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囟門是否能檢驗嬰兒癫痫 不能 癫痫只能通過腦電圖和發作時的表現來判斷 從囪門看不出來 您好!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是您也不要太擔心,下面的文章您看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在小兒頭頂靠前的部位有一個前囟,它呈菱形,是由兩塊額骨和兩塊頂骨圍攏而成。囟門下沒有顱骨,當我們並攏四指用指腹輕輕撫摸時會感到軟軟的沒什麼張力。細心的家長會觀察到囟門有時鼓,有時癟,有時還會看到搏動;孩子囟門有大有小,閉合時間有早有晚,這些都意味著什麼呢?囟門的測量--囟門呈菱形,我們測量囟門大小指的是菱形兩條邊之間的距離。測得結果一般用厘米×厘米來表示。隨著顱骨的生長,囟門慢慢變小,一般一歲半之前囟門均可閉合。囟門的張力在臨床上可提醒我們很多問題。比如張力高或說囟門膨隆,往往見於孩子哭鬧或是顱壓升高的疾病,如化腦、結腦、顱內出血等,偶爾也可見到vit.a急性中毒引起囟門鼓的嬰兒;而張力低或說囟門凹陷,多見於脫水,如腹瀉、嘔吐、喝水少等。出生後2~4個月除前囟外還可在枕部摸到後囟,它由呈“人字”形,較小,由枕骨和頂骨的骨縫構成,一般3個月左右閉合。出生時前囟一般為2.5厘米×2.5厘米,一般早產兒的囟門大於足月兒,這與新生兒顱骨發育有關。囟門過早閉合和過遲閉合均不正常。過早閉合可見於頭小畸形;過遲閉合(>1歲半)往往和佝偻病有關,還可見於腦積水、呆小病、生長過速等,應做進一步檢查。 寶寶的囟門雖然不大,卻是反映寶寶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寶寶1歲之內,通過觀察這個小窗口,就可及早發現多種疾病,從而讓寶寶早日得到診斷和治療。因此,媽咪應該對寶寶的囟門正常發育過程以及容易出現的異常現象多了解一些。
囟門正常發育過程
*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寶寶出生時前囟門和後囟門已經形成。
*寶寶出生時,顱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相互銜接的部位存在著縫隙。
*寶寶出生後,頭的頂部及枕後部形成了兩個沒有骨頭、只有頭皮覆蓋的特殊區域。這兩個特殊區域,醫學上分別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前囪門大約為1.5×2cm大小,外觀看上去,前囟門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
*在出生後的數月裡,前囟門會隨著頭圍的逐漸增大而略微增大,在寶寶6個月後,由於顱骨逐漸發生骨化而漸漸變小。
*通常,寶寶到了1歲-1歲半時,前囟門就基本上閉合了。
*後囟門很小,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大多在寶寶出生後的2-3個月時就關閉了。
寶寶的囟門異常發育現象
囟門鼓起
*前囟門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間鼓了起來,尤其是在寶寶哭鬧時,並且用手摸上去有緊繃繃的感覺,同時伴有發燒、嘔吐,甚至出現抽風,說明寶寶的顱內壓力增高。通常,顱內壓力增高是由於顱內感染所引起,寶寶可能是患了各種腦膜炎、腦炎等疾病。
*如果寶寶的前囟門逐漸變得飽滿,可能是顱內長了腫瘤,或是硬膜下有積液、積膿、積血等。
*長時間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素,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不過,在停用維生素a及四環素後,前囟門還會變得逐漸平坦。
*由於某種原因給寶寶使用腎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藥,也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
囟門凹陷
*囟門凹陷下去,最多見於寶寶的身體內缺水,如腹瀉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前囟門由此凹陷下去。這種情況下,需要馬上為寶寶補充液體。
*為了降低顱內壓,使用了大劑量的脫水劑,從而使前囟門因脫水而凹陷。應該及時給寶寶的身體補充水分,以防脫水過度造成體內代謝紊亂。
*營養不良、消瘦的寶寶,他們的前囟門也經常表現出凹陷現象。
囟門早閉
*寶寶囟門早閉時,必須測量其頭圍大小。如果頭圍大小低於正常值,可能是腦發育不良。
*有些身體正常的寶寶,在5-6個月時,前囟門也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關閉了,其實並未骨化,應請醫生鑒別。
囟門遲閉
*囟門遲閉,主要是指寶寶已經過了18個月,但前囟門還未關閉,多見於佝偻病、呆小病。
*囟門遲閉,有少數是腦積水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顱內壓增高引起,應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囟門過大
*囟門過大,一般是指寶寶出生後不久,前囟門就達到4-5厘米大小。
*囟門過大,首先的可能是寶寶存在著先天性腦積水,其次也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所致。
*先天性腦積水的寶寶在出生時,經過產道時頭顱受擠,因此在剛出生時囟門並不大。但在出生後的幾天後,前囟門通常就會逐漸大了起來。
*先天性佝偻病的寶寶出生後,不但前囟門大,而且後囟門也大,正中的一條骨縫(矢狀縫)也較寬,將前後兩個囟門連通。
囟門過小
*囟門過小,主要是指囟門僅有手指尖大,這樣的寶寶很可能存在著頭小畸形。
*囟門過小,也可能是顱骨早閉所造成,特別是矢狀縫早閉,會使寶寶的頭顱變長、變窄,形成被稱為舟狀畸形的頭顱,即枕部突出、前額寬,前囟小或摸不到。
*寶寶囟門過小時,要定期測量頭圍,即觀察在滿月前頭圍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每個月或每兩個月都應檢查頭圍的增長速度,並與正常的寶寶做比較,觀察是否有明顯的落後。
*如果寶寶頭圍的發育尚且正常,並在隨訪後的3-4個月後還能繼續保持,即使囟門偏小一些,也不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孩子在一歲半之內,頭蓋骨還沒發育好,頭部各塊顱骨之間留有縫隙。位於頭頂部中央靠前一點的地方,有一塊菱形間隙,一般斜徑有2.5厘米左右,醫學學名叫前囟。用手摸上去有跳動的感覺,這是頭皮下的血管中血液在流動,不是病態。
有經驗的人知道,孩子在生某些病時,囟門會發生變化,如吐瀉嚴重、脫水的孩子會出現囟門凹陷的現象,如腦膜炎時腦壓增高,囟門可凸起。
囟門一般在1歲半左右閉合,如囟門閉合過早,可能是腦發育不良、小頭畸形,若囟門閉合過晚,則可能是佝偻病或甲狀腺功能低下(呆小病)。 我寶寶9個月前囟已閉,頭圍41cm(她睡扁頭),是不是有問題呀!囟門早閉
寶寶囟門早閉時,必須測量其頭圍大小。如果頭圍大小低於正常值,可能是腦發育不良。
有些身體正常的寶寶,在5-6個月時,前囟門也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關閉了,其實並未骨化,應請醫生鑒別。
正常新生兒頭較大,有前、後囟門。前囟門為額與頂骨形成的菱形間隙。出生時約1.5—2厘米大小。出生後,前囟隨頭圍增大而變大,6個月以後逐漸骨化開始變小,約1歲半時閉合。後囟是兩塊頂骨和枕骨形成的間隙,呈三角形,後囟一般在生後6—8周閉合。
囟門的閉合反映顱骨的變化情況,一般常說的囟門多指前囟門,早閉多見於頭小畸形,晚閉多見於佝偻病、呆小症、腦積水、小兒中樞系統感染和中毒時易引起顱內壓增高,表現為前囟飽滿。臨床上可摸到囟門高出顱骨,是診斷腦膜炎、腦炎及腦瘤的指征。如果出現囟門凹陷,檢查發現囟門低於顱骨,常見於嘔吐腹瀉引起脫水的小兒。因此檢查小兒前囟情況,可了解其發育情況,並根據其異常改變作為一些病的診斷依據。故嬰兒的囟門並非不能觸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