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吸痰和給氧。重者可適當加用鎮靜劑如苯巴比妥或安定等。痰稠者可給予祛痰劑或霧化吸入。重症嬰兒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輕炎症。
(二)抗生素治療。卡他期4天內應用抗生素可減短咳嗽時間或阻斷痙咳的發生。4天後或痙咳期應用可縮短排菌期,預防繼發感染,但不能縮短病程。首選紅霉素30~50mg/kg/日,連用7~10天,也可用氯霉素(劑量同上),或復方新諾明、氨苄青霉素等。
(三)中醫藥治療。治療多采用潤肺止咳之法,用蜜炙百部9克、蜜炙款冬花6克、蜜炙紫菀12克、苦杏仁5克、龍利葉7.5克、法半夏5克水煎服,一日一服,按臨床症狀需要肺熱甚加雪梨干9克、青天葵7.5克、竹茹5克,咳痰不順加栝樓仁6克、蛤殼6克(先煎),痰多清稀(尤以晚上至早晨)加陳皮6克、茯苓9克、白術6克上藥順症加減。膽汁類制劑對百日咳桿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還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采用雞膽汁加白糖蒸服。半歲以內每日1/3個,半歲至1歲每日1/2個,1至3歲每日1個,直至痊愈。亦可用豬膽等代替。
聲明:能為您提供健康服務,我們感到非常榮幸。但這些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小兒得了百日咳有哪些禁忌? 百日咳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1~6歲患病的較多,只要不發生並發症,一般都能自行痊愈,而且有較持久的免疫力。人在一生中得二次百日咳的極少見。孩子得百日咳後,除應及時治療外,還應禁忌以下幾點: 一、忌關門閉戶,空氣不暢。有的家長見孩子咳嗽,怕孩子著涼,把門戶關得嚴嚴的。其實這樣並不好。百日咳的孩子由於頻繁劇烈的咳嗽,肺部過度換氣,易造成氧氣不足,一氧化碳潴留,應有較多的氧氣補充,讓孩子多在戶外活動,在室內也盡量保持空氣新鮮流通,對孩子有益無害。 二、忌煙塵刺激。家中如有吸煙的人,在孩子病期最好不要吸煙,或到戶外去吸煙。此外,生爐子、炒菜等,一定要設法到室外進行。 三、忌臥床不動。有的家長以為活動會加重孩子咳嗽,這是一種誤解。百日咳的咳嗽是陣發性的,讓孩子在空氣新鮮的地方適當做些活動和游戲往往會減輕咳嗽。 四、忌飲食過飽。過飽會加重胃腸功能的負擔,心髒要輸出過多的血液維持胃腸功能的需要,勢必造成呼吸系統供血供氧不足,不利於身體的康復。目前國外盛行一種“羊吃草”的方法,很適合百日咳的患兒。此即我們常說的少吃多餐,易消化,富營養,以利吸收,增加抗病能力。故不能一次吃得過飽。 五、忌和別種病兒接觸,以免感染,引起別的並發症,因此時抵抗力、免疫力都比較低下。 六、忌疲勞過度。百日咳病期長,對孩子的身體消耗很大,所以既不可不讓孩子活動,又不可放縱不管,要有足夠的營養及休息,所以活動必須適度。
百日咳有哪些臨床表現? [編輯本段]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為特征。它具體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從本病的發病過程來看可分為三期(經過7~10天潛伏期開始發病),第一期:病初與一般上感咳嗽相似,患兒可伴有輕微發熱、打噴嚏、流涕等上感症狀,此時病菌在氣管、支氣管粘膜上生長繁殖,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呼吸道粘膜炎症,把這個階段稱做為卡他炎症期,此期歷時約1~2周。第二期:於病程約2周起出現典型陣發性痙攣性咳嗽,表現為成串的緊接不斷的咳嗽,連續十幾聲至數十聲,作一口長吸氣,相繼出現雞鳴樣回聲,至吐出呼吸道中粘稠分泌物為止。由於咳嗽劇烈,還可見到面部浮腫、甚至發紫、兩眼鼓出、淚涕交流、眼結膜出血、舌下系帶潰瘍等。此時“痙咳”、“回聲”,是由於呼吸道中粘稠的分泌物刺激粘膜內神經末稍及吸氣時空氣經過痙攣的聲門所產生的。這個階段可稱做百日咳的痙咳期,此期歷時2~8周。第三期:隨著陣發性痙咳逐漸減少或消失,氣管、支氣管粘膜上的病菌被排除與消滅,疾病進入恢復健康的階段,我們所以把這個階段叫作恢復期,此期約歷經2~3周。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在臨床上小嬰兒的症狀特殊,常無痙咳及典型高調吸氣聲,而常表現為陣發性呼吸暫停、青紫、甚則出現抽搐。還有一些成人或年長兒和經過預防接種的小兒百日咳症狀可輕而不典型,僅有2~4周或更長時間干咳、缺乏陣發性痙咳,亦有少數百日咳病兒因病程長、免疫力低等原因而繼發其他細菌或病毒等感染,產生並發症。年青的父母們,如果你們能夠細心地觀察孩子在各階段病情變化,發現問題並及時向醫護人員報告,不贻誤病情,你們的孩子將會早日痊愈,健康成長。 你可以按症狀分析一下。 首先要確定一下是不是尿血,建議去醫院做個尿常規檢查。如果尿液中檢查確定有紅細胞,那就是“血尿”。
血尿是指尿中紅細胞排洩異常增多,是泌尿系統可能有嚴重疾病的訊號。離心沉澱尿中每高倍鏡視野≥3個紅細胞,或非離心尿液超過1個或1小時尿紅細胞計數超過10萬,或12小時尿沉渣計數超過50萬,均示尿液中紅細胞異常增多,則稱為血尿。輕者僅鏡下發現紅細胞增多,稱為鏡下血尿;重者外觀呈洗肉水樣或含有血凝塊,稱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時即肉眼可見,尿呈紅色或呈洗肉水樣。
[血尿的原因] 血尿95%以上是由於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腎小球疾病(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膜增殖性腎炎、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症等)、腎囊腫、結石(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結核、腎盂腎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腫瘤(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腫瘤)最為多見。其他如凝血異常的疾病(特發性或藥物性血小板減少、血友病、壞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再障、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也可引起血尿。
尿液中帶血即為血尿,又稱尿血。 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沒有紅細胞的。醫學上把病人尿液離心沉澱後,用顯微鏡來檢查,如果每個高倍視野中有5個以上的紅細胞,就叫血尿。若是僅僅在顯微鏡下查出紅細胞,而眼睛看不出來有血的尿,叫做鏡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樣”或帶血色,甚至尿中有血絲或血凝塊,叫做肉眼血尿。所以血尿並不是都能被眼睛發現的。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約1000毫升尿液中起碼混入1毫升血,這說明血尿較嚴重,應趕緊查明原因,積極治療。 (一)血尿的病因 血尿常常是由泌尿器官的疾病引起的。人的尿液是在腎髒裡生成的,經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凡是這些器官有了病,發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 常見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各種腎炎、泌尿系統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結石、腎結核、腎腫瘤、腎及尿道損傷等等。血尿是以上這些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二)血尿的鑒別診斷 當排尿開始為血尿,而後段尿液正常,一般多為尿道疾病;如排尿開始正常,快結束時出現血尿,多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如果為“全程血尿”,血色暗紅,一般多為腎髒的疾病引起。尿血很少出現休克的表現。 血尿常見於以下疾病: 1急性腎小球腎炎血尿伴尿少、蛋白尿、浮腫、高血壓、發病前一周患扁桃體炎。 2腎盂腎炎、血尿伴尿痛、尿急、尿頻、腰痛、發燒。 3泌尿系統結石特點是血尿伴腎絞痛,或有排尿中斷、排尿困難、尿痛等症狀。 4腎結核有血尿者占90%以上,特點是尿急、尿頻、尿痛逐漸加重。 5腎及尿路損傷多有腰部或腹部外傷史,如挫傷、撞傷、摔傷等。 6過敏性紫癜這種病皮膚有出血點,胃腸道出血,關節痛。皮膚有出血點2~4周後出現血尿。 7全身性疾病維生素c、維生素k缺乏症,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可引起血尿。 8藥物性血尿有些藥物對腎髒有損害,服用後可引起血尿。如慶大霉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卡那霉素等等。 9暫時性血尿飲水過少引起,增加飲水,稀釋尿液後很快消失。 (三)救護措施 (1)臥床休息,盡量減少劇烈的活動。必要時可服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鎮靜安眠藥。 (2)大量飲水,減少尿中鹽類結晶,加快藥物和結石排洩。腎炎已發生浮腫者應少飲水。 (3)應用止血藥物,如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k,還可合用維生素c。 (4)慎用導致血尿的藥物,尤其是已經有腎髒病的人。 (5)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和尿路清潔劑,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滅滴靈等藥。 (6)泌尿系結石常有劇烈腹痛,可口服顛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痙止痛。 (7)血尿病因復雜,有的病情很嚴重,應盡早去醫院檢查確診,進行徹底治療。腎結核和腎腫瘤在明確診斷後可做一側腎髒切除手術,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參考資料: 血尿的原因 小便中的血液量超過正常量叫血尿。如果在1000毫升尿有1毫升煙,肉眼看起來小便呈血樣或洗肉水樣,這就稱為肉眼血尿。在尿液常規檢查時,如在顯微鏡下一個高倍視野中紅細胞超過5個,或12小時尿愛迪計數紅細胞超過100萬,而肉眼不能覺察者稱為顯微鏡下血尿。 發現紅色尿後,家長不要驚慌失措,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還是假性血尿。有些藥物可以引起紅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黃鈉、利福平、酚紅等;需與真性血尿區別。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許多,大致包括以下情況; 1、泌尿系統疾病如各種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病毒性腎炎、遺傳腎炎、紫癜性腎炎),結石(腎、膀胱、尿道),心及腎結核、各種先天畸形、外傷、腫瘤等。 2、全身性病症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心力衰竭、敗血症、維生素c及k缺乏、高鈣尿症、新生兒出症等。 3、物理化學因素如食物過敏、放射線照射、藥物、毒物、運動後等。為了明確病因,確定血尿發生的部位十分重要,尿三杯試驗可以了解血尿的來源,方法十分簡單。 取3只杯子,在一次小便中,第一杯取前段尿,第二杯取中段尿,第三杯取後段尿。如第一杯為血尿表示血來自尿道;第三杯血尿為終未血尿,病變多在膀胱或後尿道;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均呈血色即全程血尿,提示病變在腎髒或在膀胱以上的泌尿道。 要明確血尿是由哪種疾病引起的,還是根據症狀和體體征,進行各種體驗、x線及ct檢查,甚至腎髒的活組織穿剌檢查才能確診。
血尿與膀胱腫瘤申文江教授 最近公布的全國腫瘤調查表明,膀胱腫瘤發病率、殘廢率明顯增加,膀胱腫瘤已跻身於全國十大腫瘤之榜。血尿是膀胱癌不容忽視的危險信號。肉眼可見的血尿發生原因可能很多,但90%以上是泌尿器官的疾病,而且首先應當想到尿路腫瘤,如膀胱腫瘤、腎腫瘤、腎盂和輸尿管腫瘤、尿道腫瘤、男性前列腺腫瘤等。肉眼血尿是指排出的尿為鮮紅或粉紅的血色,有時甚至帶有小的凝血塊,肉眼可見的血尿中大約10%—15%是惡性腫瘤。 隨著年齡增長,患尿路惡性腫瘤時的肉眼血尿發生率增加,40歲以下的肉眼血尿中,1/10是惡性腫瘤;50—59歲則有1/4為癌;60—69歲有1/3以上是癌;70歲以上70%是癌。中老年人發生血尿必須認真對待。 在發生肉眼可見的血尿之前,可能有肉眼看不見,只能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的血尿,只有在體檢時化驗尿才能發現。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早和最普通的症狀。血尿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是無痛性,病人可以有明顯的血尿,卻無任何疼痛;第二是間歇發生血尿,腫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現潰瘍、壞死,引起血管損傷發生血尿,出現凝血後而止血,再破壞後重復出血。膀胱癌病人從首次肉眼血尿到再次肉眼血尿,不少病人間隔半年到一年。用抗生素和止血藥治療,可以暫時中止血尿,但決不可因此而掉以輕心,否則會延誤診斷與治療。 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與膀胱腫瘤的大小、多少、惡性程度有一定關系,但不見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估計膀胱腫瘤的病期。發生肉眼血尿,哪怕只有一次,也應詳細檢查。早期膀胱腫瘤很少有尿路剌激症狀,如果膀胱腫瘤發生感染,或是腫瘤長在膀胱的下部,可能較早期就出現尿急、尿頻、排尿疼痛、排尿困難等尿路剌激症狀。 膀胱癌患者大都在50歲以上,3/4是男性患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