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新生兒轉科後能回愛嬰區嗎?正文

新生兒轉科後能回愛嬰區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請問醫院的各位同仁,對於出生後即轉新生兒科治療和觀察的新生兒,如果在新生兒科出院,產婦還在愛嬰區,這種情況下寶寶能轉到愛嬰區嗎?各個醫院是怎麼做的,醫院有沒有相關的書面規定?懇請各位幫忙,謝謝!
 
(1)非特異性外陰炎:生活中理化因素刺激,不注意衛生,<wbr>身體虛弱,均能使婦女外陰部被細菌侵擾,引起外陰炎,如宮頸、<wbr>陰道炎症;或穿著不透氣的尼龍內褲使陰道分泌物過多,刺激外陰;<wbr>尿液浸漬外陰;使用不干淨的衛生巾、手紙造成外陰感染等。<wbr>這些因素都會為細菌在外陰部的生長繁殖創造條件。<wbr>但由於這種外陰炎不是由特異的病原體引起的,而多為葡萄球菌、<wbr>鏈球菌、大腸桿菌等混合感染,故稱非特異性外陰炎。
(2)霉菌性外陰炎:由一種類酵母菌感染而引起的外陰炎。<wbr>常與霉菌性陰道炎並存。
(3)嬰幼兒外陰炎:新生兒出生15天後,<wbr>陰道內即有各種雜菌生長。另外,<wbr>由於嬰幼兒外生殖器官發育不成熟,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差,<wbr>加之其外陰易被尿液浸泡,糞便污染,小孩又愛隨地亂坐,<wbr>這些都是易感染原因,可以引起嬰幼兒外陰炎。
(4)前庭大腺炎:多見於育齡婦女。是因為前庭大腺被葡萄球菌、<wbr>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所致,多引起急性炎症。<wbr>前庭大腺囊腫:多由於慢性炎症長期存在,使前庭大腺導管阻塞,<wbr>腺液積聚,腺體囊性擴張引起;或因急性前庭大腺炎消退後,<wbr>膿液被吸收所致。前庭大腺囊腫與前庭大腺膿腫能相互轉化。
(5)急性外陰潰瘍:多由各種原因的外陰炎引起,<wbr>一般是外陰炎病變過程中的一種表現。
具體得分析你屬於哪一種
 
一、產婦產褥期保健要點

(一)預防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是引起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須加強防治。產後出血時,應迅速查明原因,及時作出處理。

(二)產褥期衛生指導 為了預防感染和有利於康復,產後休養環境要做到安靜、舒適,室內保持清潔、空氣流通,防止過多的探視。室溫亦需合理調節。產婦要注意個人衛生,堅持刷牙、洗手、勤洗澡、勤更衣褲,特別要保持外陰部清潔。產後康復操有利於產婦恢復精力和消除疲勞,亦有利於恢復盆底和腹部肌肉的功能。產婦還需注意大、小便通暢。

(三)心理保健,以防治產後心理障礙 產褥期的心理保健很重要。近年的報導,產婦中50%-70%會發生產母郁悶,這是指從開始分娩至產褥第7天內出現的一過性哭泣或憂郁狀態,其特征是:處於輕快心情的產婦,憑一時激動即可淚流不止,病程短暫,一般24小時內即可恢復如常。產後抑郁的發病率在3.5%-33%之間,常出現在產褥第三周內或其後,抑郁的內容往往以關於嬰兒或丈夫事為主,自責自罪,有自殺企圖並有他殺的念頭。

產褥期產婦的心理障礙,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分娩後體內內環境發生調整,性激素的比例重新調配以及家庭關系、環境因素等都可能有關,做好產褥早期產婦的心理適應工作非常必要。

(四)母乳喂養指導 現在各醫院都在孕期對母親進行母乳喂養教育。產後半小時內即開始早吸吮,並實行產後母嬰同室,按需喂哺,為母乳喂養的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在產褥期內仍需不斷地給產婦以鼓勵、支持和指導,使她們能至少堅持純母乳喂養4-6月。指導的重點:①母乳喂養的技巧。注意嬰兒與母親乳頭的正確含接即嬰兒將乳暈的大部分含入口中將乳頭乳暈形成一“長奶頭”,吸吮時嬰兒的舌頭卷住“奶頭”,齒龈壓迫乳窦。②注意正確的哺乳體位即母親放松、舒適,嬰兒頭和身體呈直線,面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身體緊貼母親,下颌貼乳房。③學會觀察和判斷嬰兒吸吮是否正確;④學會擠奶。

(五)產後檢查和計劃生育指導 產後42天,對母嬰都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產後檢查正常,可恢復夫婦間的性生活。產後排卵功能的恢復,往往難以預料,也可能發生在哺乳期閉經復潮前,因此必須落實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對母嬰都不利。

二、新生兒保健要點

(一)正常新生兒的護理指導 必需有周到細致的護理才能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喂養、保暖、防感染及密切觀察新生兒的情況應是護理指導的主要內容。除了堅持母乳喂養外,還應鼓勵新生兒在出生後勤吸吮,盡量多吸取初乳,因為初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特別是分泌型iga含量很高,有利於增強腸道、呼吸道、泌尿道粘膜的防御能力,預防感染。注意維持新生兒體溫在36.5'e左右,防止因周圍環境溫度低或有對流風引起熱的丟失。感染是造成新生兒發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抵抗力弱,一定要注意環境的清潔,接觸嬰兒前必須嚴格洗手。還要指導母親會認真觀察新生兒的情況包括吃奶、大小便、皮膚黃疸、體溫、囟門等,以及早發現異常,得到及早治療。

(二)高危新生兒的重點監護 高危新生兒的類型有:①胎齡及體重異常兒;②各種原因引起的缺氧、缺血性疾病;③各種原因的抽搐;④各種感染;⑤病理黃疸;⑥各種原因循環衰竭;⑦先天性疾病。新生兒重點監護室,對高危新生兒集中進行加強醫療護理,是新生兒保健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對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及改善遠期預後起著重要作用。對沒有條件建立新生兒重點監護室的單位或基層,則可從加強產科、兒科之間的協作。如兒科醫生定期巡視產科的嬰兒室,參加產房新生兒復蘇工作,參加高危孕產婦處理的討論。兒科設立新生兒病房,產科醫生及嬰兒室護士熟悉掌握鑒別高危新生兒的標准,及時識別轉科也都是可行的。

(三)代謝性疾病的篩查和預防接種 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病篩查是對臨床尚未出現異常的新生兒通過血液檢查及早發現、及時干預,是防止某些疾病引起兒童智力低下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由各大產院或產科對出生後三天的新生兒常規取足跟血置於規定的濾紙片上,干燥後送檢測中心用白化方法測定。主要是篩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和苯丙酮尿症。

為預防結核和乙肝,新生兒期進行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預防接種,已成為我國的常規。足月健康新生兒出生體重大於2.5kg者在生後2-3天內就應接種卡介苗,如早產兒、患結核病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及其他有疾病的新生兒應暫緩接種。注射乙肝疫苗現多采用0、l、6方案,即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第1針,生後1個月、6個月時再注射第2、3針。接種劑量將隨母親乙型肝炎相關抗原抗體檢驗結果而定,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給注射高濃度疫苗,3針均為301xg。母親陰性者,第1針劑量為30ug,以後2針則降為10ug。
還是應該多注意休息,過了3個月產假後會好的,你有可能也有點心理作用
 

燒飯的時候怎樣才能知道水放的夠不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