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女兒是多動症嗎?正文

我女兒是多動症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女兒今年4歲半了,話好多,很愛動,除了看動畫片時能安靜一會,其余時間都在動,不會是多動症吧。你批評她,她比你說的還有道理。無奈呀,真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了,請高人指點育兒經。
 
好動不等於多動症,多動症會有以下表現。
1.注意障礙
患兒注意力難以集中,干什麼事情總是半途而廢,即使是做游戲也不例外。環境中的任何視聽刺激都可分散他們的注意。患兒進小學後,在課堂上症狀表現更為明顯,坐在教室裡總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聽講的時間很短,他們無論是看連環畫或看電視,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來走動。

2.活動過度
患兒往往從小活動量就大,有的甚至在胎兒期就特別好動。隨著出生後身體機能的發展更顯得不安分。學會了走就不喜歡再坐,學會了爬樓梯後就上下爬個不停。進幼兒園後,這些兒童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時間坐在小凳上。到了學校,大部分孩子因受制約而增加了對自己活動的限制,多動症患兒過度活動則更為明顯。上課時他們小動作不斷,甚至全站起來在教室裡擅自走動。一放學便像利箭一般沖出學校。這樣的兒童走路蹦蹦跳跳,到了家裡翻箱倒櫃,忙個不停,即使晚上睡覺也經常不停翻動身子,磨牙,說夢話。多動症兒童中約有一半會出現動作不協調,不能做系紐扣、系鞋帶等精細動作,不會用剪刀。另外還可能出現斜視;發音不清、常流口水等行為特征。

3.感知覺障礙
表現為視一運動障礙、空間位置知覺障礙、左右辨別不能,經常反穿鞋子,聽覺綜合困難及視一聽轉換困難等。

4.情緒和行為障礙
多動症患兒情緒不穩,極易沖動,對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一興奮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發脾氣、哭鬧。他們在學校會經常主動與同學爭吵或打架,行為沖動而不顧及後果。如不顧危險從高處跳下;想喝水時不顧杯子裡的水是涼是燙,抓起就喝。這些沖動有時會導致一些災難性的行為結果。

5.社會適應不良
患兒常表現為個性倔強,不願受別人制約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難與其他同齡兒童相處,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齡小的兒童游戲。

6.學習困難
雖然多動症兒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學習成績卻普遍很差。由於他們上課、做作業都不能集中注意,情緒容易波動,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感知覺方面的一些障礙也會導致一些學習困難,如視-聽轉換障礙會使患兒閱讀困難,而空間位置知覺障礙和左右辨別不能會使兒童在學習算式和一些算術符號時發生困難。寫字、畫畫、手工等學習活動也會受到這些感知障礙的嚴重影響,留級生中多動症患兒占了相當的比例。

目前對多動症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所選用的藥物大多是一些精神興奮劑,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異妥因(pemoline)等,這類藥物的副作用不很嚴重,服用後可使患兒注意渙散狀況有所改進,攻擊性行為減少。但僅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種病症原本就存在著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藥物療法時還需要結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療。
 
應該不是,現在的孩子都挺活潑的,好奇心也特強,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多提供些她感興趣的事讓她去做吧。
 
應該是的
 
孩子性格外向,挺好的,這樣的孩子比較聰明
 
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沖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表現為:
(1)注意障礙(又稱注意缺陷障礙):注意障礙為本症最主要的表現之一。患兒主動注意減退,被動注意增強,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注意對象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做作業拖拉,不斷地以喝水、吃東西、小便等理由中斷,做作業時間明顯延長。有些患兒表現為凝視一處,走神,發呆,眼望著老師,但腦子裡不知想些什麼。老師提問時常不知道提問的內容。注意障礙是本症必須具備的症狀。
(2)活動過度:活動過度為另一常見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明顯的活動增多,過分地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在教室裡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話多,喧鬧,插嘴,惹事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喜觀玩危險的游戲,常常丟失東西。多動有兩種類型:一是持續性多動。患兒的多動性行為見於學校、家中等任何場合,常較嚴重。二是境遇性多動。多動行為僅在某種場合(多數在學校),而在另外場合(家中)不出現,各種功能受損較輕。
(3)沖動性:情緒不穩,易激惹沖動,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過度興奮,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4)學習困難: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低下。多動症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出現學習困難的時間,決定於智力水平及多動症的輕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嚴重多動症患兒在學齡早期就可出現學習困難。智力水平較高、多動症狀較輕的,可在初中階段才出現學習困難。
(5)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有半數左右患兒可見有神經系統軟體征,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覺障礙等。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為異常疾病.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沖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國外報道在5%~10%之間,國內調查在10%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幾率較高,大約在60%以上。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卻經常見到一些家長為孩子的表現而苦惱。這些孩子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書寫潦草;還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為幼稚、怪僻,肢體抽動,或行為無目的、貪玩、逃學、打架,甚至說謊、偷竊等,教育也無濟於事。少數病例成年後,還留有性格和行為缺陷。這就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多動綜合症的俗稱。其發病原因很多,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因為人們認識不足,有時會誤診、漏診,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造成家庭和學校中的不良影響。
[編輯本段]【多動症的特征】
多動症的最新臨床診斷標准是1989年由美國精神醫學會制定的,現摘錄如下。當與大多數同齡兒童相比,下列行為更為頻繁,符合下面14條中的8項,並持續6個月的,診斷具有注意缺乏多動障礙。
1.手或腳不停地動,或在座位上扭動(少年為坐立不安的主觀感受)。
2.即使必須坐好,也很難靜坐在座位上。
3.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分散注意力。
4.在集體活動或游戲時,不能耐心地等待輪轉。
5.別人問話尚未結束,便立即搶著回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並非故意違抗或不理解)。
7.在做功課或玩耍時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8.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無終.
9.不能安安靜靜地玩耍。
10.說話太多。
11.常常打斷他人的活動或干擾他人學習、工作。
12.別人對他說話,他往往沒有聽進去。
13.學習時的必需物品,如書本、作業本、鉛筆等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
14.往往不顧可能發生的後果參加危險活動,例如,不加觀察便跑到馬路當中。
15.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易走神,學習困難,成績差,缺乏時間觀念。
16.活動過多:難以靜坐,愛跳愛跑,興奮多話,小動作多,不能自制,愛管閒事。
17.沖動任性:惹事生非,不顧後果,隨心所欲,缺乏思考,不聽勸告,難以管教,行為異常。
18.情緒不穩:心神不定,情感脆弱,性情急躁,易發脾氣!
19.多動症兒童成年後,反社會人格和犯罪行為風險是正常兒童的5-10倍
1989年,我國中華神經精神學會通過的《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准》(第二版)中,對注意缺乏多動障礙確定了以下診斷標准。起病於學齡前期,病程至少持續6個月,具備下列行為中的4項的診斷為注意缺乏多動障礙兒童。
1.需要其靜坐的場合下難以靜坐,常常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沖動。
3.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4.做事常有始無終。
5.注意難以保持集中,常易轉移。
6.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產生情緒反應。
7.經常多話,好插話或喧鬧。
8.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9.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礙引起。
10.動作笨拙,精巧動作較差。
排除標准為:不是由於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病、焦慮狀態、品行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
[編輯本段]【兒童多動症的病因】
1、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腦內神經遞質濃度降低,削弱了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因此,多動症兒童首先必須考慮藥物治療。非母乳喂養的兒童,父母尤其應該注意這一原因。
2、腦組織器質性損害。母親孕期患高血壓、甲狀腺肥大、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分娩過程異常;兒童出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或外傷。這樣的兒童易患多動症。
3、遺傳因素。一部分觀點認為,先天體質缺陷和器官異常、染色體異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遺傳因素,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的腦功能,造成其先天體質缺陷,從而導致多動。
4、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環境壓力遠遠超過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導致孩子心理發育滯後,自控能力降低。另外,過量攝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鉛量過度的食物,雖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但可能會導致多動症。
[編輯本段]【兒童多動症的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公布的《國際疾病診斷分類手冊》第9版,將本病命名為“兒童期多動綜合症”,共分為4型。
1型:單純活動過多和注意障礙,以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和活動過多為主要表現,並無明顯的行為障礙和發育遲延。
2型:伴有發育遲延的多動症,伴有言語發育遲延,笨拙,閱讀困難或其他特殊技能的發育遲延。
3型:伴有行為障礙的多動症,伴有明顯的行為障礙,但無發育遲延。
4型:其他。
[編輯本段]【兒童多動症的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add/adhd的方法有多種: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和"迪普音"音樂療法。
藥物治療
多數adhd兒童在服藥物後多動行為或認知功能都有改善,但藥量難掌控及藥物副作用可導致因營養不良影響骨骼生長和成長發育,以及停藥可能引起行為反彈現象(出現未用藥前更加嚴重的行為症狀)等問題,要求在用藥過程中,藥物劑量的控制和藥物療效的評價一定要做得專業精確可靠。
心理治療
主要針對adhd兒童的情緒、親子關系、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展開,這些方面對於adhd兒童適應社會、發展自我是非常有益的,但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本身的症狀效果不明顯,可作為adhd的一個常規的輔助治療出現。
行為治療
對改善兒童行為有明顯作用。主要體現在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學校及家庭行為控制等方面。行為治療是adhd的必要治療措施。如果單純的藥物治療很可能隨著停藥效果就消失了,但如果同步配合行為學治療就會在停藥後保持某些有效的行為特點。
"迪普音"音樂療法
人的雙耳跟神經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系。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內可傳遞神經元,促進腦垂體分泌內啡肽,控制神經系統的神經條件反應和平衡;外受頭部位置變動控制,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緊張度。正是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請問各位朋友,孕婦感冒了吃什麼藥呀!!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