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有的放矢地治療。據報道,在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血培養陽性的61例敗血症患者中,采血標本後兩天內,有35例患者選用的抗生素是對致病菌敏感的,另26例選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後一組在5天內即有35%死亡,最後生存率前者為65.7%,而後者為42.3%,說明選用敏感的抗生素的重大意義。 但是,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至少需要48小時才能出結果,在實際工作中,用藥不可能也無必要等待細菌培養結果,因此,臨床上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尿沉渣塗片找細菌,迅速確定是桿菌感染還是球菌感染,進而選擇出基本對路的抗生素。另外,由於一般尿路感染多由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引起,因此,在無上述結果時可選用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效的抗菌素。在治療72小時後,如症狀無改善,可根據已出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用藥;如已奏效,則不必改藥,因為體內藥效試驗效果遠較體外試驗為好。一般體外藥敏試驗結果和臨床效果符合率僅為75%~80%,藥敏治療效果常常受菌種和有無尿路梗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文獻報告,細菌消滅率在尿路梗阻者為54%,而無梗阻者為82%,至於復雜的尿路感染或在醫院獲得的尿路感染,耐藥菌株較多,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對多種藥物耐藥,常需根據藥效選擇抗生素。 藥物的療效和尿液酸鹼度有關系嗎,如何調整尿液酸鹼度? 正確地調整尿液的酸鹼度常可增強藥物的療效。有作者報告,調整尿液酸鹼度可提高療效60%~90%左右,反之,不適當的尿液酸鹼度有利於細菌的增殖或影響抗菌藥效能的發揮。根據對尿液酸化、鹼化的不同可將抗菌藥分為以下三類。 (1)酸化尿液的藥物:酸性藥物可抑制細菌的繁殖,從而增強療效。烏洛托品、孟德立胺、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在酸性尿中作用強。常用的酸化尿液藥有維生素c(0.1g,每日3次),氯化铵(1.0g,每日3次),雙氫磷酸鈉(1~2g,每6小時1次)。 (2)鹼化尿液的藥物:某些抗菌素只有在鹼性尿液中才能發揮比較強的抗菌作用。如:磺胺類藥、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及先鋒霉素ⅱ均在鹼性尿液中作用強。常用的鹼化尿液的藥有:碳酸氫鈉(1.0g,每日3次),鹼性合劑-4%枸橼酸鈉溶液(10ml,每日3次),單氫磷酸鈉(1~2g,每日4次)。 (3)其它:氯霉素的療效與尿液酸鹼度關系不大。多粘菌素b在酸性尿中對綠膿桿菌有效,而在鹼性尿中對大腸桿菌作用大。呋喃口旦啶在鹼性尿中易分解,排出增多,尿中濃度高,故適用於慢性下尿路感染,但它在酸性尿中不易分解,卻能更多地透過細胞膜,故適用於腎實質的急性感染。 因此,抗菌藥物的療效與合適的酸鹼度是密切相關的,這就需要我們熟知各類抗菌素的藥性,結合病位(是在上尿路還是在下尿路),結合菌譜(是在酸性尿液中敏感還是在鹼性尿液中敏感),才能對尿路感染進行有的放矢地治療,增加臨床療效,減少復發率。 治療尿路感染在什麼情況下需加服碳酸氫鈉? 碳酸氫鈉(nahco3)又名小蘇打,在治療尿路感染時經常需要加服碳酸氫鈉。 (1)碳酸氫鈉能減輕尿路刺激症狀,當尿路刺激症狀明顯時即可加服。 (2)能防止磺胺類藥物在尿中結晶析出,避免結晶尿和血尿。故常與磺胺類藥物同服。 (3)本品為弱鹼,能鹼化尿液,調節尿液酸鹼度,有利於抗菌藥物發揮作用。碳酸氫鈉對青霉素類、氨基甙類、紅霉素類及磺胺類抗菌藥物均有增強療效的作用。但對四環素、呋喃口旦啶等則會降低療效。 #日志日期:2006-2-18星期六(saturday)晴
評論人:冷刺猬評論日期:2006-2-185:37
治療尿路感染的標准方案是什麼? (1)膀胱炎 抗菌藥3天療程;或大劑量抗菌藥1次(單劑)療程。(如用羟氨苄青霉素3g或復方新諾明4片頓服。) (2)急性腎盂腎炎 ①選擇有效抗菌藥,用常規劑量作2周療程。給藥後如症狀於48~72小時內無明顯好轉者,或尿菌陽性者,應另選有效藥物治療。 ②療程結束後5~7天復查尿菌,如仍陽性,則換另一種有效抗菌藥,治療2周。然後再作尿菌復查。 (3)慢性腎盂腎炎 ①首先應尋找不利因素(如尿路結石、畸形、尿道頸梗阻、前列腺炎、尿道內炎症病灶、膀胱輸尿管返流等),並設法糾正。 ②根據藥敏譜選擇有效抗生素1~2種,單獨或聯合治療2周,停藥1周後復查。如尿菌仍陽性,則可另選有效藥物治療2周。如經3個療程,症狀雖減退,但尿菌仍陽性者,可改用抑菌療法。 ③抑菌療法,選擇有效的抗菌藥,每晚睡前排空膀胱後服1個劑量抗菌藥。如復方新諾明2片或呋喃口旦啶0.1g或強力霉素0.1g,增效磺胺(tmp)0.1g等,連續3~6個月,必要時可服1年,以抑制尿中細菌大量繁殖,控制尿感發作。據報告經3~6個月,有60%的尿菌可陰轉。 ④支持身體的抗病能力,可按中醫辨證治療。 (4)無明顯發熱腰痛等表現的尚未作定位的尿路感染 ①單劑大量1次療法。如為膀胱炎則大部分可治愈。 ②如單劑量治療不能控制,則多數為腎盂腎炎,可選擇恰當的藥物,給予2周的治療。 (5)尿道綜合征 對尿菌檢查陰性,但症狀明顯者可試用四環素0.5g,每日4次共3天,或強力霉素0.1g,加增效磺胺0.1g,每日2次,治療3日。對症狀不重者,則可對症治療。 (本標准經第二屆全國腎髒病學術會議討論通過) 治愈急性尿路感染的關鍵是什麼? 急性尿路感染患者來就診時,首先應作尿常規和尿細菌培養檢查,然後再開始治療。治療的關鍵是要徹底,另外要注意復查。對經過治療不愈或反復發作的患者,應做靜脈腎盂造影等有關檢查,努力弄清有無尿路梗阻、膀胱輸尿管返流等尿路異常情況。同時,還應注意有無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尿路感染經首次治療後症狀消失,應於停藥後1~2天、第2周、第6周進行復查,以後也應定期復查。復查時,可先查尿常規,如尿沉渣檢查異常則應作尿細菌培養。如果追蹤期間尿菌落數≥105/ml則需繼續治療。 前列腺炎並發尿路感染時如何治療?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與尿道關系密切,因此,有學者把前列腺炎也劃歸尿路感染范圍。男性50歲以前很少發生尿路感染,原因之一是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有滅菌作用,一旦出現尿路感染,則常伴有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並發尿路感染時,起初采用抗菌藥物治療,對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均有較好療效,但常規治療後復發率很高。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尿路感染的感染源,常用的大多數抗菌藥物不易進入前列腺組織,故難治愈。目前認為,治療效果好的藥物有復方新諾明、環丙氟哌酸等。復方新諾明的療程應為6~12周。紅霉素在前列腺內也可達到較高濃度,對前述治療不敏感者,可考慮選用。前列腺炎並發尿路感染反復發作者,可用長療程低劑量抗菌療法。 糖尿病並發尿路感染時如何治療? 糖尿病可加重尿路感染,甚至導致壞死性腎乳頭炎及腎功能損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1)控制血糖:臨床上,發現糖尿病血糖控制差者,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高。通過控制血糖,不僅可以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而且,對於已發生者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改善尿路的內環境,使之有利於尿路感染的治愈。 (2)抗生素的使用:對無症狀性菌尿不宜長期使用抗生素,如發生腎盂腎炎則必須應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應以藥敏為指導,在進行清潔中段尿培養和藥敏試驗後,立即開始治療,並予以足量、足夠療程。嚴重尿路感染者應予靜脈給藥、聯合用藥。懷疑有尿路復雜因素者,應仔細檢查,以找出可能存在的梗阻因素,並予以糾正。 首次發生尿路感染應如何治療? 在采集尿標本送細菌培養和尿常規檢查診斷後,應立即用抗生素治療。目前,多數主張用短程療法,一般7~14天為1療程。如果患者對磺胺藥過敏,則可服用呋喃口旦啶、先鋒霉素iv或肌注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療。若患者體溫升高,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宜選用慶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先鋒霉素進行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對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聯合使用抗生素,如慶大霉素與氨苄青霉素聯合用藥,對常見的尿感細菌有效,通常治療2~3天後病情可好轉,故臨床上常選用。若治療效果不明顯,應參考細菌藥敏試驗結果更換抗生素。若嚴重感染、混合感染或耐藥菌株出現時,必須聯合用藥,如對大腸桿菌可選用氨基甙類與第三代頭孢菌素合用,變形桿菌可選用半合成廣譜青霉素類與氨基甙類合用。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多運用新青霉素ⅰ或ⅱ與第一代頭孢菌素或氨基甙類抗生素。綠膿桿菌感染在治療上較為困難,多選用半合成廣譜青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加氨基甙類抗生素治療。 除了抗生素治療外,配合服用碳酸氫鈉,鹼化小便,可減輕或緩解膀胱刺激症狀,並可協調和加強慶大霉素等的抗菌作用。患者尿感症狀明顯時,應臥床休息,調整機體的身心狀態,增加抵抗力,鼓勵多喝水以增加尿量,促使細菌及炎症滲出物從尿中排洩,療程結束後應作復查,如尿中無菌,則可認為感染已治愈。 尿路感染治愈後再感染應如何治療? 再感染的概念與復發不同,復發指原來感染的細菌未完全殺滅,在停止治療後1個月內重新生長繁殖,引起致病。復發表明,原來的治療失敗或不徹底,而再感染是上次尿路感染經過治療後症狀消失,菌尿轉陰,而經過一段時間(多超過一個月),另一種與原先不同的細菌重新侵入尿路,引起感染。再感染多見於女性,且常為膀胱炎,反復再感染提示機體防御機能障礙。反復發作的尿路感染中約80%為再感染,常在停止治療一個月後發生,其間隔期較復發為長。 大多數病例再感染時,具有尿路感染症狀,其治療方法與首次原則相同,但治愈後,應勸告病人注意對尿路感染的預防。如果用藥物預防再感染,則該藥在低劑量時就可有效,副作用少,而且對大腸內菌叢的構成和抗菌藥敏感性影響甚少,因大腸內菌叢是引起尿路感染的根源。 目前,最常用於長療程低劑量抗菌療法的是復方新諾明,每晚於睡前排尿後服半片(tmp40mg,smz200mg)。用此法預防,尿路感染的再發率平均每病人每年僅0.2次。有報告認為,使用此法數年,療效不減。每年發作兩次以上的婦女,應該用此法。對磺胺藥過敏的病人,可只用tmp睡前服50~100mg,其療效相近,但有可能出現抗藥性細菌,而復方新諾明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亦有學者報告,使用低劑量喹諾酮類藥物,例如氟哌酸每晚服0.1g,可以代替復方新諾明作預防性治療。 對再發尿感的預防性治療,其療程應該有多長,仍有爭論,我們的做法是用半年,如果停藥後又有再感染,則再開始用藥1~2年,或更長一些。據我們的經驗,這樣做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亦有學者認為,長程低劑量預防療法,病人不易接受,且花錢多,故建議對常再發尿路感染的婦女,僅在尿頻、排尿不適發作時,用氨苄青霉素、復方新諾明或其他有效藥物做單程療法。當治療失敗,或在半年內發作超過4次者,則應做進一步處理。這種方法仍在多個醫療中心試驗中,但其初步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治療尿路感染應首先明確病情是急性還是慢性,感染部位是在上尿路還是在下尿路,致病菌及其對藥物的敏感程度,目前的腎功能狀態,有無梗阻及膀胱輸尿管逆流等誘因。 治療的目的不應只停留在症狀的緩解,必須做到消滅病菌,並預防復發。 尿路感染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糾正誘因,特別是對於反復感染的患者,首要的就是尋找並去除導致發病的易感因素,尤其是解除尿流不暢,尿路梗阻,糾正腎和尿路畸形,只有找出並除去了存在的易感因素後,才能徹底有效治療而不復發。 (2)采用合理的抗菌藥物消滅致病菌,這也是治療尿路感染關鍵的一環。對急性起病者,抗菌藥物治療最為重要,一旦處理不當,不僅療效不佳,且引起腎功能受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