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幾個月開始說話算正常?正文

寶寶幾個月開始說話算正常?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小兒語言的發育過程:語言是表達思維的一種方式。語言與智能發育有著根本的聯系。一般智能發育遲緩的小兒,語言表達也有缺陷,常出現詞句貧乏。

小兒口語的發育要經過3個過程,哭喊、咿呀發聲、逐漸講話的過程。
如剛出生的孩子只會反射性的哭,到4個月時,就會有簡單意識的哭了,象饑餓、不適和疼痛時哭鬧,有時也會用微笑和放聲的笑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到7~8個月時,就會發出爸爸、媽媽、爺爺的語音。隨著年齡的增長,當聽覺中樞與發音中樞間建立直接聯系時,小兒就會學會發出有自己意思的語音。如原來發出的爸爸、媽媽的語音,到9~10個月以後,就變為呼喚親人的第二信號。1.5~2歲小兒詞匯量開始迅速增長,3歲增的更多,5~6歲時速度減慢,而此時喜歡說別人聽不懂的話,所謂隱語和亂語。

家長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應根據其年齡和生理發育程度來定,同時也要考慮到安全衛生。

1~2個月初生嬰兒的眼光只能短暫地停留在一個物體上,1~2個月後才能較好的集中視線,這時可在小床上懸掛彩色玩具,如氣球或吹塑動物玩具。玩具位置應在孩子仰臥時胸部正上方、視線所及處。大的玩具可掛得高一些,距孩子約70厘米;小的玩具可略低一些,但不應低於40厘米。注意不要掛在眼睛正上方,以免嬰兒眼疲勞或引起斜眼、對眼等。玩具應選擇色彩鮮艷、結構簡單、體積較大、帶有音樂聲響的,種類不宜太多。家長還可在一旁緩慢移動玩具,訓練嬰兒目光隨之移動,還可在小兒耳邊輕輕地搖鈴,使其跟著聲音做轉頭動作。

3~4個月此時孩子視覺、觸覺之間已建立了相互聯系,開始能用手抓玩具,如花浪棒、搖鈴等(可調整其位置),使小兒伸手可觸摸或抓握,及早訓練其手部功能。

5~6個月這時孩子已會翻身,能自由改變身體的姿勢。成人可用彩色環、塑料小動物等玩具引導小兒改變體位(由仰臥位翻到側臥位,由側臥位翻到俯臥位),鍛煉孩子全身運動的協調性。

7~9個月此時孩子已能坐起伸手取物或在地上爬行。爬行對小兒視野開闊與大腦發育都很有幫助。這時,應選擇簡單、有趣、耐用的玩具,如機動玩具(機動的小汽車和會動的動物模型)、娃娃等。讓孩子有興趣爬著追趕玩具,這樣既增強了體質,又能促進智力發育。

10~12個月可以開始訓練孩子站立,發展其手部小肌肉細小靈活的動作。合適的玩具有圍欄、搖馬以及小容器、敲錘、套塔、套碗和積木等。這麼大的孩子最喜歡扔東西,可選擇有啟發性並能用手抓的活動玩具,以不易摔壞的為佳,如長毛絨、橡膠、塑料制的玩具。

1~2周歲孩子會走路了,更加活潑好動,是感覺、知覺以及注意力和記憶力發展較快的時期,可以結合孩子的行走和智力的發展選擇能拖動和發聲的玩具,如邊走邊打鼓的小熊,木制拖拉的小鴨車、手推車、皮球和學步車等。

3~6周歲這時,孩子愛結伴、好動,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模仿欲,可挑選需要自己動手操作、拼接組裝的玩具,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鍛煉動手能力。
 
6、7個月開始簡單的發聲吧,但早點晚點都是正常的
之後是單章節的字,然後是兩個音的字。。。慢慢由簡到難
我寶寶是7個月開始叫爸爸,10個月叫媽媽,然後就慢慢地講別的話

"小千金童裝",實拍model照,7天退換,全場滿50元減5元,收藏還送禮物噢
xiaoqianjin.taobao.com
 
七個月左右就會無意識的發音
要逐步的來平時要多和寶寶交流
多讀兒歌和小故事給他聽這樣寶寶說話就會快一點
 

三歲多的幼兒缺鈣怎麼補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