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兒多動症有何日常防范方法嗎正文

小兒多動症有何日常防范方法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用量在10mg以內。應注意觀察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副作用為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也慶在星期日及假日停服以減少其抑制生長的副作用。3歲以下一般不用。長期應用此藥對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哌醋甲酯明顯但它的作用較易估計,認為是其優點,而且它還有些抗癫痫作用認為是其優點,而且它還有些抗癫痫作用,對同時有驚厥的患者更為適合③另一種精神振奮劑苯異妥英(pemoline,cylert):對多動症認為有明顯效果,其藥物作用時間長,早晨上學之前服1次即可副作用少,較右旋苯丙胺和哌醋甲酯更少引起厭食和失眠。6歲以下兒童最好不用開始劑量為10mg,如療效不滿意可增加20~40mg。此藥顯效較慢假若亦應停止觀察。曾有肝髒遲發性過敏反應的報告,故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④咖啡因:對兒童的多動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療效不如哌醋與右旋苯丙胺。⑤丙米嗪(imipramine,tofranil):屬於抗抑郁性藥物,對本症也有較好療效劑量從10mg,常用劑量為每日25~50mg,視兒童年齡體重而定。此藥趕走的白細胞減少常為暫時性,停藥後可恢復正常在開始服藥4周後,應檢查白細胞計數1次,以後每半月驗血1次此外,還可致食欲減退、尿潴留或過敏反應12歲以下小兒不宜應用。⑥抗精神藥物:如氯丙嗪、甲硫達嗪(thioridazine)適用於有破壞性行為的患兒。⑦抗癫痫藥:如苯妥英鈉、撲痫酮適用於伴發驚厥的患者。忌用巴比妥類的鎮靜劑,因有時反可使症狀加重
療程依病情輕重而定輕者服藥6月~1年,重者要治療3~5年,過早停藥易重視症狀
2精神治療藥物治療是對症的。動作過多往往經藥物治療而得到控制。同時不可忽視家庭和學校方面的適當教育和管理。對患兒的態度要以耐心、關懷和愛護的態度加以處理對患兒的不良行為及違法舉動要正面地給以紀律教育,多予啟發和鼓勵遇到行為治療有成績時給予獎勵,不應在精神上施加壓力更不能現罵或體罰對有不良習慣和學習困難的患兒,應多給具體指導,執行有規律的生活制度培養良好習慣,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的困難,不斷增強信心文獻資料指出藥物有效,但藥物與教育、行為上的指導相結合更為有效
http://www.nt120.com/show.asp?id=1176

兒童多動症又稱輕微腦損傷綜合症,以學齡兒童最為常見,可延續至成年。主要表現為:
(1)注意力集中困難:多動症兒童注意力短暫、易因外界干擾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終地做完一件事,上課時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東張西望或走神開小差等。
(2)活動過多:多動症兒童常常手腳不停、坐不住。上課小動作多、話多、亂跑、亂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險。喜歡惹人、常與同學吵嘴打架等。
(3)沖動任性、情緒易激動:>多動症、兒童自控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易怒、易哭、易沖動、常發脾氣。個性倔強、固執、急躁、表現幼稚、缺乏榮譽感、不辨是非,有的說謊、逃學、欺騙、有的外出不歸、甚至染上惡習。
(4)學習困難:多動症雖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現出學習困難.記憶辨別能力差、常把"b"寫成"d"或把"6"寫成"9"等,學習然成績低下。有的智力很好,但學習成績卻不理想、表現為忽上忽下、成績波動很大,成績呈跳板樣改變,抓一抓成績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級.
(5)精細及協調動作困難多動症兒童動作笨拙,如系鈕扣、系鞋帶、削筆動作不靈活,走路不成直線等。
(6)神經系統體征:常見的如指鼻試驗,快速對指試驗,輪替試驗,翻手試驗為陽性。
我們在臨床上把這類孩子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以注意力不能集中為主要表現的注意缺陷型,一種是以好動為主要表現的多動沖動型,還有一種是前面兩者都有的混合型。在女孩子當中,以注意缺陷型多見。這些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是多動,而是注意力難以維持正常兒童的標准,思想易開小差,做功課容易受外界影響,甚至因為注意力渙散使他們有時候看起來比別的孩子還要"安靜",往往家長也不易引起重視。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多動症並不是都以多動為表現,當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時,也需警惕是不是多動症。
[編輯本段]預防保健
小兒多動症應該如何預防?隨著多種治療方法的應用兒童多動的預後是較樂觀的。但如不治療,多動症兒童到成人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軸ⅰ上的診斷。主要有四大類。①多動症的殘留症狀②反社會的人格障礙,③酒精依賴,④癔病焦慮症和一些類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礙的成人有兒童多動症史,有難以控制的沖動行為障礙忍受應激的阈值低,情緒不穩和長期的不滿的情緒。追蹤未經治療或很少治療的多動症兒童給我們提供了多動症兒童的一個自然病程。有人報告未經治療的多動症兒童,隨年齡增大無目的的性的過度活動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為、物質濫用、學業低下沖動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多動症(兒童多動綜合症,又稱兒童注意多動障礙或腦輕微損害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發病率為3%左右,國內外報導達5%-20%,多見於男孩,約為女孩的4-9倍。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沖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響學習。還常伴發品行障礙,國外許多追蹤30年的報導,在這類患兒中,成人後有反社會行為,有其他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人格障礙、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毒瘾等。如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導致成材率低。而早期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後。

多動症的表現
其核心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活動過多
這類孩子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啼鉛筆,切橡皮,撕紙頭,拉同學的頭發、衣服等。平時走路急促,愛奔跑,輪流活動時迫不及待,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
由於自控力差,這類孩子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好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的厭煩。
這類孩子膽大不避危險,不計後果,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如說慌、偷竊、斗毆、逃學、玩火等。敢翻牆爬高,喜爭吵打罵,常稱王稱霸。
注意力不易集中
這類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不符合實際年齡特點,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靜,實則“走神”、“溜號”,聽而不聞。做作業時,邊做邊玩,隨便塗改,馬馬虎虎,潦潦草草,錯誤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無終,虎頭蛇尾。沖動任性
這類孩子由於自控力差,沖動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當玩得高興時,又咕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當不順心時,容易激怒,好發脾氣。這種喜怒無常,沖動任性,常使同學和伙伴害怕他,討厭他,對他敬而遠之。因為患兒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發生自傷與傷人的行為。
學習困難
這類孩子由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注意聽講,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未聽清楚,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
部分孩子讀書時可把“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左右不分。寫字時,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豎,或偏旁反寫。畫圖時,不是比例大小失調,就是位置安排不當,這些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
這類孩子考試成績波動較大,到3-4年級時,留級的可能相對較多。但因智能正常,如課後能抓緊復習、輔導,尚可趕上學習進度。

多動症的原因
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多動症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住處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
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而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其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服藥後,可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兒動作減少,因此,多動症患兒必須服藥治療。
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3)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及外傷的患兒,發生多動症的機會較多。
遺傳因素
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單卵孿生兒中多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多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多動症關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多動症(注意力渙散、多動)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飲食(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
此外,國內資料表明,在多動症患兒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長中所謂的“嚴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過分溺愛者占7.05%。國外亦有學者認為,暴力式的管教,會使患兒症狀發展,並增加新的症狀,如口吃、擠眉、眨眼。而對患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和過於溺愛等,常可能促使症狀出現,或使已有的症狀加重。

怎樣確定孩子是否患多動症
根據國際診斷標准,這類兒童必須有注意渙散、沖動任性和活動過多三個特征。
注意渙散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3項:
1.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
2.上課常常不聽講。
3.注間容易隨境轉移。
4.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難堅持做某一種游戲或玩耍。
沖動任性
1.往往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裡突然大聲叫喊。
6.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活動過多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2項:
1.坐立不安。
2.經常奔跑。
3.難於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還常常扭動翻身。
5.終日忙忙碌碌,沒完沒了。
6.7歲以前開始出現多動現象。
7.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在應用上述診斷標准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在允許活動的場合,如下課時、放學後,不管孩子的活動多麼厲害,也無診斷意義。只有在不該活動的場合,如上課時、做作業時,而他仍約束不住,始終動個不停,才有診斷意義。
第二,如只有活動過度,而無注意力渙散,不能診斷為多動症。相反,若注意力渙散明顯,而無活動過度,才應考慮有多動症的可能,因為有的兒童屬所謂“不伴多動的多動症”。在美國,從1979年起,根據多動症最為常見和突出的症狀是注意力集中困難,已把“多動症”改稱為“注意缺陷症”並分為“注意缺陷伴多動”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動”兩種,後者也就是“不伴多動的多動症”。
多動症患兒與頑皮兒童間的區別
注意力方面的區別
患多動症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在看“小人書”、“動畫片”時,能全神貫注,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行動目的性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並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症患兒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沖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自控能力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此外,近年來隨著多動症知識的普及,一些幼兒園老師,已能發現某些多動症兒童(7歲以下)的早期症狀。如不守紀律、不睡午覺等,催促家長及早診治,頑皮兒童雖活動亦多,但約束自己方面較多動症患兒好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怎樣才能讓一個小孩愛說話??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