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奶打干嗝是為什麼 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奶,因為小寶寶的胃處於水平位,胃容量小,且食道下端收縮力弱,胃出口收縮力強)如進食過多或過快,吞入較多空氣或過多翻動bb時,易發生引起吐奶,隨著bb月齡增長會減少消失。 緩解方法:只要避免寶寶吸奶時不吸入過多空氣(正確的喂奶姿勢),正常喂奶量(不要過飽),避免大哭後喂奶,bb喝奶後抱起寶寶伏在肩上輕拍bb背部下2-3分鐘,致bb嗝出氣可減少吐奶現象。 bb左側躺可改善嘔吐:據研究表明,對於因腸胃病引起嘔吐的新生嬰兒,采取左側躺, 可減輕嘔吐程度;這是因為當嬰兒左側躺時,腹肌較為松弛,胃部可有較大的彎曲程度,因此所受壓力減小,嘔吐症狀減輕。
嗆奶 奶水的流出量不要太急,不要在寶寶哭的時候強迫喝奶 腹脹與寶寶的生理特點有關
·嬰兒期發育最迅速,頭3個月寶寶每月平均增重800~900克,3~6個月增重500~600克,所以需要攝取較多的奶和營養。
·嬰兒的腹部肌肉還未發育完善,當胃腸充盈或吸入氣體及消化紊亂都會引起腹脹。
·嬰兒的消化功能發育不全,如分泌的澱粉酶到3~4個月時才達到成人的1/3。因此對4個月以下嬰兒添加澱粉類食物,如米湯、米粉,會使腹脹加劇。
正常生理性腹脹的表現
多數胃口好的嬰兒吃奶多,生長發育較快,這些寶寶常常會有腹脹發生,這種腹脹稱為生理性腹脹。具體表現為:寶寶腹部柔軟,腹部的高度與胸部相平,大便正常,舌苔薄淨,偶有口角溢奶,寶寶無不適感,睡眠正常。對這樣的腹脹,媽媽不必焦慮。
引發寶寶不正常腹脹的2大原因
1.奶類選擇不當
·不宜選用新鮮的全脂奶或全脂奶粉喂養嬰兒
鮮奶口味香濃,含有較多的大分子酪蛋白,嬰兒服用後與胃酸作用容易形成大凝塊,不易消化。鮮奶所含的礦物質比母乳高3倍,不易被嬰兒吸收利用,容易造成腹脹。由於鮮奶所含的乳糖較少,嬰兒還易發生便秘。服用全脂奶粉也有與以上相似的問題。
如需服用鮮奶和全脂奶粉,應在奶液中添加1/4的水(即每4格奶裡加入1格水),再加入5%的糖。在喂哺前用小火把奶液煮沸,奶液中的蛋白質變性,凝塊變小,以便嬰兒容易消化吸收。
·嬰兒配方奶是人工喂養的最好選擇
嬰兒配方奶是由牛奶經科學改制而成,成分上接近母乳。
配方奶中降低了牛奶中大分子酪蛋白、礦物質的含量;
增加乳清蛋白達到60%、酪蛋白達40%,有利於嬰兒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用添加植物油替代乳脂,增加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添加了乳糖、雙岐桿菌(腸道的正常菌群,有利於維生素b、k合成,有通便作用)等。
雖然嬰兒配方奶能較理想地替代母乳,但喂養的數量要適宜。
合理的喂哺次數:寶寶6個月以前,每天喂哺6~8次,間隔3~31/2小時,夜間適當延長。以避免因喂養不當引起異常的腹脹。
2.喂養不當
·寶寶吃奶過多
為了寶寶長得快,只要能吃,媽媽總是盡量滿足。由於嬰兒還不會表達饑飽,媽媽切不可以為寶寶哭鬧是沒吃飽,有可能是口干、尿濕哦。奶量過多,寶寶因消化不良產生腹脹,具體表現為腹內不消化、腹脹如鼓,有便多、哭吵、屁多、舌苔膩、經常挺肚子及臉色脹紅等不適表現。
·在奶粉裡過早添加米湯或米粉 趕緊檢查一下小寶寶嘴裡有沒有白色的破瘡處,看是否患有鵝口瘡,如果有最好趕快到醫院治療。 鵝口瘡是感染白色念珠菌所致,多見於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患兒,大部分通過不潔食具感染,新生兒在出生時也可經產道感染。
1.典型症狀與重要體征在唇、頰、舌、軟硬腭及咽部粘膜上可見乳白色凝塊樣或片狀物,不易拭去,一般無全身症狀,可有吸吮困難或煩躁。
2.輔助檢查取粘膜片狀物或凝塊樣物少許置於玻片上,加10%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一滴鏡檢,可見霉菌菌絲及孢子。
---------- 疱疹性口炎又叫單純疱疹性口炎。是1型單純疱疹病毒引起急性感染。在發炎的口腔粘膜上出現成簇或散在的淺層水疽,水疤破潰後變成很淺的潰瘍,本病的一個特點是有自限性,經過一段時間會自愈,但容易復發。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多見於小兒(6個月~2歲最多)。托幼機構的小班感染率高。
本病潛伏期約10天。年齡越小全身症狀越重,有高熱,39~40℃、寒戰。頭痛、煩躁不安等急性病症狀。整個口腔粘膜充血水腫,並出現針頭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的透明小瘡,周圍繞以紅圈。疱疹多見於唇、頰、舌面和舌腹等部位;牙龈部則較少見。由於口腔疙疹出現時間短暫,等到發現時,大部分已進入潰瘍階段,表面凹陷,上覆白色或黃色假膜,潰瘍面為1~10毫米不等。病兒口水增多,舌苔增厚,可有劇烈的自發性疼痛,以致拒絕飲食、哭鬧不安,颌下淋巴結腫大,有壓痛。家長常常因為病兒發熱、啼哭、拒食才發現孩子長口瘡。這時疙疹已經變為潰瘍,所以也叫潰瘍性口炎,反復發作的潰瘍性口炎通常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關。
-------------------- 潰瘍性口炎屬口腔粘膜的感染性疾病,常以球菌為主要致病菌,包括鏈球菌和葡萄 球菌,臨床表現口腔有假膜,所以又稱"膜性口炎",多見於嬰幼兒,常發生於急性 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口腔不潔更有利於細菌繁殖而致病。
患兒臨床表現為口腔局部疼痛或極痛,流涎,拒食,煩躁,常有發熱症狀,體溫可 達39~40℃。口腔的各部位均可發生,常見於舌、唇內及頰粘膜等處。初起時口腔 粘膜充血水腫,隨後發生大小不等的糜爛或潰瘍,散在或聚集,可融合成片,有較 厚灰白色的假膜。局部下颌和頸部淋巴結腫大。
-------------------- 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直接接觸傳染源或通過鼻咽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播;夏秋季多發。
易感者:4歲以下兒童易感;對同類病毒有免疫力,維持時間尚不清楚。
3、臨床表現
口痛、厭食、低熱。
口腔可見小疱疹或潰瘍,舌、頰粘膜、硬腭等處為多,偶爾波及牙龈、軟腭、扁桃體和咽部。無局部淋巴結腫大。
手、足掌背可見幾個到幾十個斑丘疹,後轉為疱疹、比水痘疹小,2-3天後吸收,不留痂。也可見於臂,腿及臀部,軀干少見。
病程短,症狀輕。 不知你寶貝多大了?可能是出現厭奶期了吧,我兒子三個月時就是這樣,一喂奶就大哭了,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個月左右,後來就恢復正常了,若是你寶寶睡眠好,精神好的話應該是沒事的,不要太擔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