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孕婦夜裡出汗是怎麼回事正文

孕婦夜裡出汗是怎麼回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孕婦夜裡出汗是怎麼回事
 
睡覺會出汗,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太熱的原因。
也可以到醫院檢查。祝好!

參考資料:
http://female.mz16.cn/chankejibing/index.html

 
是體虛的原因吧,多鍛煉鍛煉就可以了,我也有這樣的現象哦,現在好多了
 
您好朋友,您的情況和身體虛弱,或者缺乏鈣都有關系的
 
可以吃些板蘭根或是同仁堂的感冒清熱顆粒,我也是差不多7個月的時候有感冒症狀,沒有發燒,可的就是這兩種藥(是問過大夫的),你現在已經孕7個月了,感冒病菌是會被臍盤阻隔而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只是如果發燒就要去醫院了。

孕婦患感冒了怎麼辦

孕婦因妊娠反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稍不注意,就容易患感冒。由於擔心用藥和感冒對胎兒會有不良影響,孕婦往往不知道該不該用藥物治療。

一般說來,輕型感冒,僅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及輕度咳嗽時,不需特殊治療,只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大都會很快自愈。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藥,如銀翹解毒片、板蘭根沖劑、感冒沖劑等,效果較好。如果感冒較重,孕婦出現劇烈咳嗽、胸悶、發燒等症時,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孕婦感冒發燒時,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片,因其可引起胎兒骨骼、血管、腎髒畸形,還可使孕期延長,新生兒體重減輕或眼睛出血、皮膚出血及血尿等。消炎藥之類的藥物孕婦也不能使用。
 
建議你補補鈣片,考慮是缺鈣引起的
 
太熱了吧.
 
最好到醫院化驗一下,然後再決定補不補
這麼小的寶寶是不能亂補鈣的!
寶寶一天需要多少鈣

人體對鈣的需要是隨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和多數醫學書的介紹,膳食中鈣的需要供給量每天是:

1~6個月的嬰兒,母乳喂養的寶寶約300毫克,人工喂養的寶寶約400毫克。

7~12個月的嬰兒,約500~600毫克。

1~3歲幼兒,每天需要約600~800毫克,青春期約1000毫克。

成人800毫克,孕婦約1200毫克。

1瓶鮮牛奶(220毫升)的含鈣量約220毫克左右,如果每天能喝1~2瓶牛奶,就可得到200~400毫克以上的鈣,再加上食物中的鈣,合起來就能滿足孩子一天的需要量。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嚴重的鈣缺乏。

專家提醒:如果寶寶缺鈣單純補充鈣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鈣的吸收、利用、調節和排洩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維生素d、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是三個最主要的調節因素,其他還會受鈣的制劑、寶寶年齡、服用時間、服用方法、食物成分等因素的影響,這就不難理解生活中很多寶寶補了大量的鈣但還是發生“缺鈣”的現象。

如何給寶寶補鈣?

每100克母乳含鈣30毫克、牛奶含104毫克,根據補鈣的需要,嬰兒每天補充500毫克左右鈣,應該不會有鈣的缺乏了。如果仍然有缺鈣現象,就不是單純的補鈣不足,而是另有原因,如有維生素d的缺乏、甲狀旁腺功能不足或鈣的吸收障礙等。此時,補充大量的鈣是無濟於事的,反而可能產生副作用。如果1歲的寶寶每天能喝600毫升的奶,再適當補充含鈣食物或是鈣劑,一般不會發生明顯的缺鈣。但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維生素d的缺乏比鈣的缺乏更為普遍,而且是造成鈣吸收和代謝障礙的重要因素,因此,補鈣的同時,每天應為寶寶補充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補鈣過多有危害

補鈣不是越多越好,成人對鈣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每天2000mg,而成人的推薦攝入量為每天800mg。攝入的鈣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危害健康的風險就越大。攝入過多的鈣,可能會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鈣過多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視,補鈣過量可能增加肺、腦、腎、心血管、眼周圍組織發生鈣沉積,產生腎結石的潛在危險,會引起便秘、食欲不良、高鈣尿症等不良反應,還可能導致寶寶囟門過早閉合、限制大腦發育,骨骺提前愈合、影響生長發育等,所以補鈣也不能過量。

補鈣應注意的那些問題

*補鈣不能被廣告牽著鼻子走。有段時間鈣劑產品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宣傳全民補鈣,導致人們補鈣跟著廣告走。實際上,有些廠商為了增加產品銷量、擴大知名度,在廣告中加入了一些不實之詞,誇大效果。研究表明,各種鈣劑對於人體的吸收率大致在30%~40%左右,與宣傳的吸收率高達90%或以上顯然是有很大出入的。對待這些,需要在購買鈣品時有正確、客觀的判斷,不能跟隨廣告走。

*簡單的測試不能確定是否缺鈣。其實缺鈣的意思是非常籠統、含糊不清的。醫學上並無“缺鈣”這一名詞,只有表現缺鈣的具體疾病如佝偻病、低鈣血症、骨質疏松症等,而造成這些疾病的因素不僅是補鈣不足,還有其他復雜因素。因此,單用一種儀器的簡單測試不能確定寶寶是否缺鈣。最近一項長達7年的研究認為鈣片和維生素d對治療骨質疏松不但作用甚微,甚至還有引發腎結石的潛在危險。可見缺鈣的診斷是復雜的,補鈣更不可隨意而行。

*補鈣產品要注意質量。目前補鈣產品不計其數,常人難以選擇,醫生也難以適從。媽媽們在選擇產品時,不能認為賣得越貴,含鈣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補鈣品宣稱“沉積好、吸收快”、有的宣稱“顆粒小”,甚至還推出了“原子鈣”、“納米鈣”,讓人們覺得鈣越細小越易吸收。實際上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和鈣產品的顆粒大小無關,關鍵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專家提醒:直接從骨骼、牡蛎等含鈣豐富的物質中提取的鈣制劑,可能會有鉛、砷等有毒物質的污染,一定要選購有國家檢驗認可的藥字號制劑安全產品。
.
 

哪兒有請家教的,要是兼職的,初中和小學英語,興義這兒?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