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大便不成形半年多正文

為什麼大便不成形半年多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今春開始拉肚子,身體明顯消瘦,醫院檢查排除糖尿病和甲亢,配的藥吃就好,不吃就拉,其他的沒什麼感覺都比較正常,一天一次,就是大便不成形
 
伴有腹痛時也許是結腸炎,如果不痛的不成形,那屬於正常。
次數增多嗎?有什麼其他消化道症狀嗎?

引用:
[1]大便不成形,是什麼問題?(網頁)

ask.39.net

 
長期的腹瀉不僅會使營養不良,還會使患者變得神經質,不敢隨便吃東西,導致營養更加不足,延緩治愈的時間。腹瀉飲食5忌:

1.忌吃油膩食物

2.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蔗糖

3.忌盲目使用止瀉藥

4.忌濫用氯霉素: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用氯霉素是危險的

5.忌吃生大蒜
您的症狀建議您還是及時到醫院
http://www.sxhygc.com/newsshow.asp?d_id=1226
檢查和確診一下,不要耽誤真正疾病的治療時間
 
不成型應該和你的腸胃功能有關.而帶血應該是你吃的辛辣食物吃太多了,刺激了其功能的正常.如果你很喜歡吃辣的,我建議應該適當的控制一下.

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類及常見疾病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痺、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藥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

如何掛號就診

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了然。

1.消化內科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髒內科有心髒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髒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槟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藥心法》中說:“槟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槟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余酲頓解;飽能使之饑,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槟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髅,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藥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嗳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山楂
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木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中曾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麥芽
能和中、消積、下氣,對脘腹脹滿者,食之頗宜。《醫學啟源》曾說:“補脾胃虛,寬腸胃。”《本草匯言》亦說:“大麥芽,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楊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诜認為楊梅“和五髒,能滌腸胃。”現代《中國藥植圖鑒》亦載:“治心胃氣痛有效。”《泉州本草》載有一方:“治胃腸脹滿,楊梅腌食鹽備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
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治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藥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砂仁
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就曾說它“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白豆蔻
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胡蘿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
 
如果你家小寶一直都是母乳喂養的話,你說的拉肚子現象都是正常的。我的小寶現在十個月了。以前也有你說的一些現象,不過現在都好了。不用管他,自己會好的。小孩最好不要給他吃一些亂七八糟的藥。等你小寶開始加輔食或吃奶粉的時候自然大便就好了。找家正規的醫院,這種情況不是吃金雙歧就能解決問題的根據你說的大便顏色,可以基本斷定是屬於消化不良.吃那些中藥似乎沒太大作用.可以看下西醫,可以開點胃蛋白酶液,v-bco等幫助消化吸收的藥物,另外注意不要隨意服用抗菌素,以免腸道菌種失衡.食物方面要以容易消化的為主,不要給他吃太多.可以給他飲用酸奶.寶寶是拉這種大便是消化不食引起的。先別給他吃輔食,這樣會加重腸胃的蠕動,為什麼吃雙歧和必奇?我覺得思密達是比較好,我家寶寶只要一拉肚子,吃兩包就好了,而且建議你平時給他喝點小兒七星茶,有助消化的。 從嬰兒的大便的性狀可以初步判斷腹瀉的原因,以下幾種異常的大便以及可能引起的原因
1大便綠色帶少量黏液,便數增多,常表示腸蠕動亢進,見於饑餓時
2大便泡沫多,有灰白色的皂塊樣物,表示脂肪消化不良
3大便味酸臭,泡沫多,說明糖類消化不良
4大便味甚臭,不成形,意味著蛋白質腐敗作用增加
5大便帶綠色或黃色,蛋花湯樣,常表示飲食不當,或由腸道外感染所致
6大便稀水樣,次數頻,常為病毒性腸炎
生理性腹瀉一般常見於母乳喂養的嬰兒,大多發生在6個月以內。其原因是由於母乳內所含的某種營養成分超過嬰兒的需要,而嬰兒的消化能力還沒有發育健全所引起的腹瀉。
生理性腹瀉常常有這幾個特點:
1.大便次數每天從2-3次到8-9次不等,像漿糊一樣,沒有特殊臭味。
2.孩子有點虛胖,面部、耳後或發際往往有奶癬。
3.孩子盡管有些拉稀,但身體所吸收的營養物質仍然超過一般孩子。因此,這些孩子一邊拉稀,一邊繼續長胖,體重還要比同歲的其他嬰兒還要重些,生長發育也不受影響,胃口好,不生病。
生理性腹瀉不必要斷奶,也不必用止瀉藥。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化功能的健全,逐漸添加粥、面、魚、萊泥等輔食,孩子大便會慢慢正常的
祝寶寶健康快樂!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如軟膏樣,但無臭味,便次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達7~8次,這叫做生理性腹瀉。父母不必擔心,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到小孩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用牛奶喂養的孩子大便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剛剛生下來的小孩,即使沒有吃進一點東西,一般在生後10~12小時之後會拉黑綠色胎便。在喂奶3~4天後,大便呈黃綠色,這叫做過渡期的大便,之後是逐漸呈黃色糞便。如果嬰兒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便排洩,或4~5天左右仍無正常大便排出,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有的嬰幼兒大便次數多而量較少,又多呈綠色粘液狀。其中奶瓣較少,說明孩子食量過大,應逐漸減少奶量。也有的減少奶量後仍腹瀉,這可能就是饑餓性腹瀉,應適當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養的小孩如果出現大便過硬、臭味大時,表明牛奶喂量過多,糖分少,應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過量,則嬰兒大便帶泡沫,便較稀呈黃色,酸味重,則應適當減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嬰幼兒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從沒有黃色便,而小便呈黃色時,很可能為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嬰幼兒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多,稀便或水樣便,便臭帶粘液,多出現嘔吐、厭食、發熱甚至脫水,均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嬰幼兒大便的次數和質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狀況,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約占了72%,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後幾小時內(一般10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有點發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無臭味,進食後2_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喂養兒糞便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1] [2] [3] 下一页

小孩子3個月耳朵後面老是有濃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