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知道小孩子的聽力是否損傷?如何去測試呢? 常常聽人家說“十聾九啞”,因為一旦聽力出現問題,聽不到或聽不清楚言語聲而無法學會說話,就會變成啞巴,所以聾與啞常常是形影相隨的。不過有事實證明,只要對聽力障礙的兒童盡早進行聽力設備的聽力補償和聽力語言訓練,絕大多數聾兒是能走出無聲世界,並能開口說話,和健全兒童一起學習和活動的。關鍵在於早發現,因為四歲以前是學說話的最重要時期。而要做到早補償聽力(配助聽器),早訓練,必需先做以早發現,早診斷。
佳音聽力助聽器價格查詢專家接觸多種病例之後發現,多數情況下,幼兒的聽覺問題是被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員發現的,但有的父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當孩子到了應開口說話的年齡還不會說話才引起,有的卻認為是“開口晚”,還要等待,也有的不願承認自己的孩子是聾子,甚至抱有幻想,期待奇跡出現,以致錯過了學說話的最佳時機。
聽覺正常的孩子出生後幾天就會對響聲或突如其來的聲音作出反應,如眨眼。
幾個星期以後,柔和、悅耳的聲音會使他安靜。
三個月時,眼睛會轉向光源。
六個月時,頭會轉向聲源。
一周歲時,能對大人所說的簡單的話作出反應。
聽覺正常的嬰兒,六個月時開始伊呀學語。
二歲開始發出第一個詞。
十八個月至二歲會講二個詞的短句。
聽覺障礙的孩子則不會按以上過程發,出生時已聾的嬰兒六個月起發聲漸漸減少,到二歲時已變得十分安靜,所以說,只要父母或領養者仔細觀察,便能判斷孩子的聽覺狀況。佳音聽力助聽器價格查詢專家介紹以下一社區家庭中對懷疑有聽覺障礙嬰幼兒的測聽力方法:
新生兒~3個月嬰兒:當嬰兒睡著覺時,在他身邊敲鈴或碗,淺睡可輕一些,深睡時應敲得響一些,看嬰兒會不會眨眼,腿或臂抖動或驚醒。
3~6個月:在孩子視線以外的左側線或右側給聲一敲鼓,敲鈴或用發聲玩具看嬰兒的反應。
6~9個月:讓母親抱著孩子坐有腿上並逗著吸引其注意力,另一個人用以上方法給聲,看孩子的頭會不會轉向聲源。
9~12個月:同樣的方法在下方給聲,聽覺正常的孩子應先向左右尋找聲源,然後向下尋找。
12~15個月:若在孩子視線以外的上方給聲,他會在向其他方向找不到聲源後向上尋找。
18個月:聽覺正常的孩子聽到聲音後,頭會立即轉向聲源。
建議用不同頻率的聲音作為測試聲源,如鼓是低頻的,鈴是高頻的,對如果用以上方法估計嬰幼兒可能有聽覺障礙,應立即去醫院找耳科醫生使用聽力設備進一步檢查,並作詳細的聽力測試,以明確診斷。
參考文獻: 佳音聽力助聽器連鎖專賣www.gdztq.net 聽力損失往往是隱匿的,多繼發於或伴發於一些全身性疾病,而且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一般不能准確敘述耳部症狀,如耳脹、耳悶、平衡障礙、聽力下降等,容易造成漏診。
家長應密切觀察嬰幼兒聽覺與言語的發育。此時期正是嬰幼兒言語發育、智力發育和情感形成的最佳時期,聽覺障礙將直接影響嬰幼兒的語言、智力發育和情感的形成。
從新生兒到1歲半時,聽覺發育分為五個階段———
聽性反射期:從出生到出生後3個月,當忽然聽到大於60db的聲音,寶寶會出現全身抖動、兩手握拳、前臂急速屈曲或皺眉頭、眨眼、睜眼等反應;
聽性反應期:4-6個月,寶寶對聲音有反應,可辨別媽媽的聲音;
定向反應期:7-9個月,寶寶能主動地向聲源方向轉臉;
語言反應期:10-11個月,叫寶寶的名字有反應,能學說“爸爸”、“媽媽”;
言語學習期:滿周歲到一歲半時,按聽到的言語能作出反應。
從新生兒到1歲半時,語言發育分為五個階段———
哭啼期:出生後到3個月,餓了、冷了、尿墊濕了要啼哭;
“呀呀”學語期:4-6個月,高興時會“呀呀”學語,夢中會發出笑聲;
理解語言期:7-9個月,如問“媽媽在哪裡?”嬰兒可眼望著媽媽;
模仿語言期:10個月到一周歲,能模仿大人說的簡單話,說出簡單詞;
語言學習發育期:1歲以後,隨著年齡成長,語言日趨豐富。
對於學齡前兒童,家長應密切觀察小兒日常言行和情感的改變。有聽力損害的兒童往往語言發育遲緩,構語吐字不清,說話時音調較高,看電視時不自主地靠近電視或調大電視的音量開關;聽力損害時間較長,小兒可以發生性格上的改變,如不願意上幼兒園,不合群,喜歡獨處,產生對監護人的過度依賴,易激惹,或有自閉傾向;學習技能如練鋼琴或跳舞時,患兒平衡功能不好,視聽對樂譜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有上述改變,應及早進行全面的聽力、智力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