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1歲8個月小兒一天大便數次怎麼回事正文

1歲8個月小兒一天大便數次怎麼回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議適當將奶粉沖淡一點,如原來一匙奶粉要放三十毫升,現在可以用三十五毫升水。如果孩子是母乳喂養的,建議乳母的飲食要以易消化、有營養、清淡為主。

對於孩子腹瀉,我有以下的歸納與建議,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腹瀉:以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及大便性狀有改變(如稀便、水樣便、粘液便或膿血便,顏色改變等)為特點。如果孩子原來的大便是條狀的,現在是糊狀的,那也是腹瀉了。
寶寶腹瀉最常的原因有消化不良和腸炎。
一般孩子的大便混有泡沫,常提示孩子的消化不良,只有孩子的消化不好,食物殘渣多了,被腸道裡的菌發酵產氣,就會出現大便混有泡沫的情況。另外,大便混有泡沫還可能與孩子哭鬧時間過長,吞下了較多的空氣有關。如果孩子還伴有吐奶,吐出的奶一有股酸臭味、或伴有未消化的奶塊,或有腹脹(孩子平臥床上,腹部高於胸部),大便或伴有泡沫,無粘液或膿血,大便只是次數增多、便質還是黃色或帶點淡綠色糊狀的、或稀爛的,那就是消化不良。可以喂些消化水幫助一下,也可以喂些媽咪愛調整腸道的菌群,及思密達止瀉等。
如果孩子還伴有吐奶厲害,甚至食入即吐,或有可自行緩解的陣發性哭鬧,大便的性質改變明顯改變,呈蛋花湯樣或水樣,或伴有粘液等,那就是腸炎的可能性大了,這個是需要及時就醫的,查個大便常規可以協診。
如果孩子在腹瀉的時候伴有持續性的哭鬧,並且精神不佳,所排大便呈番茄漿樣,那就要警惕腸套疊了,如果同時大便的氣味非常腥臭,那就要警惕壞死性腸炎了。
有的孩子因為喝涼茶也會引起腹瀉的。如果在孩子出現腹瀉之前的確喝過涼茶,那其可能性就較大,建議以後不要喂孩子喝過多的涼茶了。
還有就是輔食的添加不當也會引起孩子腹瀉的,如添加過快、過多、過早等。
在護理方面要注意的是:因為孩子得腸炎時消化功能會被影響,所以可以喂些胃蛋白酶、復方澱粉酶溶液幫助一下。如果孩子是吃奶粉的,建議使用專為腹瀉的孩子配制的腹瀉奶粉,如果暫時買不到,建議把奶沖淡一點;如果孩子是母乳喂養的,那乳母的飲食就要注意清淡、有營養,不能吃過於油膩的食物,乳母也可以服“常樂康”幫助一下,對孩子的恢復是有好處的,因為我主張治療孩子的腹瀉要“母子同治”。
另外,因為孩子拉大便的數次多了,一定會讓小屁股受罪的,建議在保證孩子不受涼的前提下,盡量不要把小屁股包得太嚴,清洗屁股時盡量用水洗,如果用布洗就不能擦,要用摁,而且一定要輕,以免孩子細嫩的皮膚容易破損,那樣孩子可以要哭鬧得很厲害的--如果孩子無緣無故地哭鬧得很厲害,要注意看看是不是屁股皮膚紅了,孩子不舒服哦。要預防這種尿布皮炎,您也可以在每次給孩子清洗後給小屁股搽上一層藥膏,如四環素軟膏,眼膏也行。並注意及時更換尿布和打開尿布通一通氣,避免大小便分解時會釋放出的氨對嬌嫩的皮膚產生刺激。

1.千萬不要禁食。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嬰兒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減量後嬰兒不夠吃,可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或哺喂胡蘿卜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要根據嬰兒口渴情況,保證喂水。

2.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干,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內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研究證明這種糖濃度最利於介導鹽和水進入體內,以補充腹瀉時的損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認,是預防和治療腹瀉脫水的良藥。

4.不要濫用抗生素。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制劑,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5.做好家庭護理。家長應仔細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將大便異常部分留做標本以備化驗,查找腹瀉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敷腹部;注意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紅臀發生,應把尿布清洗干淨,煮沸消毒,曬干再用。
腹瀉是指排出異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膿血,並且排便次數頻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周圍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極少是嚴重疾病的症狀,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由於腹瀉會丟失大量的腸液,多次腹瀉後可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紊亂,特別是鉀離子丟失過多,造成全身不適。如果腹瀉持續不止或伴有膿血便、劇烈嘔吐或高熱,應到立即醫院就診。
一、腹瀉的自我診斷要點
伴隨的症狀
可能的診斷
急性腹瀉,水樣便,可伴有(或不伴有)發熱,臍周疼痛胃腸炎,多為食用不潔、變質或使用過敏的食物引起
急性腹瀉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並發現大便中帶膿血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但也不能排除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腹瀉伴發熱常見於慢性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和結腸癌等
慢性腹瀉還有間歇性便秘結腸過敏、直腸或結腸息肉,還須排除結腸癌
糞便呈醬紅色或血水樣,含有膿血小塊,量較多且有惡臭急性阿米巴痢疾
糞便量多,惡臭異常,呈灰白色油脂狀一般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礙所致的腹瀉
嚴重腹瀉,伴有劇烈嘔吐、發熱、嚴重脫水,糞便呈米泔水樣,病情凶險可能為霍亂和副霍亂
常見腹瀉的病因及治療
夏季是菌痢的高發季節,此時,沙門氏菌腸炎、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到了發病高峰期。由於三者在臨床上均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易混淆診斷。此外,菌痢與沙門氏菌腸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盡相同,而輪狀病毒性腹瀉則不需要用抗生素。因此,對三者加以鑒別,於及時治療有重要意義。
菌痢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少見,首發症狀為先瀉後吐,同時有腹痛,以左下腹痛為主,腹瀉的特點是便次頻繁,每日大便次數超過十次,甚至更多,但大便量少,大便性狀為粘液或膿血便,裡急後重明顯,大便鏡檢滿視野白細胞,大使培養可查到志賀氏菌。氟哌酸為目前最佳抗痢藥物。
沙門氏菌腸炎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牛奶、蛋類、家禽、內髒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多見。首發症狀為先吐後瀉,常有嘔吐,以臍周腹痛為主,每日便次在3-10次,大便量多,大便性狀為水樣帶粘液,裡急後重不明顯,大便鏡檢白細胞總數多正常,大便培養可找到沙門氏菌,治療藥物選用復方新話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
輪狀病容是6歲以下幼童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以6個月~2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輪狀病毒性腹瀉首發症狀為嘔吐、咳嗽,腹瀉每日3-10次,大便為稀便、水樣或蛋花樣。有酸臭味,無粘液及膿血,大便鏡檢、大便培養均陰性,血象不高,病毒檢測可分離出輪狀病毒。如果沒有繼發細菌感染,可不用抗菌藥物。
抓“肚筋”醫治拉肚子
因受涼而引起的拉肚,可用抓“肚筋“的方法來治療。讓患者俯臥於床上,可在患者兩肩胛骨內側分別抓住一根較粗的筋“即肚筋”。抓住此筋提起來,再猛地松開,這樣左右如是幾次,便有奇效。

什麼是腹瀉?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症狀,系指排便次數多於平時,糞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膿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個別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糞便成形,不應稱為腹瀉。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術後的病人常常會發生直腸性便秘,此時由於糞便嵌塞於直腸腔內,刺激直腸粘膜,可有排便次數增加,且伴有裡急後重感,有時還會有粘液排出,也不應列為腹瀉,其實際上是嚴重的便秘,這種便秘需灌腸或用手挖幫助排便,醫學上稱之為假性腹瀉。

腹瀉怎樣分類?
腹瀉是一種症狀,其發病機理相當復雜,引起腹瀉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瀉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種。
急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並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腸痙攣所致的腹痛,病程在兩個月以內者;臨床上,如腹瀉持續或反復超過兩個月,可稱為慢性腹瀉。當然,這種區分是人為的,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固然可稱為慢性腹瀉,但病史短於兩個月者亦未必全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瀉的初期,或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慢性病例的初次發作,在實際診斷時,必須與急性腹瀉互相參照。
(2)根據病理生理的特點可分為:
a滲出性腹瀉
b分泌性腹瀉
c滲透性腹瀉
d吸收不良性腹瀉
e胃腸蠕動加速性腹瀉
(3)按解剖部位可分為:
a胃原性腹瀉
b腸原性腹瀉
c胰原性慢性腹瀉
d內分泌失常性腹瀉
e功能性腹瀉
其中,腸原性腹瀉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
a病原感染性腹瀉
b炎症非感染性腹瀉
c腫瘤性腹瀉
d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礙性腹瀉
e食物(中毒、過敏)性腹瀉
f藥物作用或化學品中毒性腹瀉
g功能性腹瀉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什麼?
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藥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體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質,經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飲食和從各種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腸粘膜上皮細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總量約9l,並含有大量電解質,一般24小時內,空腸吸收水分3~5l,回腸2~4l,進入結腸者只剩約1~2l,且大部分被結腸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的水分不過100~150ml,還有少量的電解質。由於腸道吸收水分的潛力強大,所以正常人糞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穩定的,不會因飲水的多少受影響。在小腸上段腸腔內,由於食糜質和量的差異和電解質含量的多少,其滲透壓可呈高張或低張狀態,水分不斷由血漿滲入腸腔,或從腸腔吸收入血漿,使血漿與腸腔之間的滲透保持著動態平衡。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胃腸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發生障礙或紊亂,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減少和(或)動力加速等,最終導致糞便稀薄,可含滲液,大便次數增加而形成腹瀉。

如何根據腹瀉一症推測疾病?
腹瀉一症,若結合患者病史、症狀、體征等方面表現,可以有助於進一步推測腹瀉的病因。
(1)從年齡來分析:兒童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感染、雙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瀉、腸系膜淋巴結核和胰腺纖維囊性變;青壯年腹瀉多為功能性腹瀉與潰瘍性腸結核;中年或老年腹瀉常為結腸癌。
(2)從性別分析: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的功能性腹瀉多見於女性,而結腸憩室與結腸癌多見於男性。
(3)從籍貫和職業分析:居住於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民與漁民,頻繁與疫水接觸,腹瀉時應考慮有血吸蟲感染的可能。
(4)從起病與病程分析:起病急、病程短而腹瀉次數頻繁者,應考慮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如輪狀病毒感染、沙門氏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感染、葡萄球菌腸毒素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腸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及藥物作用和化學中毒等。若病史超過2年者,則結腸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較小;若病史達數年至數十年之久,常見於功能性腹瀉、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病;若腹瀉呈間歇性發作,常見於功能性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及結腸憩室炎等。
(5)從胃腸道症狀分析:從病人所呈現的胃腸症狀,尤其是腹瀉情況,可以推測病變部位在小腸或結腸。如病人便意頻繁,有裡急後重感,每次排便量少,有時甚至只排出一些氣體或少量粘液而無糞質,糞便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怎麼領媽迷寶貝尿布屎使用裝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