體炎經常引起全身性疾病如腎炎、心肌炎、風濕熱等相伴發作者;

(3)慢性扁桃體炎累及鄰近器官如屢發中耳炎、頸淋巴結炎者;

(4)病兒經常發生傷風、感冒、咽喉痛、扁桃體隱窩內膿點多者;

(5)扁桃體極度腫大,已引起呼吸、吞咽、語言等功能障礙,特別是伴有呼吸道梗阻,表現為睡眠打鼾或被憋醒者;

(6)有扁桃體周圍膿腫形成史者。

具體何時進行手術為好,也應根據醫生的意見決定。如當孩子的扁桃體炎急性發作時,或患有相關疾病(如扁桃體源性腎炎、關節炎、心肌炎、風濕並先天性心髒並哮喘、癫痫、過敏性紫癜、牛皮癬、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等)時,應待症狀消失或治療一段時間,各項指標正常後再行手術。有的孩子患有造血系統疾病,凝血機能減退,扁桃體肥大合並肺心病心力衰竭、干燥性咽炎,則不宜手術。
 

為什麼大便不成形半年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