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水,一天拉8、9次左右怎麼 腹瀉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混有膿血或粘液。但由於大多數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不只一次,且日齡越小,大便次數越多。因此,在醫生未明確診斷前,不可隨便自行治療。
新生兒腹瀉直接影響他們對營養的吸收,不利於生長發育。由於腹瀉損失大量水分及電解質,還會引起新生兒脫水、酸中毒、低血鉀、低血鈣、代謝紊亂,甚至威脅生命。
新生兒發生腹瀉的原因有: 1、消化道感染 人工喂養時牛奶或奶具消毒不嚴格; 護理過程中,成人把細菌傳染給新生兒; 新生兒服用大量抗生素後,腸道正常菌群失調,霉菌或其他病菌大量繁殖引起。
2、消化道外髒器病變 如中耳炎、肺炎、皮膚感染、敗血症等在新生兒期可同時引起腸道病變,產生腹瀉。
新生兒腹瀉主要靠預防。提倡母乳喂養。對人工喂養的應特別注意衛生,牛奶及奶具嚴格消毒。一旦發現新生兒腹瀉,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另外,對腹瀉的患兒,還要加強臀部狐狸,防止臀部皮膚糜爛感染。
吐奶是嬰兒最常發生的一種毛病,尤其是六個月以內的嬰兒更容易發生。小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胃小而平,贲門松弛;一旦喂養不當,吞入大量空氣,就會引起吐奶或溢奶。這是因為嬰兒的肌肉還不夠發達,收縮力的很不夠,在胃與食道相接之處還不能關閉得很緊;同時,嬰兒胃的位置還不是傾斜的,幾乎是橫位,因此奶容易向兩端流動,特別是在胃中奶汁過多或活動激烈時,更容易向兩端流動而引起吐奶。
雖然嬰兒具有這些生理特點,但如果我們經常注意下列幾點,吐奶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1喂奶的姿勢要正確。喂奶時宜將嬰兒的頭稍抬高一些,並用食指和中指捏住乳頭,其余的手指按住奶的下面,以防止乳汁流出過速。采用膠奶頭喂奶時,開的孔眼不宜過大,最好開兩三個小的孔眼,這樣乳汁就不會流得太快。
2喂奶要定時定量。如果喂的量過多或兩次喂奶時間太近,胃因過度膨脹而容易將奶吐出。
3每次喂完奶以後,將孩子輕輕抱起,讓他伏在母親的肩上;同時用手輕輕拍孩子的背部,這樣,可將吃奶時吞下去的空氣趕出來,不致引起吐奶。
4喂完奶以後,不要逗引孩子嬉笑或運動過甚,最好讓孩子安靜入睡,睡的姿勢宜采用右側臥位,以避免壓迫胃部而引起吐奶,孩子的身上,也不要壓得太重,衣著和包裹不能過緊。
5如果孩子是因為傷風或患了其他疾病而發生吐奶,就應該及時請醫生診治,病治好了,吐奶的現象也就不會發生了。
嬰兒從母親宮內娩出後,首先是啼哭。這啼哭宣告他來到人間,這啼哭給母親和家人帶來無限歡欣。小兒出生時,雖已具備了完整的發音器官,但還不能很好地運用。當他感到饑餓、寒冷、疼痛及大小便浸饋不適時,以哭叫表示自己的感覺,這種哭明並不一定是情緒和意識的反映。 新生兒,大腦皮質興奮性低,神經活動過程弱,許多外界刺激對他都是過強的,放很易疲勞,使皮質興奮性進一步低下而進入睡眠狀態。所以,新生兒一晝夜內陋眠時間可長達18—22小時。隨著孩子的長大,大腦皮層也會漸漸成熟,條件反射會逐漸形成。如果能定時定點給新生兒喂奶、換尿布,他就會一到喂奶時間就醒,就哭叫,要吃奶,喂奶後又能安靜入睡。 當新生兒哭鬧時,應先看看是否到了吃奶或喝水的時間,如是餓或渴了,吃奶或喝水後會立即停止哭鬧。另外,新生兒哭鬧不止時,應立即打開包被,解開衣服,脫下手套及襪子,檢查一下小兒皮膚有無紅腫,臀部是否有尿布疹,衣服的縫線是否勾住了手腳;如尿布被大小便浸漬,應及時更換。有些家長喜歡把孩子綁緊,手腳綁直,不能活動,時間長了小兒感到不適也會哭鬧;不要把孩子包緊,應讓他的四肢運動,運動可促進大腦的活動功能。 如果這些方面都調整過,小兒仍哭鬧不止,或小兒有發、腹脹、腹瀉、呼吸困難或面色不好等症狀就應立即抱往醫院檢查是否有異常病變。
一是著涼了。 二是母親的身體有問題引響到小孩了(因小孩的低抗能力差),大人要注意飲食了。
樓上的回答太專業,頂。 小孩吐奶,注意一次別喂太多。現在的小孩,喂得一般都太多,很多吐奶都是這個原因。 如果你一天跑三趟以上的廁所,那你多半正在經受腹瀉的折磨,腹瀉在大部分人眼裡雖算不上什麼大病,但它對身體的損害卻不可小視。所謂好漢也架不住三泡稀。嚴重的腹瀉可引起脫水和身體電解質紊亂,危及生命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緒緊張、豆類食品、胰髒疾病、癌症、通便劑、制酸劑、咖啡因、寄生蟲、結腸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淨的水、吃了變質的食物、食物或化學物質過敏等,均可能引起腹瀉。 腹瀉病人必須喝大量的水分,例如生理鹽水、角豆樹茶、胡蘿卜汁及綠色飲料(含葉綠素)。如果情況未見好轉,或糞便中帶血,則要看醫生。可以作一次過敏測試,以了解你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家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橼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鹼平衡;而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並發症,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症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家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症狀消除為止。如廁後要記得將手洗干淨,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飲食與營養療法 ●每天喝3碗米湯 米湯有益於治療腹瀉。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鐘,過濾後,每天喝3碗。同時,吃米飯也可幫助糞便成形,並提供維生素b。 ●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為在腹瀉期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症狀改善時,在飲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麸質食物如面包、面條及其他面粉制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補充礦物質 服用海帶粉膠囊,每天5粒,或食用海帶湯以補充礦物質。每天服用100毫克鉀以補充流失的鉀。 ●用大大蒜殺菌 你可以在三餐時吃幾粒大蒜,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細菌性腹瀉。如果你不能或不願吃生蒜,則可以服用蒜頭膠囊,每天3次,各2粒,也同樣起到殺菌(細菌及寄生蟲)作用。 ●補充必需營養素 ①鈣加維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補充流失的鈣質,幫助糞便成形。每天400iu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②消化酶 用餐時服用。富含胰髒酵素,有助於幫助消化。 ③鎂 每天1000毫克。幫助鈣吸收,促進ph酸鹼平衡。 ④洋車前子或燕麥麸 睡前4膠囊。有助糞便成形。 ⑤不飽和脂肪酸 用量依產品指示,有助糞便成形。 ⑥維生素b群加維生素bl及煙鹼素及葉酸 維生素d群加維生素d:每天200毫克,2周。煙鹼素及葉酸每天50毫克。由於吸收不良,或許有必要請醫師注射維生素d。 ⑦維生素e 每天400iu—1000i3。保護結腸擘細胞膜。 ●謹用奶制晶 乳糖不耐症是下痢的重要原因之一。乳糖不耐症可能在嬰兒時期就發生了,或也可能突然在成年後出現。如果當你喝完牛奶後,接著經歷排氣和腹痛,接著是拉肚子,則你可能對乳糖過敏。最佳的療法當然是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也就是要遠離大部分的乳制品,酸乳和某些陳年的干酪除外。當你避開這些食物時,腹瀉也就自然停止了。 ●測試方法 由於乳糖不耐症與劑量多寡有關,加上它有突然來襲的特征,如何判斷你的腹瀉與乳晶有關呢?方法之一是讓病人完全禁食乳品1到2周,看看如此是否有幫助。如果停止喝牛奶果真奏效的話,病人再逐漸地將乳晶加回飲食中。同時,當乳品的用量到達某個程度時,乳糖不耐症將復發。因此,你若以不超過此劑量服用乳品,將可避免腹瀉。 ●天然藥草 如果偶爾發生腹瀉,可嘗試黑莓根、洋甘菊茶、覆盆子葉。也可在蘋果醬、香蕉、風梨或木皿汁中加入藥用植物。每天服用2至3次番椒膠囊或番椒葉茶。姜茶對痙攣及腹痛有益。滑榆樹皮也不錯,每8盎司水配6粒膠囊或3茶匙滑榆樹皮粉。 ●如何幫助腹瀉的幼兒 腹瀉對嬰幼兒可能是一個危險。嬰兒容易虛脫,但他們無法准確地表達他們的感受。此時父母第一要做的就是補充液體,補液鹽是個好選擇;你也可以試試胡蘿卜汁,它是治療幼兒腹瀉的最佳物質。胡蘿卜汁可補充下痢流失的電解質及礦物質,促進復原;同時,應該繼續喂食,若幼兒的腹瀉嚴重,則停止一天不喂牛奶。 在下痢的幾天後町以服用一些酸乳,它能補充腸內的良性菌,一天約90毫升就足夠了。你還可以給一歲以上的寶寶喝雞湯或牛肉湯,雞湯裡的高鹽分對某些小孩有益,因為鹹湯使他們想喝東西。 ●注意 如果孩子腹瀉並身上出現水疱及爛瘡,應檢查他是否有乳糜瀉。避開所有含麸質的食物,看看病情是否好轉。乳糜瀉可發生於6個月到一歲半的小孩。精神分裂症較常見於乳糜瀉者。 ●危險信號 若發生下列狀況,應盡快求醫治療: *腹瀉持續兩天以上。 *若糞便出現血絲、粘膜等物,或糞便呈黑色。 *發燒在38.3℃以上。 *腹部或直腸劇痛。 *出現脫水現象(目干及皮皺)、排尿減少或停止。 *發生疹子、黃疸(皮膚及眼球變黃)、極度虛弱。
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21709268172837
背景資料 錢家鳴 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黃平 教授 解放軍305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腹瀉,但對於腹瀉,什麼情況下需要用藥?什麼情況下可以不用藥,很多人都不清楚。那麼腹瀉時究竟應該[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