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不怎麼愛吃飯怎麼辦正文

寶寶不怎麼愛吃飯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鐘之內吃完,就比昨天快。”適當給些小獎勵,激發寶寶好上加好。比如,寶寶喜歡小熊,哪頓飯吃得好,媽媽就給畫一只小熊,由寶寶收好;如果一個星期能得到一定數量的小熊,周六、周日就帶她到她最想去的地方玩,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操作要點:

堅持原則。定好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絕不能延長到40分鐘,否則你的努力將大打折扣。

說話算數。一旦寶寶得到了足夠的小熊,父母的許諾一定要兌現。

給孩子營養的概念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愛吃的東西,這時最好給孩子講一些營養知識,讓他(她)明白這些東西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在做飯甚至去超市購物時,先向寶寶吹吹風:“你看芹菜嫩綠嫩綠的,吃點綠色蔬菜身體好……”餐桌上再對寶寶做“營養培訓”:“吃點菜花,補充葉酸;胡蘿卜裡的胡蘿卜素含量多,吃了能長高個;豬肝含鐵、維生素a豐富,吃了嘴唇紅,寶寶越來越漂亮;魚能健腦,多吃魚的寶寶聰明……”漸漸地,寶寶就知道了不挑食的好處,不再讓爸爸媽媽為自己的吃飯問題發愁了。

操作要點:

飯菜富於變化。即便是寶寶喜歡的,也要今天吃了,明天就換別的,保持體內營養平衡。

色、香、味、形、營養缺一不可。讓寶寶從直觀上喜歡,比如把食物拼成卡通圖案,以此刺激兒童的胃口。

我最近就想了不少辦法,從形態上吸引孩子的味覺。比如我專門買來那種水果型和數字型的冰格,然後將做好的米飯,配上菜一起,按上冰格裡,給孩子做出一個個有趣的米飯造型,不斷出新,這樣可以時時引起他吃飯的興趣。還可以做出圓柱型,外面裹上一層紫菜,立刻變成可愛的壽司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可以利用現在暑假,叫親友家的小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然後一起吃飯,讓兩個孩子比賽,看誰自己吃得最棒,這樣會鼓勵他自己動手的。試一試吧!
 
首先我們要清楚寶寶為什麼不愛吃飯、挑食?

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1、寶寶的腸胃不適,由於零食或者別的食品吃的太多了,或者是某此藥物的反應,對腸胃造成了負擔。讓寶寶的胃有飽腸和不適感,所以,寶寶不想吃飯。

2、由於寶寶的吞咽功能不如大人完善,有些食物如長莖的菜葉等,會梗在喉嚨中造成不適或嘔吐。讓寶寶反射性的拒絕此類菜。給人挑食不愛吃蔬菜的假象。

3、寶寶本身體內就不需要某種物質,寶寶對食物的需求是很本位的,他不會象大人一樣根椐書上或雜志上的說法吃什麼有益就吃什麼,寶寶不一樣,他只聽自已的,他本能想吃什麼就是什麼,也就說明他體內缺什麼。

4、飯菜不合口味,菜式一成不變,寶寶是喜歡新的東西的,寶寶是好奇的。

一成不變的飯菜,吃多了不但寶寶倒胃口,大人其實也會抗議的。

5、沒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一邊吃一邊玩的對腸胃消化是不利的,也不能讓寶寶品味到飯菜的美味。如何談得上胃口好呢?

那麼我們如何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呢?

1、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吃飯前催寶寶洗手,留固定的位子給寶寶吃飯。

二三歲前可能固定的寶寶椅束縛以養成她坐定吃飯的習慣。

如已過這一時期,就比較難了,方法是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則,全家都要保持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氛圍,如果寶寶離開自已的位置獨自去玩,不要拿著碗跟在身後喂,只要跟寶寶說:“寶寶吃飯時間不能玩哦,玩了就沒有飯吃哦。”如果不聽,不必催促,大人吃完收拾碗筷就是了。事後在第二頓飯之前不能再給其它任何食物,只給清水。給寶寶一個概念吃飯的時候就坐定吃飯,這時候玩了就沒有飯吃。

幾次下來壞習慣十有八九可以改掉。

2、凡事不能強求

寶寶不想吃飯不要硬逼。

如果寶寶吃到一半說吃不下了,不必勸飯立即收走碗筷就是了。

事後萬萬不可另做別的菜或者塞小點心給寶寶。

一些平時愛吃的小點心,對寶寶還是有吸引力的,雖然此時寶寶的腸胃不適但碰到特別愛吃的,肯定又會吃下一些,但這樣對寶寶腸胃有一定傷害,也影響下一頓寶寶的胃口。

3、做適合寶寶的菜

把長莖菜切短,土豆做成土豆餅,菠菜小青菜可以切成寸長,多做少刺的魚給寶寶吃。

4、讓寶寶參於做飯

四五歲的寶寶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寶寶參於做飯讓他知道飯是如何做成的,同時也可教育她要愛惜飯菜。

5、經常變換菜式

在這裡並不是要求家長們每天做不同的菜。

至少在寶寶的盤子裡飯和菜的排列要花點心思,比如,今天是番茄炒蛋,可以將蛋圍邊,番茄放在飯中間,做成花的樣式。可以把玉米堆成月亮的樣子,胡蘿卜泥盤成太陽的樣子,寶寶常常會被眼睛騙得胃口大開。

6、和寶寶一起吃的有滋有味

有些食物你可以引導,比如胡蘿卜,你可以先吃一口,認真的品一下然後說出自已的感受,接著讓寶寶也試一口。一起品嘗食物的美味比硬喂寶寶吃效果要好得多。

7、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這個道理,是實踐中來的,我因為減肥晚間以蔬食為主,吃了半年多小黃瓜。

琦琦現在常常在吃飯時問我要一段小黃瓜吃。

我們夫妻兩個早晚都喝一杯果汁,現在琦琦晚上也會提出要一杯果汁。

寶寶非常渴望自已長大,這種渴望的表現之一就是學大人的樣子,大人經常做什麼他也會去嘗試。所以想讓寶寶有一個飲食的好習慣,那麼大人首先也得有一個正確的飲食習慣。

8、小兒常帶三分饑

寶寶愛吃了,我們大人也要控制量,寶寶碰到愛吃的好吃的不懂得節制並且吃得又快,

很容易吃多了撐到,對腸胃增加負擔。

一般一餐飯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可以催寶寶下桌去玩,寶寶意猶未盡的樣子也要對其說明:“寶寶不能再吃了,再吃就要肚肚痛了。”

寶寶實在要吃就收走她愛吃的東西絕不能再給了。

9、拋開成見,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一些家長認為巧克力會讓寶寶牙齒吃壞、肯德基有激素、土豆片是垃圾食品。寶寶絕對不能吃。其實,你越是阻止她越是想吃越是想吃就越要去吃,一旦吃到就大吃特吃,並且成了嗜好。個人認為巧克力對寶寶並無多大害處,適量的吃一點,也是可以的。

土豆片寶寶想吃時就給她一包,她的量也就是一包二包,到第三包她的欲望就不那麼強了。

寶寶也不會只愛吃某種單一的食物了。

10、多多運動,增強體質,必有大大好胃口

寶寶身體好了,胃口肯定就好。

不要老是讓寶寶坐定,多運動對寶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雙休日帶寶寶去游泳去公園去綠地,運動和新鮮空氣可以讓寶寶胃口大開。

以上是我養育寶寶的一些小經驗,希望大家都擁有一個愛吃飯的寶寶。




如何讓寶寶吃飯變成開心事


寶寶吃飯不是一件小事,若不重視,就可能造成孩子厭食、消化不良等諸多問題。問題一旦產生,該如何對症下藥呢?本文告訴你。

“吃飯的時間到了!”當媽媽興高采烈地把一盆盆菜端到桌上時,兒子丁丁卻托著下巴,對飯菜毫無興趣,任憑媽媽怎樣好說歹說,丁丁就是不想吃,不肯吃,勉強吃一口,還要吐出來。

也許你的孩子也有類似的吃飯經歷,或許你也試了很多方法卻不見大的成效。不用擔心,讓專家一起來幫你的孩子找找問題的根源,並解決它。

消化不良的3大誘因(中標)

原因1: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小標)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吃能消化吸收、願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面包等)轉變。3個月內的嬰幼兒,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對澱粉的消化比較差,需要特別注意。而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副食品,一定要爛、細、軟,比如,可將青菜切碎,弄爛,做成菜泥。而對於2-3歲的嬰幼兒,因為已經有16-20顆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同時,像整顆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凍這些食品對於嬰幼兒都十分危險,可能會被吞到器官裡,所以必須小心,要磨成粉,弄碎了才能吃。

原因2:給太多新的食物(小標)

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蝦,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慢適應。一次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地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

原因3:食品搭配不合理(小標)

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助食品,要注意給予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平衡的飲食就是指嬰幼兒吃進去的食物能滿足他這個年齡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素。糧食是最基礎的食品,而肉、魚、奶、蛋、蔬菜、水果等等都是身體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於單調。

飲食行為糾正是根本(中標)

吃飯是一種飲食行為,除了要注意以上這些問題以外,幼兒正確的飲食行為和習慣的養成也不容忽視,這是解決孩子厭食、拒食等吃飯問題的根本,需要引起父母高度重視。因此,您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范和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

飲食習慣1:定時定量,少吃零食(小標)

養成孩子定時定量吃東西的習慣十分重要。如果給孩子太多的零食,一會吃糖,一會兒吃餅干。胃裡不空,孩子就會到正常吃飯的時間,沒有饑餓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幼兒都是一日三餐,再加上兩頓點心。您可以通過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特定餐具和叫孩子吃飯的話語來讓孩子意識到要吃飯了。這是通過條件反射的方式來給孩子有吃飯的意識,當熱氣騰騰的飯菜放在桌上時,他就會意識到“吃飯的時間到了”。其次,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壞習慣。

飲食習慣2:專心吃飯,對吃飯感興趣。(小標)

許多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邊玩玩具,其實這對孩子的飲食是不利的。吃飯需要專心,父母必須要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父母就要培養孩子對於吃飯的興趣。

對於吃的興趣,可以從小培養。媽媽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喂他奶時,就選擇一定的時間、地點和姿勢,讓他專心地喝奶,同時媽媽也要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吃奶這件事情上,讓孩子感覺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從小培養他對於吃的一種興趣。同時,在孩子長大一些後,媽媽可以在揀菜或做飯的時候,把一些食物指給孩子看:這些東西就是今天中午要吃的食物。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中午要吃的食物的印象。

另外在吃飯時可讓幼兒自己參與,捧飯碗、拿小勺,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這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的本領,又培養了對吃飯的興趣。

飲食習慣3:營造吃飯的愉快氛圍(小標)

有的孩子吃不下飯或不想吃飯,父母就會大打出手,甚至辱罵批評孩子,造成孩子每次吃飯都淚水漣漣。這樣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裡討厭吃飯,害怕吃飯。吃飯就成了一件不開心的事情。

因此專家建議父母一方面要營造一個愉快的吃飯的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並體會到吃飯的快樂,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願意吃或不想吃,請不要勉強他,就讓他餓一餓,這樣並不是什麼壞事。

box1:聰明提醒:完善的食品搭配方法

1、細糧、粗糧、面粉、米飯要適當搭配。

2、父母可以將含各種營養物質的食物搗碎做成小丸子、各種小點心,進行鮮艷的顏色搭配,來提高孩子進食的興趣。

3、給孩子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人流後不大便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