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急,拉肚子怎麼辦?正文

急,拉肚子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形,並提供維生素b。 
7、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8、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為在腹瀉期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症狀改善時,在飲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9、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麸質食物如面包、面條及其他面粉制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洩瀉就是腹瀉、拉肚子,指大便稀薄或瀉下水樣便,次數增多的病症。這種症在嬰幼兒特別多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較多見。產生洩瀉的原因.一是感染因素。尤其是食物或食具不潔很容易發病。二是飲食喂養因素.吃得過多.或過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生冷瓜果等。還有一些洩瀉是由於調護失宜.如孩子受涼、感暑.或患了其它疾病後脾胃虛弱而發病。要預防小兒洩瀉.就要注意避免上述這些因素。中醫對小兒洩瀉的治療原則,以消滯清腸,調補脾胃為主。除藥物治療外.可按以下分型選用不同食療方。



傷食瀉:一般在進食過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後發病,暖氣作惡,不思進食,大便稀薄,夾食物殘渣或白色奶片,舌苔厚膩。用焦山楂二份,雞內金(雞肫皮)一份,混合,研成細末,每服1.5~3g,1日3次。也可用炒山楂、炒麥芽、炒谷芽米、神曲、雞內金各30g,橘皮15g,共研細末,過篩,每次5~10g,米湯送下,每日3次。還可配合服用中成藥保和丸。



寒濕瀉:一般不發熱,大便水樣,多泡沫,或似鴨糞,臭氣不重。可用鮮藿香葉、鮮扁豆葉、鮮荷葉各等分,搗汁,每服一小盅,開水沖服。或配合服用藿香正氣丸(水)。



脾虛瀉:表現為洩瀉易反復發作,面色蒼白,形體消瘦,乏力易汗,大便溏薄,夾不消化物,每於進食後作瀉,舌淡苔白。可在每次煮粥時放入適量山藥(或薏米、扁豆)同煮食。也可用山藥、芡實、蓮子,按3:2:1的比例,磨成細粉,每餐用2-3匙,加白糖適量,水調成餅狀,蒸熟作點心吃。或配合服用成藥參苓白術丸(散)等。



濕熱瀉:表現為腸鳴腹脹,大便次數甚多,瀉下急迫,每日在10次以上,呈蛋花樣或水樣便,有腐臭氣,口渴煩躁或伴發熱,苔黃舌紅,小便短赤。可用新鮮葛根洗淨切片,磨碎澄清,沉澱取粉,以粉2-10g與粳米lo~30g煮粥,每日1劑,2次分服。也可用鮮馬齒苋(馬踏菜、瓜子菜)15-30g,煎湯服,還可配合中藥三黃粉(黃芩、黃連、黃柏等量研細末),每取3~5g,以大蒜汁調糊塗敷臍部,覆以蠟紙,紗布固定,每日1次。



久瀉:以下食療方適用於小兒久瀉久痢,氣虛陰傷,煩渴口干者。①烏梅5--15個,加水500ml,煎湯,加適量紅糖,代茶飲用。有澀腸止瀉,生津止渴之效。②大棗10-20枚,去核,文火先煮1小時,後入木香5-10g再煮片刻,去渣溫服,每日2~3次。有健脾和胃、燥濕止瀉的功效。③山藥5~20g,薏米仁5~15g,均研為細末;雞肝1副,用竹片削成薄片,與藥末拌勻,加入適量食醋,放碗內蒸熟,分早晚2次服用。對小兒慢性腹瀉療效佳。
 

上一页  [1] [2] 

我家寶寶剛滿9個月,可還沒出牙?這是不是正常的呀?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