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50天的寶寶一直睡不肯吃東西是什麼原因正文

50天的寶寶一直睡不肯吃東西是什麼原因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中午12點吃了40ml,下午3點吃了40ml(都是母乳),到晚上6點,中間一直在睡,叫醒吃奶碰到奶頭就哭個不停。50天的女孩子,請問各路高手是什麼原因,會否犯病?
 
1.看過有關書籍,小孩缺鈣也會睡眠不好,以前小孩小時候也有點相似這樣,
 正好是哺乳期,後來服了一個月的鈣爾奇d鈣片,通過此種方式給她補鈣,還有點
 效果,如果小孩還在哺乳期的話.也試試吧!祝寶寶健康成長!
 
你可以試試讓寶寶喝點稀飯粥,我家寶寶就是這樣。下面是我給你家寶寶找的一些參考資料,你可以仔細研究一下。
3—4個月寶寶
人工喂養的寶寶3個月後,可以添加果汁和菜汁,母乳喂養的寶寶要在4個月以後,先添加菜汁後添加果汁,每種吃3天後再換另一種。果汁較濃時可以添加適量的水進行稀釋。6個月內的寶寶不要加鹽和糖。

1、番茄汁
原料:番茄半個
制法:將熟透的西紅柿在開水中燙2分鐘,取出剝皮;
將去皮的西紅柿切碎;
用干淨的紗布把切碎的西紅柿包裹後擠出汁水,也可以用搾汁機。
注:西紅柿的底部用小刀淺劃十字,再放入沸水中燙,這樣容易剝皮。


2、胡蘿卜汁
原料:胡蘿卜1根
制法:胡蘿卜洗淨,切小塊;
放入小鍋內,家30-50毫升水煮沸,小火煮10分鐘;
過濾後將汁倒入小碗。
注:胡蘿卜直接生長在土壤中,易受到污染,建議皮削厚點,只留下心作為原料。


3、黃瓜汁
原料:黃瓜半根
制法:將黃瓜去皮;
用擦菜板擦好;
用干淨的紗布包住黃瓜絲擠出汁來,也可以用搾汁機。

4、蘋果汁
原料:蘋果半個
制法:將蘋果削去皮和核;
用擦菜板擦出絲;
用干淨的紗布包住蘋果絲擠出汁來,也可以用搾汁機。
注:蘋果汁分為熟制和生制兩種,熟制即將蘋果煮熟後過濾出汁,熟蘋果汁適合胃腸道弱、消化不良的小兒,生蘋果汁適合消化功能好,大便正常的嬰兒。


5、草莓汁
原料:草莓3—4個,水一勺
制作方法:將草莓洗淨;
切碎,放入小碗,用勺碾碎;
倒入過濾漏勺,用勺擠出汁,加水拌勻。
注:用搾汁機制成的汁會有一層沫,用小勺舀去,再加水調和。

6、猕猴桃汁
原料:猕猴桃半個,水一勺
制作方法:將熟透的猕猴桃剝皮切半;
切碎,放入小碗,用勺碾碎;
倒入過濾漏勺,用勺擠出汁,加水拌勻。

7、棗汁
原料:紅棗10—20枚
制作方法:干紅棗泡入水中1小時,新鮮紅棗只需洗淨;
撈出放入碗內,放入蒸鍋內,上汽後再蒸15—20分鐘;
將碗內紅棗汁倒入小杯。


4—6個月寶寶
在吃奶的基礎上,每天添加一頓泥湖狀食品,每種吃3—4天,用勺喂,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淡到濃,仍不加鹽和糖。制作時可以用電動攪拌器,既可節約時間又能作出細膩的食品。

1、米湯
原料:大米1勺,水1杯
制作方法:將米洗淨後泡2小時,再入鍋加水煮沸;
煮至水減半時將火關掉;
好的米粥過濾只留米湯。
注:開始喂米湯也可以加在奶裡喂,量要逐漸增加。

2、米糊
原料:營養米粉1勺,奶/水6勺
制作方法:先將奶/水加熱至沸騰,倒入碗中略晾溫;
養米粉慢慢倒入,一邊倒一邊攪,直至粘稠。
在寶寶習慣了米糊的基礎上,可以將菜泥加入米糊。


以下隆重推薦幾款菜泥。

1、胡蘿卜泥
原料:胡蘿卜1/8根,水2勺
制作方法:將胡蘿卜蒸/煮軟後,剝皮;
用勺或研磨器碾成細泥,再加水拌勻。
注:胡蘿卜泥中可以加一點黃油,不光口感好,而且有利於胡蘿卜素的吸收。

2、茄子泥
原料:嫩茄子1/2根
制作方法:將茄子切成1厘米的細條;
把茄子條蒸10分鐘,蒸爛;
將蒸爛的茄子用勺通過濾網擠成茄泥。
注:茄子一定要選擇嫩的,老茄子的籽,不易吞咽,好可能造成氣管異物。


3、土豆泥
原料:土豆1/4個,水1勺
制作方法:將土豆蒸/煮軟,剝皮;
用勺碾成洗泥後加水拌勻。

4、南瓜泥
原料:南瓜20克,米湯2勺
制作方法:將南瓜削皮,去籽;
南瓜蒸熟後搗碎並過濾;
將南瓜和米湯放入鍋內用文火煮。


5、蛋黃泥
原料:雞蛋1個,水/奶一勺
制作方法:將雞蛋放入涼水中煮沸,中火再煮5—10分鐘;
剝殼,取出蛋黃;
加入水/奶,用勺調成泥狀。

注:先用小勺喂1/8個蛋黃泥,連續3天;如無大的異常,增加到1/4個,再連續喂3天;仍正常可加至1/2,再連續喂3—4天;如果寶寶喜歡,最後可以喂1個完整的蛋黃。
3%的寶寶會對蛋黃過敏,起皮疹,腹瀉,氣喘等,就暫停喂蛋黃,等到7—8個月時再添加,不要因此就放棄。


6、蘋果泥
原料:蘋果半個
制作方法:用小勺輕刮蘋果面,刮出細泥。
注:一定要現吃現做,否則顏色會變得很難看(氧化了嘛)。

7、香蕉泥
原料:香蕉1/5根
制作方法:香蕉切碎放入小碗,用勺碾成泥。
注:香蕉一定要選熟透的,也要現吃現做。
記得吟塵最喜歡吃香蕉泥了,現在已經能自己抓起一根剝皮來吃了。

8、棗泥
原料:將紅棗蒸/煮熟;
去皮去核,碾成棗泥。
注:一定要把皮去淨。


水果泥做法簡單,味道也比較好,寶寶會很喜歡吃,但不要讓寶寶吃的太多,造成膳食不平衡,每次2—4勺比較合適。
他自身排出的水分多了,需要的水分也就相應增加。就好象我們餓的時候,吃什麼東西都要吃,什麼東西都好吃一樣。
所以你平時白天要給他多運動運動,多消耗,多出汗(出汗後要擦干,以免著涼了),身體饑渴了,他自然會要喝水的。比如我家寶寶發燒那一陣,由於身體的“饑渴”,明顯比平時多喝很多水。

孩子對甜味特別敏感,有些喝慣了糖水的孩子,就不願喝白開水。但是甜食吃多了,既會損壞牙齒,又會影響食欲。家長不要給孩子養成只喝糖水的習慣,已經形成的習慣,可以逐漸地減低糖水的濃度,吃糖也要限定時間和次數,慢慢糾正這種習慣。你會發現,糖吃得少了,糖水喂得少了,孩子的食欲卻增加了。

人工喂養的嬰兒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每次喂水量約為每頓奶量的一半:出生第一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個月後50~60毫升;3個月時60~75毫升;4個月時70~80毫升;6個月時80~100毫升;8~12個月時100~120毫升。夏天應適當增加水量。感冒、發燒及嘔吐或腹瀉脫水時更應頻繁飲水。

記住,白開水就是白開水,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4個月的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只適合比較單一化的吃法,家長不要心急,不能搞很多花樣煮,吃得太雜寶寶消化不了。
一周歲以內的嬰兒仍是要以奶為主,每天要在保證700~800毫升奶量的基礎上添加輔食。

最早添加的輔食應是蛋黃。新生兒體內儲存的鐵主要來自母體。足月新生兒體內儲存的鐵是很有限的,僅夠出生後四五個月造血之用。而早產兒和多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鐵質就更少了。胎齡越小、胎數越多,體內的鐵含量就越少。足月新生兒可在生後3~4個月在主食中添加蛋黃,早產兒和多胎兒從滿月後就可開始。
添加蛋黃的方法如下:
將雞蛋煮熟、剝殼,取出蛋黃,研磨成粉。開始時每天喂一只蛋黃的1/8,以後逐漸增加到1/4、1/2,直至整個蛋黃。蛋黃粉可用開水調和,在兩次喂奶中間給寶寶吃;也可直接調入米粉。6個月左右可改食蛋黃粥;7、8個月時可吃蒸蛋(包括蛋清)了。

小知識:6個月內嬰兒不宜喂蛋清
6個月內的嬰兒消化道粘膜屏障發育尚不完全,而蛋清中的蛋白質分子較小,容易透過腸壁粘膜進入血液,引起過敏反應,如皮膚出現濕疹和荨麻疹等。

米粉的添加方法
臨睡前不要給孩子添加輔食。我剛開始添加輔食時也是聽別人教的,睡前在奶裡加一些米粉,說是這樣會更飽,睡得會更久。但我發現寶寶並不能睡很久,夜裡還是起來幾次喂奶。

後來我咨詢了兒保醫生,醫生告訴我原來事實是奶比米粉更耐餓,因為奶裡的營養物質要遠勝於米粉。睡前(十點左右)應給孩子喂飽奶。

正確的添加輔食的方法應該是,初次添加建議在上午,醫生說即使吃了有什麼不適應的話,下午還能去看醫生。6個月內每日上午添加一頓輔食就夠了。6個月後,可以在傍晚6點左右(即6點多,一般晚飯的時間)再加一頓米粉或粥,到十點仍是一大瓶奶,這樣寶寶就很飽了,夜裡可以好好睡了。米粉就當作一頓主食,喂晚米粉後也是隔3~4小時再喂奶。第一次可以調得稀一點,放在奶瓶裡讓他吸,逐步加稠,兩個星期後一定要過渡到用勺喂,而不能再用奶瓶了。

隨著孩子腸胃功能的健全,在添加米粉的同時,還可增加雞、鴨、豬等的動物血以及瘦肉糜、魚泥、豬肝泥、雞肝泥等含鐵豐富又容易吸收的食物,可直接調入米粉。注意1周歲以內不要添加任何調味品。

蔬果汁的添加:

4個月後可給寶寶加果汁。
嬰幼兒不宜喝市場上的合成飲料,要用專門的嬰兒飲品,或自己鮮搾的果汁且需兌水1:1稀釋後才能飲用。

還可自制蔬菜汁,2個月就能喝了。
方法是將新鮮的蔬菜洗淨、切成小段,加水煮透,取菜汁(僅僅是汁)飲用,如芹菜汁對便秘有效,胡蘿卜汁對腹瀉有效。

滿6個月可添加混合果汁。
輔食添加要點:從單一到多樣,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軟到稍硬。如在添加輔食過程中,有胃腸道不耐受情況出現,應停止喂哺,待胃腸道功能恢復如常後,再逐步添加。

正確的添加輔食的順序是:
4月齡始可添加素食類
6月齡始可添加葷(肉)食類
9月齡始可添加海鮮類

在這裡我給你個時間表參考一下:

第一頓早點奶(奶粉)類早6點左右
第二頓早飯米粉類早8點左右
第三頓午飯奶(奶粉)類午12點左右
第四頓午點奶(奶粉)類下午3、4點
第五頓晚飯奶(奶粉)類晚6點左右
第六頓夜宵奶粉晚10點左右

到6個月後,將第五頓改成糧食類,到1歲左右,將第三頓改為糧食類
 
剛生下來的嬰兒,通過喂養血液循環充盈,皮膚就紅潤了。看起來就不顯白了。皮膚也是遺傳的,生下來後世不會改變的。

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總重量占體重的5%~15%,總面積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異,為0.5~4毫米。皮膚覆蓋全身,它使體內各種組織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機械性、化學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襲。皮膚具有兩個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體內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的丟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質的侵入。保持著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上,在生理上起著重要的保護功能,同時皮膚也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皮膚有幾種顏色(白、黃、紅、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種、年齡及部位不同而異。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一、表皮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1.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干燥,出現鱗屑或皲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睑

[1] [2] 下一页

三個月的嬰兒大人吵架對他有影響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