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新生兒怎麼會感染上酪黃母雞腸球菌呢正文

新生兒怎麼會感染上酪黃母雞腸球菌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出生5天的新生兒怎麼會感染上酪黃母雞腸球菌呢
 
敗血症40%以上合並腦炎,你的是革蘭氏陽性菌感染,考慮胃腸道菌群移位所致的血行感染,目前再查腦脊液我認為沒有必要了,畢竟患兒吃奶好,無發熱,體重增加。
生後4天的感染,往往不是宮內感染,考慮漾奶所致的吸入性肺炎可能,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血液裡的細菌是腸球菌(胃腸菌群移位)。
 
近一段時期,多寶魚、鳜魚連續被檢測出含有違禁成分孔雀石綠,弄得天津市民談綠色變。記者昨日從天津市水產局了解到,由於目前養殖密度加大,生物病害程度加劇,我國有些養殖業者往往不規范使用漁藥,存在濫用藥與盲目增大劑量或增加用藥次數、延長用藥時間等現象,造成細菌耐藥性增加、藥物殘留對人體造成損傷、引起過敏反應、引起基因突變等潛在危害。目前,我國規定21類藥物在養殖水產品等動物食品時禁止使用,對允許使用的藥物在水產品中的殘留量、停藥後至上市前的間隔天數都有明確規定。同時專家也提醒市民,在食用水產品時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護措施,一定要把肝髒摘除干淨。



水產品可能出現4類安全問題

細菌耐藥性增加:目前漁用抗菌藥物使用范圍和劑量的日益擴大,細菌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而且很多細菌已由單藥耐藥性發展為多重耐藥性。同時抗菌藥殘留於水產動物食品中,同樣導致人體出現人耐藥菌的增加,耐藥性的增強。由於致病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使抗生素的藥效越來越低,必須不斷加大劑量才可能有效,甚至完全無效。這使得抗菌藥物的壽命也逐漸縮短,要求不斷開發新的品種以克服細菌的耐藥性。

毒性損傷:藥物殘留可通過食物鏈長期富集而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如:硝酸亞汞、甘汞等制品對魚類小瓜蟲的治療效果好,但其在魚體內易殘留,當人攝入後可引起腎損傷和腎功能降低。一些抗生素的長期使用和濫用在水產動物產品的殘留也會造成一些潛在的危害。如:呋喃唑酮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和急性肝壞死等。

過敏反應:在水產養殖中有些經常使用的抗生素很易引起變態反應。當這些抗菌藥物殘留於水產動物性產品中進入人體後,輕者可表現為有瘙癢的荨麻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表現為血壓急劇下降、迅速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藥物及環境中的化學藥品可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而造成對人類的潛在危害。如水產上常用的治療水霉病的藥物孔雀石綠,是一種強致癌物,現在許多國家和組織已禁止使用。硝基呋喃類藥物近來的研究認為長期使用除了會對肝、腎造成損傷外,當人們長期食用這類動物性食品時,這些殘留物便會在人體內蓄積,最終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如何目測有問題水產品

受污染的魚體特征——畸形,只要細心觀察,不難識別。污染魚往往軀體變短變高,背鳍基部後部隆起,臀鳍起點基部突出,從臀鳍起點到背鳍基部的垂直距離增大;背鳍偏短,鳍條嚴密,腹鳍細長;胸鳍一般超過腹鳍基部;臀鳍基部上方的鱗片排列緊密,有不規則的錯亂;魚體側線在體後部呈不規則的彎曲,嚴重畸形者,魚體後部表現凹凸不平,臀鳍起點後方的側線消失。另一重要特征是,污染魚大多鳍條松脆,一碰即斷,最易識別。

含有“孔雀石綠”的水產品——一要看表皮創傷處是否著色,如魚鱗脫落處或甲魚等水生動物的創傷處發綠甚至呈現草綠色,表明可能已受到污染。二要看鳍條,一般情況下,魚的鳍條(包括“多寶魚”和甲魚的裙邊)相對比較容易著色,如發現魚鳍或裙邊呈現綠色或草綠色也應謹慎對待。三要看肌肉,水生動物的肌肉一般都呈現白色,萬一在烹饪或食用時發現有些水產品肌肉被“著色”,市民就不要再輕易食用。

含酚的魚——魚眼突出,體色蠟黃,鱗片無光澤,掰開鰓蓋,可嗅到明顯的煤油氣味。烹調時,即使用很重的調味品蓋壓,仍然刺鼻難聞,嘗之麻口,使人作嘔。被酚所污染的魚品,不可食用。

含苯的魚——魚體無光澤,魚眼突出,掀開鰓蓋,有一股濃烈的“六六六”粉氣味。煮熟後仍然刺鼻,嘗之澀口。含苯的魚,由於其毒性較含酚的更大,嚴禁食用。

含汞的魚——魚眼一般不突出。魚體灰白,毫無光澤。肌肉緊縮,按之發硬。掀開鰓蓋,嗅不到異味。經過高溫加熱,可使汞揮發一部分或大部,但魚體內殘留的汞毒素仍然不少,不宜食用。

含磷、氯的魚——魚眼突出,鱗片松開,可見魚體腫脹,掀開鰓蓋,能嗅到一股辛辣氣味,鰓絲滿布黏液性血水,用手按有帶血的膿液噴出,入口有麻木感覺。被磷、氯所污染的魚品,應該忌食。

上市前也要經過休藥期

我國漁藥品種很多,常用藥物按性質和用途大致可以分為六類:消毒劑、驅殺蟲劑、抗微生物藥(抗生素、磺胺類、呋喃類)、代謝改善和強壯劑(激素類)、基因誘導劑和疫苗以及中草藥。允許使用的漁用藥物包括氧化鈣(生石灰)、漂白粉、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氯化鈉(食鹽)、硫酸銅(藍礬、膽礬、石膽)、硫酸亞鐵(硫酸低鐵、綠礬、青礬)、高錳酸鉀(錳酸鉀、灰錳氧、錳強灰)、四烷基季铵鹽絡合碘(季铵鹽含量為50%)、大蒜、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大黃、黃芩、黃柏、五倍子、穿心蓮、苦參、土霉素、噁喹酸、磺胺嘧啶(磺胺哒嗪)、磺胺甲噁唑(新諾明、新明磺)、磺胺間甲氧嘧啶(制菌磺、磺胺-6-甲氧嘧啶)等等。

但是,即便是在這些可以使用的漁藥中,有些漁藥使用後直到食用魚上市前,也必須經過一段相應的休藥期,以確保上市水產品的藥物殘留限量符合要求。

專家提醒吃魚別吃肝髒

對於藥物在水產品體內的殘留量,我國制定的《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ny5070-2002)標准》中,不僅規定了水產品中不得檢出氯霉素、呋喃唑酮、喹乙醇等,還規定四環素類的抗生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環素,在水產品中殘留的最高限量為100微克/千克;磺胺類及增效劑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噁唑四種以總量計算,在水產品中殘留的最高限量為100微克/千克;另外甲氧苄啶在水產品中殘留的最高限量為50微克/千克;噁喹酸在水產品中殘留的最高限量為300微克/千克。

呋喃唑酮殘留會對人類造成潛在危害,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眼部損害和急性肝壞死等殘病。喹乙醇主要作為一種化學促生長劑在水產動物飼料中添加,由於此藥的長期添加,已發現對水產養殖動物的肝、腎造成很大的破壞,引起水產養殖動物肝髒腫大、腹水,造成水產動物的死亡。如果長期使用該類藥,則會造成耐藥性,導致腸球菌廣為流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歐盟等禁用。已烯雌酚可引起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頭痛反應,損害肝髒和腎髒;可引起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導致孕婦胎兒畸形。

專家表示,由於全國飼養水產的人非常多,無法保證每一個養殖者都沒有問題,因此市民的確需要采取一些自我保護措施。一般來說,魚蝦蟹在使用藥物後的代謝也要通過肝髒進行,所以肝髒中的藥物殘留不容易消除;在肌肉中雖然也會殘留藥物但代謝比較快,很快就已經代謝掉了。由於吃蝦蟹不存在肝髒問題,所以愛吃魚的人除去如服用魚肝油等特殊情況外,一定要把肝髒摘除干淨。

水產品濫用違禁藥對人體都有嘛危害

氯霉素對人類的毒性較大,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過敏反應,引起包括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在內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此外該藥還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及抑制抗體的形成,因此該藥已在國外較多國家禁用。

呋喃唑酮殘留會對人類造成潛在危害,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眼部損害和急性肝壞死等病,目前已被歐盟等國家禁用。

汞制劑中的汞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極易產生富集性中毒,出現腎損害,因此國外已經在水產養殖上禁用這類藥物。

砷有劇毒,因此其制劑錐蟲胂胺不僅可在生物體內形成富集,而且還可對水域環境造成污染。由於它具有較強的毒性,國外已被禁用。

五氯酚鈉易溶於水,經日光照射易分解。它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肝、腎等器官的損害,對魚類等水生動物毒性極大。該藥對人類也有一定的毒性,對人的皮膚、鼻、眼等黏膜刺激性強,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

孔雀石綠有較大的副作用:它能溶解足夠的鋅,引起水生動物急性鋅中毒,更嚴重的是孔雀綠是一種致癌、致畸藥物,可對人類造成潛在的危害。

殺蟲脒為高毒藥物,1989年已宣布殺蟲脒作為淘汰藥物;雙甲脒不僅毒性高,其中間代謝產物對人體也有致癌作用。該類藥物還可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對人體造成潛在的致癌危險。

林丹、毒殺芬均為有機氯殺蟲劑,其最大的特點是自然降解慢,殘留期長,有致癌性,對人體功能性器官有損害等。該類藥物國外已經禁用。

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屬於激素類藥物,在水產動物體內的代謝較慢,極小的殘留都可對人類造成危害。

甲基睾丸酮對婦女可能會引起類似早孕的反應及乳房脹、不規則出血等;大劑量應用影響肝髒功能;孕婦有女胎男性化和畸胎發生,容易引起新生兒溶血及黃疸。已烯雌酚可引進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頭痛反應,損害肝髒和腎髒;可引起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導致孕婦胎兒畸形。

酒石酸銻鉀是一種毒性很大的藥物,尤其是對心髒毒性大,能導致室性心動過速,早搏,甚至發生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該藥還可使肝轉氨酶升高,肝腫大,出現黃痘,並發展成中毒性肝炎。該藥在國外已被禁用。
孔雀石綠是一種工業染料,主要用於水產養殖中防治魚類的水霉病等真菌病害和原生動物寄生病害。由於養殖魚類的累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導致細胞癌變,現在我國已經禁止在水產養殖中使用。
 

寶寶不喜歡跟小朋友分享玩具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