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幼兒心肌炎有什麼症狀?正文

幼兒心肌炎有什麼症狀?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患了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呢?首先,不要產生過重的精神壓力,要使孩子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要知道,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進步,可使絕大多數的患兒得到治療,相當一部分患兒可以完全治愈僅有極少數的患兒會發展成為慢性心肌炎或擴張型心肌病。其次,要讓患兒盡量臥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第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般病毒性心肝豈炎在醫院治療大約3周時間,然後可以在家治療。由於病毒對心髒損害的特殊性,其恢復期要長於病毒對其它髒器的損害,一般為3個月到半年。部分患兒在此期間因不願意耽誤課程,會堅持到學校學習,但要注意不要過於勞累,適當限制體力活動,並且要定期到醫院復查。



小兒心肌炎診治要及時


3歲的小燕患了感冒,打噴嚏、流鼻涕、發熱伴咳嗽,媽媽給他服了一些感冒藥,以為很快會好,誰知幾天後小燕表現多汗、呼吸較快、沒走幾步要媽媽抱,媽媽當即把他送醫院去檢查,結果診斷為輕度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療一周好轉後出院。媽媽以為小燕已痊愈,照常讓他活動。一周前小燕又患了感冒,不久出現面色蒼白、氣促,媽媽不敢怠慢,立即帶他到醫院檢查,結果心肌炎復發,立即往院治療。小燕媽媽不明白孩子感冒為何會患心肌炎,怎樣診斷和正確治療呢?怎樣配合醫生治療?帶著這些問題去請教了專科醫生。


怎樣知道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

目前己知引起兒童心肌炎的禍首有20多種病毒,這些病毒進入血液後直接侵入心肌,同時使機體產生損害心肌的一些物質,引起心肌炎。孩子在感冒後不久出現氣促、胸悶、面色蒼白等症狀,此時應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首先要做心電圖檢查,如果發現有心律失常或t波的明顯異常,結合臨床對診斷很有意義。當然不能單憑心電圖就認為是患了心肌炎,還需進行血液檢查,如心肌酶譜和心肌肌鈣蛋白測定。目前心肌酶譜正常值多為成人標准,而小兒的正常值要高於成人,所以不要認為孩子心肌酶譜值增高就認為是患了心肌炎。由於影響心肌酶譜的因素較多,很多醫院采用測定心肌肌鈣蛋白來輔助診斷心肌炎。對較重的心肌炎小兒可檢查超聲心動圖,以發現心腔擴大和心功能有否降低。對復雜的病兒,必要時還需進行心肌、心內膜活組織檢查來確診。

孩子患了心肌炎會影響今後健康嗎?

對患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只要及時診斷和治療,大部分是可以痊愈的,不會影響今後的健康。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未撤底治療好,常會復發,甚至發展成遷延性心肌炎或心肌病,到那時要恢復正常就非常困難,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怎樣防治心肌炎?

首先家長要配合醫生治療,盡量讓患兒休息好,以減輕心髒負擔。吃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目前對心肌炎尚無特殊的治療方法,常用大劑量的維生素c靜脈注射和輔酶q10、能量合劑等。對較重的急性病人需用皮質激素。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病人要用藥糾亞。

中醫治療心肌炎有效嗎?

中醫治療心肌炎有較好的效果,由於中醫重視整體的調節,疾病恢復較快,副作用亦少。常用的有炙甘草湯加減,如炙甘草、丹參、黃芪、麥冬、黨參、茯苓煎湯,每日一劑。也常用中成藥,如獨參針劑加入葡萄糖液中靜脈點滴。用黃芪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此外還有抗柯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目前許多資料已證明采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肌炎有明顯的效果。



小兒腹瀉慎防心肌炎



腹瀉是小兒常見的疾病,不少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髒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小兒心肌炎大致有三種表現:

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的表現形式之一。多數孩子無不適,作心電圖檢查才被證實。若孩子情況良好,心髒沒有擴大,心髒功能也正常,可以暫時不予藥物治療,早搏會慢慢減少和消失,但必須注意兒童的休息和營養。

心髒傳導阻滯是病毒損害了心髒的傳導系統,使心髒起跳的激動在心髒不同部位不能正常地傳送。輕者可以沒有任何表現,僅作心電圖檢查才被發現;重者心跳節律變慢或不規則。若每分鐘的心跳次數少於40次,患兒會發生腦缺血,引起全身抽搐,甚至心跳突然停止。這類危重的心肌炎需住院緊急治療。

心力衰竭是嚴重心肌炎的表現。患兒有心髒擴大,心肌收縮力減退,使心髒不能有效地起到血泵的作用,從而使全身組織的供氧不能滿足正常的需要。此時患兒可出現氣急、面色蒼白、心跳加快、脈搏微弱、不能平臥等症狀。若不及時送醫院治療,會危及患兒的生命。

因此,當孩子有腹瀉,同時存在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脈搏過快等征象時,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心肌炎用什麼藥物治療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一般多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

1.臥床休息病人應臥床休息以減輕心髒負擔及減少耗氧量。心髒擴大及並發心力衰竭者應延長臥床休息至少3~6月,病情好轉或心髒縮小後可逐步活動。

2.鎮靜及鎮痛處理病人煩躁不安、心前區痛、腹痛豚肌痛,必須及時對症處理,可用解痛鎮痛劑,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索米痛、可待因,必要時可注射嗎啡。

3.免疫抑制劑隨著發病機制的研究,80年代以來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探索漸增,主要是用強地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用於搶救急性期並發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及心力衰竭經其他治療不滿意者,一般不宜常規用於早期心肌炎。開始用氫化可地松5~10mg/(kg·d),或地塞米松0.25~0.5mg/(kg·d),靜脈滴注。以後用強地松1~2mg/(kg·d),口服,1月後漸減量,可加用硫唑嘌呤2mg/(kg·d),口服,療程在6個月以上,並注意預防及治療繼發感染。曾報告經心骨膜心肌活檢證實的重症嬰兒和兒童心肌炎患者13例,均用強地松治療,1例加用硫唑嘌呤。除1例死亡外,存活者均顯示臨床症狀改善,心電圖表現及心髒大小與收縮功能恢復正常。其中8例重復心內膜心肌活檢,結果均有好轉,6例炎性浸潤消退。

4.其他治療維生素c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100~200mg/(kg·d)加入葡萄糖液20~50ml靜脈注射,3~4周為1療程。輔酶q10有保護心肌作用,每日肌注5mg,連勝2~3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心肌代謝,每日靜脈注射100~250mg/kg,連用2~3周。黃芪有抗病毒及保護心髒作用,可較長期口服或肌注。

5.對症治療並發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治療。
 
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兒中發病率較高,其危害性也較大,則引起家長的關注。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最常見的一種是稱為“柯薩奇”的腸道病毒,其它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亦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對心髒產生損害:一種是病毒進入機體後,隨血流到達心髒,直接進入心肌細胞,對細胞形成破壞;另一種是病毒乾主機體後,誘使機體自身產生一些傷害心肌細胞的物質,使心肌細胞受到損傷。目前認為上述兩種方式均參與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前者常出現在疾病的早期和急性期,後者多出現在晚期和慢性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起病方式常見的有三種,即一般型,暴發型和隱匿型。一般型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如感冒,腹瀉等,然後出現你悶,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可能會發現心髒擴大,心童低印或心律不劑等體征。暴發型起病常常沒有任何先兆症狀和體征,來勢凶猛,臨床常表現為突然抽風,醫學上稱為“阿斯綜合征”,這是由於病毒性心肌炎導致心髒向外泵血減少,腦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抽風。暴發型還可以表現為突然心力衰竭中血壓突然降低而出現心源性休克等。隱匿型起病學沉沒有明顯的呼吸道和腸道感染的前驅病史,常在勞累後出現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心髒擴大、心功能減退。臨床上最常見的起病方式為一般型,但暴發型和隱匿型對患兒的威脅最大,要引起家長和臨床醫生的重視。

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除了注意上述表現外,還可借助心電圖和血生化檢查。心電圖上新近出現了心律失常的表現,要考慮有心肌炎的存在,如能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征,對診斷就更有意義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絕不能單憑心電圖上的心律失常來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否則就會將部分單純性心律失常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這會在無形中給患兒和家長增加精神和經濟負擔。血生化檢查中最常用的指標是心肌酶譜和心肌肌鈣蛋白。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目前許多醫院使用的心肌酶譜正常值均為成人標准,而實際上小兒心肌酶譜正常值要高於成人正常值,因此不能一看心肌酶譜高於正常參考值就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由於影響心肌酶譜的因素較多,准確性不高,現在許多醫院都開展了檢測心肌肌鈣蛋白的方法來輔助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實踐證明,確能提高病毒性心肌炎診斷的准確性。總之,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是一種綜合過程,不能僅靠哪一項檢查或哪一個指標來診斷。對一些復雜的病例,可能需要比較高級和昂貴的檢查儀器和手段。必要時尚需進行心內膜心肌活檢來明確診斷,以便為有效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對於患了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呢?首先,不要產生過重的精神壓力,要使孩子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要知道,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進步,可使絕大多數的患兒得到治療,相當一部分患兒可以完全治愈僅有極少數的患兒會發展成為慢性心肌炎或擴張型心肌病。其次,要讓患兒盡量臥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第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般病毒性心肝豈炎在醫院治療大約3周時間,然後可以在家治療。由於病毒對心髒損害的特殊性,其恢復期要長於病毒對其它髒器的損害,一般為3個月到半年。部分患兒在此期間因不願意耽誤課程,會堅持到學校學習,但要注意不要過於勞累,適當限制體力活動,並且要定期到醫院復查。
 
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兒中發病率較高,其危害性也較大,則引起家長的關注。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最常見的一種是稱為“柯薩奇”的腸道病毒,其它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亦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對心髒產生損害:一種是病毒進入機體後,隨血流到達心髒,直接進入心肌細胞,對細胞形成破壞;另一種是病毒乾主機體後,誘使機體自身產生一些傷害心肌細胞的物質,使心肌細胞受到損傷。目前認為上述兩種方式均參與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前者常出現在疾病的早期和急性期,後者多出現在晚期和慢性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起病方式常見的有三種,即一般型,暴發型和隱匿型。一般型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如感冒,腹瀉等,然後出現你悶,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可能會發現心髒擴大,心童低印或心律不劑等體征。暴發型起病常常沒有任何先兆症狀和體征,來勢凶猛,臨床常表現為突然抽風,醫學上稱為“阿斯綜合征”,這是由於病毒性心肌炎導致心髒向外泵血減少,腦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抽風。暴發型還可以表現為突然心力衰竭中血壓突然降低而出現心源性休克等。隱匿型起病學沉沒有明顯的呼吸道和腸道感染的前驅病史,常在勞累後出現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心髒擴大、心功能減退。臨床上最常見的起病方式為一般型,但暴發型和隱匿型對患兒的威脅最大,要引起家長和臨床醫生的重視。

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除了注意上述表現外,還可借助心電圖和血生化檢查。心電圖上新近出現了心律失常的表現,要考慮有心肌炎的存在,如能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征,對診斷就更有意義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絕不能單憑心電圖上的心律失常來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否則就會將部分單純性心律失常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這會在無形中給患兒和家長增加精神和經濟負擔。血生化檢查中最常用的指標是心肌酶譜和心肌肌鈣蛋白。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目前許多醫院使用的心肌酶譜正常值均為成人標准,而實際上小兒心肌酶譜正常值要高於成人正常值,因此不能一看心肌酶譜高於正常參考值就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由於影響心肌酶譜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幼兒誤食大量維生素b2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