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的寶寶感冒了。愛哭鬧,夜間漢多,支氣管有點發炎但不咳嗽該怎麼辦? 對於嬰幼兒喉嚨中粘稠痰液,除給予必要的抗感染和對症處理外,也能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收到很好的療效。 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宜保持在18-22c,相對濕度55%-65%,同時宜多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這樣,喉嚨中的痰液不至於過分粘稠,痰液也就很容易咳出來。 二、配合選用化痰的藥物,使痰液稀釋,有利於痰液的排出。 三、經常給孩子翻身或拍背,一方面可以促進肺部的血液循環,另方面拍背可使支氣管內的痰液變得松動,易於排出。正確的方法是:病兒應取側臥位或抱起側臥,父母五指微曲成半環狀,即半握拳,然後輕輕拍打病孩的背部,右側臥拍打左側背部,左側臥,反之亦然。兩側交替進行。叩擊力量不宜過大,從上而下,從外向內,依次進行。每次拍打幾分鐘,每天2-3次。 四、對於孩子口腔粘稠痰液,父母有時可用手指包上清潔的紗布,輕輕地去除孩子口腔深部的痰液,保持呼吸道的暢通。 五、讓孩子吸入熱、潤的氣體,使粘稠的痰液變稀,有助於排出。例如水罐法,即將沸水倒人罐內,讓孩子口鼻對准罐口持續吸入。當然,要注意別讓孩子燙傷 七王之亂
歷時時間:中國西漢孝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統治階級內部集團歷時三個月的關於削藩的內亂。
歷史背景:漢景帝即位後針對地方各諸侯割據勢力越來越大而直接威脅到中央權力,景帝采用晁錯之策,著手削藩,削弱各諸侯王的權力,結果引起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叛亂而殺晁錯,向七國“謝罪”,但七國仍然進攻不止。於是景帝派遣周亞夫率軍抵抗,於公元前154年平定叛亂。之後,下令把諸侯王任免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打擊了割據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
歷史事件:漢初,劉邦以為秦之速亡在於皇室孤立無援,在次第剪除韓信等異姓功臣王的同時,大封同姓諸侯。諸王占有大半國土,朝廷直接掌握者僅15郡。文帝時,賈誼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漢書·賈誼傳》)的分國政策。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錯力主“削藩”。其時,劉濞經營吳地已歷40余年,鑄鐵煮鹽,財用富饒,招納亡命,日益驕橫,聞訊後加緊謀反活動。景帝前元三年冬,朝廷下诏削吳王封地。正月,吳王殺朝廷所置王國官吏,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起兵於廣陵(今江蘇揚州)。下令國中男子年齡上與王同(62歲),下與太子同(14歲),皆征發,得20余萬人。在吳王煽惑下,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率兵共圍不肯反叛的齊王劉將闾於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楚王劉戊以兵從吳,趙王劉遂駐軍於其封國西界以待吳楚兵。史稱七王之亂。
景帝聞訊,拜周亞夫為太尉,率36名將軍東擊吳、楚;遣曲周侯郦寄擊趙;遣將軍栾布擊齊;以窦嬰為大將軍,屯兵荥陽(今河南荥陽東北)監督齊、趙方面戰事。繼誤聽故吳相袁盎之言,斬晁錯以謝天下,並遣袁盎為使,诏谕吳王。後見吳王無意罷兵,乃決計征伐。
吳王舉事時,其大將軍田祿伯進言:願領5萬人循江淮而上,經武關(今陝西商南南)取長安。青年將領桓將軍認為,吳多步兵,利於險阻;漢多車騎,利於平野,吳兵應置沿途城邑於不顧,直趨洛陽(今洛陽東),據山河之險以號令諸侯。吳王均不納,率軍渡淮,會合楚軍,共攻梁國,破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 殺梁軍數萬人。梁王遣六將軍迎戰,吳、楚復擊敗梁兩軍,進圍梁王劉武於睢陽(今商丘南)。劉濞還遣人埋伏於崤山(今陝縣東南)、黾池(今渑池西)間,欲阻殺周亞夫。
周亞夫受命,面陳用兵方略於景帝:避吳、楚兵鋒芒,捨棄梁國部分土地以牽制之,斷其糧道,相機破敵。景帝允諾後,亞夫秘密經武關達洛陽,前出至淮陽(封國名,今淮陽、太康、鹿邑、柘城一帶),納鄧都尉之策,引兵東北行,屯於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北)。
吳、楚攻梁急,梁王屢次求援,亞夫均不往救。僅令弓高侯韓頹當等率輕騎兵出淮泗口(泗水入淮之處,舊址在今洪澤湖內),斷吳、楚兵後路,阻其糧運。後見吳、楚軍多次受挫,乃將主力推進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吳、楚軍轉攻亞夫軍。亞夫仍堅壁不出。吳、楚軍饑,求戰益急,發起夜襲。吳、楚軍鼓噪於壁壘東南,亞夫使人戒備於西北,破其聲東擊西之計。吳、楚軍欲進不得,欲戰不能,糧運不繼,被迫退卻。亞夫乘勢揮軍追擊,大敗吳、楚軍。楚王劉戊自殺。劉濞領壯士千余人渡江,逃至丹徒(今江蘇鎮江東),倚東越兵萬余人自保。不久,東越受漢使利誘,騙劉濞勞軍而殺之,獻其首級於朝廷。
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四王兵圍臨淄,齊王以形勢緊迫,暗與四王通謀欲降,得知朝廷發兵消息後,守御之意乃堅。栾布等引兵至齊,擊敗四王兵,解臨淄之圍。膠西王自殺。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被殺。郦寄至趙,攻回兵固守趙國都城邯鄲(今屬河北)的趙王,七日未克。栾布破齊還,與郦寄合兵,引水灌城,城壞,趙王自殺。七王之亂,歷時三月即告平定。
周亞夫平七王之亂,叛軍方面,劉濞懼部下反戈,既不納良謀,亦不信用將領,20萬大軍蟻聚梁地,失去主動。齊地四王久圍臨淄,不會同趙王直搗洛陽或關中,未占先機。漢軍方面,周亞夫屯兵昌邑,與睢陽成犄角之勢,既可威脅吳、楚軍側背,又可防吳、楚軍繞梁北進,西撲荥陽,最終收以逸待勞之效。梁王及其部屬堅守睢陽,吸引、牽制叛軍主力,為戰局轉變創造有利條件。齊王背約,客觀上起到了牽制諸王、打亂叛軍部署的作用。
此戰,漢初維護中央集權的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諸侯王國維持了50年之久的特殊地位告終。戰後,諸侯王不再擁有實權,僅享受租稅收入,王國實質上與郡縣無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